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衡水市景县安陵镇华家口运河文化展馆里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办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大运河文化藏品展,吸引了不少游客参加。大家漫步其中,通过一件件藏品、一段段文字,感受千年运河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馆工作人员通过摆放的老物件和实物模型,详细地为游客介绍着华家口夯土险工的历史由来、修筑工艺、申遗过程,以及景县当地特色传统技艺、风土人情等。此次活动共展出火柴盒贴、运河漕运执照等百余件藏品,其中《冀南区卫运河全图》引人注目,它描绘的是民国时期这一段的大运河航道基本情况,有河道、码头以及河道两岸城镇分布等,是一幅比较详细的航运交通图。

“我研究大运河文化快30年了,平时喜欢查阅相关文献,还酷爱收藏老物件。在1979年,从天津购得了这件《冀南区卫运河全图》,非常喜爱,经常拿出来与其他大运河文化爱好者一起研究欣赏。”收藏爱好者李俊义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县华家口运河文化展馆建在华家口夯土险工附近。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景县段的华家口夯土险工作为遗产点位列其中。

据介绍,大运河景县段全长73.2公里,流经5个乡镇47个自然村。其中,安陵镇的华家口村地处河道转弯处,由于受水流冲击力大,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决口。清宣统3年(1911年),时任知县王为仁主持修建这座华家口夯土险工,自险工修好后,此处再没有发生过决堤,沿用至今已有110多年。

该险工全长255米,呈梯形,南北走向,堤内坡采用黄土、白灰加糯米浆筑成的坝墙分步夯筑,底部采用坝基抗滑木桩施工工艺,外坡与顶部为素土夯实而成,为研究清代夯筑防水技术和运河堤岸防护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作为58处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加强夯土险工保护,2012年8月,景县对华家口夯土险工进行了修缮同时对河道进行了环境整治。随着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也提升了华家口夯土险工的知名度,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来源:衡水日报客户端

见习记者:韩敏

通讯员:高雷 卢增晖

编辑:张旭辉

微信公众号 :hengshui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