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儿子。曹植从小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喜爱,后来因为整日与文人饮酒作乐,而被曹操所疏远。魏文帝时期,曹植在朝堂上七步成诗,说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著名诗句而名声大噪。公元232年,41岁的曹植在忧郁中病逝。关于曹植死后的葬身之所,历史上一共有三种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处是山东省东阿县鱼山曹植墓。

曹植生前被封为东阿王,在他的封地内有一座名为鱼山的小山峰,曹植经常到此处登山游览,被这里的秀丽风景所吸引。后来在临终之时,留下遗愿,希望能够葬在此地。1951年,考古队发掘了鱼山曹植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文物,但墓中并没有发现曹植遗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处是河南淮阳城南三里之“思陵冢”。

在曹植死前的一年,朝廷将他改封为陈王,封地就在今天的淮阳。当年11月,曹植就病死在这里,所以留有“思陵冢”。

《河南通志》记载:“曹植墓在陈州南三里,魏王封陈思王。”《大清一统志》说:“三国魏曹植墓,在淮宁县南三里。”

第三处是河南通许七步村曹植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七步村以前属于杞县,古代旧称雍丘,曹植生前两次被封为雍丘王,在这里生活的时间最长,七步村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曹植的七步诗。

关于三处哪里才是曹植真正的葬身之地,历史上争论颇多。看来曹植当年深得父亲曹操修建陵墓的心得,弄得天下人谁也找不到。不过,在2010年,考古人员有了新的发现,揭开了曹植陵墓的一个谜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河南通许的七步村,有人发现了一条4000多米的隧道,人们确信这条隧道就是历史上记载的,直通曹植陵墓的隧道。公元1470年,明朝成化年间,黄河发大水将曹植墓的墓门冲了出来,等到大水退去之后,人们在墓门处发现一石碑,上刻“魏曹植之墓”,旁边还有一条很深很深的隧道,不知道通往哪里。1479年,明朝的副都御使娄良告老还乡,见到曹植墓之后,清楚地记录了此事,并且捐资为曹植修了祠堂,再后来又增修了观音寺。

娄良《重修观音寺碑记》上记载:“门之南,深远不敢入,其隧达于长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专家在对七步村的4000米隧道进行过勘察之后,认为曹植墓修建的这条隧道,与当年在安徽亳州发现的曹操地下运兵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是“地下长城”。可见曹植作为曹操的儿子,完全继承了父亲在修建大工程方面的本事。

考古专家说,曹植墓的4000米地下隧道在古代堪比一座城池的价值,曹植不可能如此大兴土木地修建一座衣冠冢,如果曹植的尸骨不是埋葬在这里,那么他修筑这条地下暗道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凡此种种疑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对此种种疑问,只有一个接近真实的解释,那就是:真正的曹植墓,不在它处,而在通许七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