在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以四大野战军为核心,分别是西北野战军(一野)、中原野战军(二野)、华东野战军(三野)和东北野战军(四野)。

然而,除了这四支著名的野战军之外,还有一支野战部队不可忽视,它就是聂荣臻指挥的华北军区。

华北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以晋察冀为主体。

与东北野战军共同参与平津战役,成功解放了广阔的华北地区,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军事专家通常将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称为“第五野战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有55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随后在1956年和1958年,又有2名将领获得了同样的军衔,总计57人。

其中,第一野战军有6人,第二野战军有7人,第三野战军有10人,第四野战军有20人。

那么问题来了,五大主力的兵员总数和战斗力排名与猛将数量基本一致。

他们当中最受重视的战将有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彭德怀的一野,他最倚重的人就是张宗逊。

张宗逊最初是毛主席的老部下,在井冈山参加过秋收起义。

长征时,他随红三军团左右纵队掩护中央纵队前进。

红四师师长洪超牺牲后,彭德怀赶忙将张宗逊调来接替。

在此之前,张宗逊在广昌战役中表现出色,给彭德怀留下了深刻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彭老总的部下后,张宗逊担任红四师师长。

不得不说,张宗逊在红军历史上可谓是屡立战功。

在渡江战役中,他率部突破敌军封锁线,抢先控制江面。

尽管最佳渡江时机错过,张宗逊回师抢占有利地形,三天三夜阻击敌军,确保了军委和中央纵队渡江,得到了嘉奖。

在红军第二次攻打遵义时,张宗逊再次立功,率领部队先下娄山关,确保红军团拿下遵义城。

面对敌军增援,彭德怀指示张宗逊夺取老鸦山制高点,他成功实施并全歼敌人,保卫了遵义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宗逊在战斗中中枪昏迷,彭德怀紧急安排手术并亲自守候。

手术后,张宗逊不能行走,彭德怀亲选担架兵携带他。

张宗逊提出休养,免耽误战事,彭德怀同意。

在解放战争中,张宗逊成为彭德怀的得力助手,多次成功指挥军事任务。

尽管毛主席欲调他到中央军委,彭德怀舍不得分离,直至1952年10月,张宗逊才加入中央军委,担任副总参谋长,两人继续紧密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说刘邓的二野,他们最为倚重的就是陈赓。

第二野战军,即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帅,政委邓公,因此被称为刘邓大军。

二人在抗战期间搭档,分别担任129师师长与政委。

解放战争后,两位元勋分开,中原野战军改编为三个兵团,每个兵团有三个军。

解放战争时,我党部队基本都是一个兵团三个军的编制,唯独第三野战军每个兵团有四个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野战军下辖三个兵团,各有三个军,其兵团司令员分别是陈锡联、陈赓、杨勇。

陈赓是黄埔军校三杰之一,蒋介石的爱将,加入我党为信仰和革命,是出色将领。

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取得卓越战绩,指挥的第四兵团在解放战争中歼敌最多。

1955年,陈赓授予大将军衔,但只有十名大将军,其中包括他在内。

与他并肩作战的陈锡联和杨勇将军虽然战功卓越,但由于资历较浅,最终只获得上将军衔。

陈锡联成为我国首任炮兵司令员,杨勇将军则担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参与抗美援朝战役,兼任志愿军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我们来说陈毅的三野,他最倚重的猛将当然是粟裕。

1949年初,粟裕将军在淮海战役后转任南京市委书记。

在此期间,他兼任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的指挥机关,负责接替上海的工作。

华东军区改称为南京军区,这是因为刘伯承司令员离开南京领导部队前往大西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在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同时,充当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代理前委书记,继续领导部队。

此时,陈毅已回到老部队,担任三野司令员和政委,而粟裕则担任华东军区和三野的主要军事指挥职务。

在渡江战役中,粟裕代理了陈毅的职务,统一指挥三野和东集团的作战。

随后,他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继续指挥解放上海的战役,并在上海接管委员会中担任要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6月,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领导机关合并,粟裕正式成为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

他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持续主持部队前委工作,成为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主要军事首长。

1950年8月,粟裕接到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命令,准备抗美援朝。

然而,由于疾病缠身,他未能正常履行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根据军委的决定,他卸任三野前委书记一职,成立了华东军区党委,由陈毅担任第一书记,粟裕担任第二书记。

1951年底,粟裕前往苏联治疗,身体逐渐康复。

1951年11月,他被任命为第二副总参谋长,后于1954年10月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