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伏的时间是7月15日,很多人可能会比较好奇,三伏还没有来,你怎么知道是公历的7月15日呢?想要搞懂哪天入伏,其实并不难,我们只要记住,一句民谚即可“夏至三庚数头伏”,通俗一点讲,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一个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庚日,它是指古代“干支纪日法”当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因此想要看入伏的时间,我们只需要盯着庚日看就可以了,而这个节点就是从夏至节开始。

夏至的时间是公历的6月21日,以这个为时间节点,公历6月25日为甲辰年庚午月庚申日,也就是夏至出现的第一个庚日,我们都知道庚日和庚日之间,相隔10天,那么在公历的7月5日,就是夏至后第二个庚日,这天是甲辰年庚午月庚午日,在往后数10天,时间来到了公历的7月15,也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甲辰年辛未月庚辰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夏至后,经过庚申日,再到庚午日,最后到庚辰日,便迎来了2024年三伏天的开始,也就是入伏。

2024年三伏不一般,有3个特别之处,与往年大不相同,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正常的三伏天,天气炎热,来的时间也比较固定,另外就是天气的气候,也比较的正常,属于高温高湿的一个阶段,那么出现特别,我们就可以考虑到入伏的时间,还有长短,甚至是炎热程度等方面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超长伏”最后一年

在以往的三伏天当中,大部分的三伏天,其实都是超长伏,也就是原本是三十天的三伏天,变成了四十天,这个也是因为入伏的时间不固定,所以导致中伏的时间不固定,所以时间上会有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三伏天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从日历当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它是超长伏的最后一年,之后的三伏天,都将是三十天,也就说往后炎热的日子,会缩短一些。

要知道三伏天从2015年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40天,而在2025年的时候,三伏天将真正迎来30天。

2、今年是母伏

伏天,也分为公伏还有母伏,按照古人的一个说法,看入伏时间是单数还是双数,如果出现的农历时间是单数,那么就是公伏,反之,出现双数,就是母伏,公历的7月15,恰巧是农历的六月初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今年是典型的母伏,老话说“公伏凉,母伏热”,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是出现母伏的话,可能会相对比较的闷热,不会热的那么干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个也都是,相对来讲的,毕竟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只是相对比往年温度低一些而已。母伏给人的感觉就是潮湿闷热,和单纯的热还不太一样。

3、今年三伏会过热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感觉到不解,三伏天还没有来,你怎么知道天气会异常的炎热,这个其实很好判断,那就是看入伏和小暑的一个时间,如果距离的比较近,炎热程度比较弱,反之距离的比较远,则会比较的炎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暑到来,意味着伏季的到来,因为小暑和初伏常常脚赶脚地走来;农村有俗语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今年的小暑节气在7月6日,而入伏则是在7月15日,这中间温度会急剧的上升,所以也会导致整个的三伏天变得异常的炎热。

今年入伏的时间是7月15日,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能马虎大意,尤其是今年的三伏天,和往年还不太一样,时间久,而且还特别的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