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五月,石达开率领号称数十万的军队,向宝庆发起围攻。

由于石达开巧妙的用兵,因此,当时,宝庆城内十分空虚!

然而,石达开血战两个多月,硬是打不下宝庆,最终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撤围而去。

翼王素有用兵之能,手下又有着绝对优势的力量,为何结果会是如此呢?

巧妙机动,打出战机

1859年过年期间,在江西南安,石达开与众将定下新的战略:由南安入湖南,下趋鄂省,一以取上游之势(入川)。

随即,石达开开始了大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达开风驰电掣,迅速进入湖南。

湖南虽是湘军基地,但是,省内兵将多出省作战,省内一时空虚。

因此,清军只有集中于重点方向,也就是严守衡阳,以防清军沿湘江走北上最便捷的主要通道。

石达开见状,一面以分兵诱敌,使清军进一步调兵往衡阳,一面部署主力向宝庆转进。

由于石达开的分兵误敌,清军在宝庆一线兵力薄弱,石达开的主力遂顺利推进到宝庆!

当石达开抵达宝庆时,兵力号称数十万,而清军只有3万,而且,援军赶到尚需要一定时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如果打下宝庆这样的重镇,长期转战的太平军可以得到休整、补充的有利机会,对下一步入川创造出良好条件!

机遇,似乎是出现了。

看似有利,实则外强中干

然而,事实上,兵力优势,几乎是石达开此时唯一的优势。

1、连续内乱,战斗力下滑严重。

石达开出走时,带走的是自己的老部队。

这些老部队虽不能说全是太平军精锐,但皆是多年追随石达开转战的,战斗经验丰富。

然而,在辗转多时后,部队人心已离散:你石达开能单干,我自己就不能单干?

石达开从福建到江西时,悍将、亲戚石镇吉率部2万余人离开石达开,开始单干。

石达开进入湖南时,花旗军2万余人也开始单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湖南转战的关键时刻,追随石达开多年的两位悍将何名标与赖裕新不和。何名标认为石达开偏袒赖裕新,率部“单干”,而赖裕新虽忠于石达开,却也不顾大局,在关键时刻追击何名标···

如此,有经验的老部队人心离散,许多都无法按计划执行任务!

2、软肋被湘军看出。

石达开的部队人马虽多,但是,新招募的人居多,而石达开尚来不及对他们进行整顿、训练,因此,战斗力严重不足。

而湘军,也看穿了石达开的软肋,并找到了针对性方法。

(1)、石达开在江西招来的部队,缺乏斗志,只要湘军出现在其后方,他们就会立刻崩溃!

(2)、从不敢广东和茶陵招募的部队,比较能打,但是缺乏耐力,湘军只要先以守势与之持久,他们很快就会疲惫!

(3)、因此,湘军总结出“罗山之法”:人人箕踞,如同蹲厕所一般耗着,太平军战斗力必然下降。到时,在出其后方、侧面,则“万无不胜之理”!

3、关键点未能夺取,攻宝庆缺乏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在湖南的湘军兵力有限,加之多聚集于衡阳方向,因此,自然无法阻止石达开向宝庆推进,但是,由于湘军找到了应对之策,以及太平军的内乱,因此,湘军可以守住关键点。

这个关键点,具体而言有三个:祁阳、武冈、新宁。

其中,在祁阳、武冈,湘军以灵活战法击退了太平军,而新安尽管被太平军一度攻占,但旋即因赖裕新与何名标的矛盾而丢失。

因此,太平军攻宝庆,没有后援基地,没有退路,实际上是背水一战!

如此,太平军外强中干,看起来兵力优势明显,但是:兵力优势,似乎是太平军唯一的优势了!

而这个唯一的优势,又因为石达开的错误指挥而大打折扣了!

缺乏决心,围而不打

此时,石达开兵力号称数十万(实际兵力估计在十余万),而且宝庆城内的清军不过3万人,而且,规模较大的援军要抵达还需要相当时间!

此时,石达开如果把握好时间窗口,迅速发起猛攻,速战速决的可能是比较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石达开在抵达宝庆后,却没有采取速战速决的方法,而是采取了围城之法:各部从四面围住宝庆!

围城,确实可以断绝宝庆清军与外界联系,可以使其物资困难。

但问题是:太平军自己也没有后援基地呀!

围城后,如果说宝庆城内的清军是“坐吃山空”的话,那么,城外的太平军连可以“坐吃”的“山”都没有呀!

如此,远离湖南战场的曾国藩认为石达开终究无能为也:十万之众,每次需食米千石,需子药几千斤,没有来源,粮米掳尽,“断无不去之理”!

在曾国藩看来:石达开已经不大可能有什么作为了,他打不下宝庆!

打援失算

石达开之所以没有急于攻城,也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算盘。

宝庆地形险要,强行进攻,伤亡必大。

而另一方面:外部来援的清军,则是陆续抵达!

因此,太平军是可能利用敌陆续抵达的机会,对运动中的敌人分而歼之,既打击援军,又通过缴获改善军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石达开采取一面对宝庆之敌围而不打,一面主动攻击援军的战法。

然而,石达开的打援,却屡屡失算。

(1)、围魏救赵之法未成功,打援被迫使用“强攻法”。

打援,最理想方式自然是调动敌人,并在运动中给敌歼灭性打击。

石达开的设想是:围魏救赵,调动清军。

刘长佑部,多为新宁人。

因此,石达开认为:如果攻打新宁,则可以使刘长佑被迫回救新宁,从而使太平军获得在运动中打援的机会!

然而,刘长佑何等人物,怎么会上这样的当呢?他识破了石达开的计策,并不上当!

如此,石达开只能主动强攻在宝庆城外构筑了依险驻扎的刘长佑部。

(2)、兵力优势无法施展,导致打援陷入僵局。

石达开的兵力,本有绝对优势。

而围城打援,又本有“先处战地”的优势。

但是,石达开即便决心先打援,但要维持对宝庆的包围圈,就需要耗掉大批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况,宝庆城内的湘军作战也十分积极,多次主动对包围圈采取攻势。

因此,石达开又不得不在维持包围圈“长度”的同时,又加强包围圈的“厚度”。

如此,宝庆清军自然是无法打破包围圈。

但同时,更多的太平军在“围而不打”中处于“呆兵”状态,而石达开始终只能使用有限的兵力打援。

因此,尽管石达开尽管在洪桥取得过一定的胜利,但是始终无法歼灭刘长佑等援军,打援也就长期陷于僵局之中!

攻城,则“围而不打”;打援,则长期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对石达开自然越来越不利了!

接下来,给石达开致命一击的男人出现了。

李续宜抓住石达开的致命失误,扭转局势

李续宜部万余人自湖北来,也抵达了宝庆战场。

李续宜抵达后,与石达开展开对决,互有胜负。

这时,李续宜发现了问题:太平军在东路的防务比较严密,兵力集中。而且,此处的纵深较大,清军节节攻入,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而李续宜同时发现了石达开的致命失误:北路及东北路,太平军的防务相对薄弱。

于是,李续宜率军渡过资江西移,企图由北路趁虚攻入太平军营盘!

而在李续宜行动时,石达开又犯下了另一个致命失误:侦查不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续宜此时已经与石达开打了一段时间了,万余人渡江转移,素来以善于侦察著称的太平军居然浑然不知!

如此,当李续宜成功转移,从北路发起猛攻时,形势瞬间逆转!

李续宜抵达田家渡后,以一部正面进攻,另以一部从山后迂回!

这里的2万余太平军见清军来攻,立刻出战!

激战正酣之时,清军迂回部队突出横截,太平军阵脚大乱以至溃散!
李续宜趁势直捣太平军营垒!

石达开此时才恍然大悟,派兵来援,但为时已晚!

如此,田家渡营垒7座、关卡36处全部被毁,宝庆合围被李续宜突破了!

如此,宝庆的粮饷通道,对外联系被打开了!

形势,逆转了!

决战斗智

石达开为挽回败局,立刻集中大军,对发起了对李续宜猛攻!

石达开的战法看起来十分巧妙。

太平军前锋,分为数十股,每股数百人,分路并进,忽而前进,直逼敌营,忽而后退,大乱清军部署,其重点在“乱敌”,吸引住清军注意力。

太平军大队则实施迂回,准备袭清军营盘。

然而,李续宜看穿了石达开的意图。

李续宜的方略很有针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派两营兵力驻守营盘,以防太平军抄袭营垒,使清军立于不败之地;

2、一队在后路设伏,一队出西路截击,以配合守营垒的部队,一起打击太平军。

3、马队与部分步兵则斜出后路,包抄太平军后方。

接下来,开打吧!

太平军逼近营垒时,清军营垒伏兵四起,枪炮大作,在山谷间埋伏的清军也杀出助战!

如此,太平军陷入包围圈!

不过,太平军毕竟兵多,因此,仍然力战,战局依然焦灼!

不过,咱们前面说到:太平军的软肋,已经被湘军所熟知了!

僵局之中,李续宜分兵迂回,扑向太平军营垒!

前面的太平军见后方硝烟弥漫,顿时慌乱!

如此,太平军大败!

李续宜趁势追击,攻取营垒35座,哨卡130余处!

随即,湘军水师抵达,扫荡沿江的太平军!

如此,太平军在西路也坚持不住!

至此,太平军在宝庆,只存于东、南两路了!

石达开,实际上已经输了!

失败的撤退

仗打到这个份上,石达开已经很清楚:宝庆,打不下了!

于是,石达开决心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太平军来说,打不赢就走,不丢人!

当初,太平军没有打下桂林、长沙,但只要转移组织得当,保存有生力量,将来不但不怕没柴少,还可能不断壮大!

搞转移,石达开经验是丰富的!

石达开的方法是:以一部对李续宜发起猛攻,做出孤注一掷的样子来;另一方面,安排转移。

但是,石达开的意图,已经被清军成功预判!而且,清军同样准确预判了石达开转移的方向:向南!

因此,清军已经派军由郴州,临武趋蓝山、宁远,取道永州、东安,截断太平军南撤之路。

因此,石达开此次转移,走一路打一路,打一路败路,损失惨重!

宝庆之战,以石达开的沉重失败而结束了!

石达开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打不下宝庆,是因为:兵力优势,是石达开当时唯一的优势!

石达开出走天京后,人心离散,战斗力急剧下滑。

而就指挥而言,尽管石达开保持了其机动灵活的特点,但是,此时,湖南境内的湘军将领素质也非常高。

因此,仗打起来,石达开的计策屡屡被对手看穿,反倒是清军在指挥上更灵活了!

曾经百战百胜的翼王,到底还是“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