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艺 孙楠楠 常海军 袁秋征 济宁报道

金乡大蒜种植始于东汉初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代有诗人写道:“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大蒜自古至今都是中国人餐桌上药食同源的重要食材,而在山东金乡,这颗小小的蒜头如今承载了乡村振兴、强县致富的重任和希望。6月22日,2024金乡高质量发展之新质“蒜”力展望大会盛大开幕,第一届“京信杯”蒜王擂台争霸赛、高产王评选大赛如火如荼展开,最终评选出“大蒜王”“高产王”各十二名,参赛者们手里捧着蒜、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金乡,正奋力绘制特色产业蓬勃兴旺、和美乡村物阜民丰的崭新画卷。

根壮叶茂

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

金乡是世界闻名的“大蒜之乡”,素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近年来,金乡县依托雄厚的大蒜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打造千亿级大蒜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构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加快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簇群发展,形成了以大蒜种植、加工、储藏、贸易、信息于一体的结构完整、运转高效的庞大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工农联动、城乡一体、高端突破、集成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全县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产量90万吨,同时带动以金乡为中心的大蒜产区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248万吨,占全国大蒜总产的1/3。据悉,金乡县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拥有规模以上大蒜加工企业58家,年加工能力达110万吨;培育自主进出口权企业900余家,建有3处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每年在金乡交易的大蒜占全国总交易量的70%,建设大蒜冷链仓储库3500多座,冷藏能力480万吨,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项农产品出口创汇连年位居全国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牌强农

持续擦亮金乡大蒜金字招牌

从县城到世界,从产品到品牌,金乡大蒜的成长与蜕变是品质与文化的双重升华。近年来,金乡县坚持品牌强农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品质提升、市场拓展等多维度手段,持续擦亮金乡大蒜的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金乡县已成为“买全国、卖世界”的大蒜加工储藏中心、购销信息服务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强化了中国大蒜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素有“大蒜华尔街”之称。“金乡大蒜”也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欧盟10+10地理标志国际互认产品”等称号,作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品牌价值达到218.19亿元,位列全国农产品第八位、蔬菜类第一位;“金乡有机大蒜”连续九年荣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金乡大蒜号”集装箱冷链班列驶入国际轨道,国际蒜都中心成为乡村振兴新地标。确立了世界大蒜种植培育、储藏加工、贸易流通、信息发布、价格形成五大中心的地位。据了解,2023年金乡大蒜及其制品出口量33万吨,出口额达到46亿元。

科技护航

加大科研力度优化产品结构

金乡大蒜具有个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贮藏等显著优点,营养价值高,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镁、铁、磷、钾等营养元素20余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各大领域。从普通纸皮蒜、白皮蒜到太空纸皮蒜,金乡以科技赋能,与航天科技部门紧密合作,成功将太空育种技术应用于大蒜种质研发。

据了解,太空大蒜个头大、皮红、产量高,蒜肉饱满、营养成分含量较为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为了能推广技术,济宁市农业农村局、金乡县农业农村局大力巩固完善“专家定点联系到镇街、农技人员包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和 “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员+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通过送科技下乡、田间课堂、科技示范主体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试验示范、成果推广应用等,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统防统治、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等,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不断强化科技服务能力和成果推广转化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4月,由金乡本土企业——山东省金春雨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专家培育研发的紫皮早熟大蒜新品种——“金蒜5号”正式发布,这个品种从播种到采收约需223天,蒜薹、蒜头较普通太空蒜早熟5天至10天,其植株长势旺盛,抗病、耐寒、抗早衰能力强。与传统品种相比较,“金蒜5号”亩产量多出2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金春雨种业成立于2019年,始终致力于解决农业良种“卡脖子”关键技术,积极对接各大科研院所,推动“产学研、育繁推”发展,并于2020年7月成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金乡)大蒜产业技术研究院,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开展大蒜新品种培育、品种改良、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拉长金乡大蒜产业链条,提升大蒜产品附加值,推进金乡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中有质

推动产业链创新优化升级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近年来,金乡县坚持把大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制定《“金乡大蒜”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出台《打造千亿级大蒜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构建产、研、学、用一体化的大蒜产品研发培育体系,并以构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为主线,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化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紧密连接的经济链,实现了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二产带强一产、三产带活一产,主体融合、三产联动的良好格局,在稳定传统大蒜产品加工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延伸产品加工链条,推动大蒜产业提档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实施调味品产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转变单一靠出口供原料的盈利模式,大力发展面向终端市场的大蒜复合调味品产业,从根本上增加大蒜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延伸大蒜加工产业链条。同时充分发挥大蒜“植物性天然广谱抗生素”的作用,抢抓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大蒜健康产业突破发展。重点开发大蒜功能食品、特医食品、保健品,以及大蒜精油、大蒜素、大蒜多糖等生物制品,让大蒜的潜在价值得到更广泛的挖掘和应用。

丰收增收

探索富民强县新路径

产业兴则百姓富,金乡县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制定了《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并通过加强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建设,构建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民经纪人+农户+订单”等多种运作模式,探索形成了“订单生产+保底分红”“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利益分配模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发展红利,产业联农带农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底,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比重达到82.1%,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40元。

同时,通过加快金乡大蒜向高端食品制品转型的步伐,形成了“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加工格局,促使大蒜精深加工产值增加2亿元,新增工作岗位100个,联结带动农户3000户,农户新增加收入人均1000元以上;建设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冷链仓储基地,既提升大蒜仓储流通能力,同时带动就业、带动大蒜订单种植基地10000亩、带动订单农民年收入每亩提高200元左右;建设成中国大蒜大数据平台,对大蒜全产业链进行预警预报,避免滞销卖难情况的发生,促进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金乡县将继续拓展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大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这颗小小的蒜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山东农业强省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