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市的历史上,用序号作为学校名称由来已久,在解放之后更是成为一个命名惯例。综合《昌邑区志》等史料记述,1954年吉林省政府迁往长春后,吉林市教育主管部门开始酝酿以序号命名的方式为市区内的中学命名。尽管一些学校在提及历史时,往往会追溯到1954年夏秋之际,但用序号为学校命名应该是1955年开始。这一年,省立吉林高级中学改称吉林市第一高级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55年至今,除个别学校外,使用序号作为学校名称一直是普通高中命名方式的主流。在上世纪,虽然有很多学校出现了合并、改设中专等情况,但很少出现番号被新设立学校使用的情况。直到近年,使用旧番号的情况才相继出现。不过对很多人而言,那个简单的序号是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自己最美好时光的印记,故而很难接受张冠李戴的状况。

由于时光久远,许多旧番号所代表的学校很早就退出了历史,但是作为一座城市的特殊记忆,我觉得有必要对此做以记录。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吉林市市属中学以1986年为界限,学校数量大致达到了顶峰,以序数命名市属中学基本在之后就不再出现,故以之为时间节点,对当时吉林市的中学进行简单盘点。对1986年已经停用的番号,也做以介绍。该盘点不包括厂矿中学和民族中学,

一中:位于当时的北京路4号,后与北山脚下的九中进行校园对调,现位于温德河畔的黄旗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中:位于当时的江南大街,即现在的吉林大街南段,学校位置未变。

三中:位于当时的江华胡同,前身是私立文光中学。三中后来与十三中合并,原址改建居民小区,学校番号由乌拉街永吉三中使用。

四中:位于当时通江街,学校位置未变。

五中:位于当时的敦化胡同(当时属于昌邑区),该校址原为朝鲜族中学使用。校园位置至今未变。

六中:位于当时的农林街,后改为工贸中专,目前校园为亚桥农林校区。

七中:位于当时的顺城街,学校位置未变,目前校门开在解放大路。

八中:位于大东门北侧,该校番号出现很早,中途一度停用过。原来使用这个番号的八中是吉林市重点学校,校址在今船营区实验小学,后迁出,改称实验中学。1986年,原三十四中和四十七中合并,重新组建了八中,因而八中也被俗称“新八中”。

九中:位于当时的北山脚下,后来与一中对调校园,迁至解放大路现址。

十中:位于当时的南京街南端,1986年时,十中的番号已经停用,使用“吉林市女子中学暨吉林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的名称。该番号现在由原博达中学(铁三中)继承。

十一中:位于当时吉林大街北段,该学校新世纪时被撤校(据说并入四中),校园一度由吉林市广播电视大学使用,番号现由原汇文中学(铁合金一中)使用。

十二中:位于遵义东路,校园至今位置未变。

十三中:位于当时的东局子新昌胡同,校园位置未变,但学校规模有所扩大。

十四中:校址位于当时的长春路永兴胡同,学校成立于1970年,1980年改为吉林市第二技工学校,1985年改为吉林市农机学校,不久后又更名为吉林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址为养老中心。

十五中:位于珲春街,后来被合并入市实验中学至今。

十六中:位于龙潭区柳州街,校园位置未变。

十七中:位于长江街中段,该校曾为吉林师专附中,后改称丰满实验中学,现已迁往东山,原址由丰满第三实验小学使用。

十八中:位于当时郊区的九站地区,是一所重点高中。

十九中:位于当时的郊区九站乡,后改为郊区第二职业学校。

二十中:位于当时郊区江北乡。

二十一中:位于当时郊区沙河子乡。这所学校目前仍存在。

二十二中:最初成立于西安路,后与船营三小对调校园,改称毓文中学。1986年时,学校番号已由郊区孤店子镇的一所中学使用。

二十三中:位于当时船营区黄旗街,校园位置未变。

二十四中:位于当时郊区金珠乡。

二十五中:位于当时郊区欢喜乡,有记载说这所学校是一所厂办子弟校,具体情况不详。

二十六中:位于当时郊区前二道乡,学校目前尚在。

二十七中:位于当时郊区丰满乡,目前学校番号仍被这所学校使用。

二十八中:位于当时郊区孤店子镇,该校是与五七零四厂合办的学校,目前情况不详。

二十九中:位于当时江南大街南段,校园位置未变。

三十中:位于当时长春路北侧的平山街上,1980年之前,三十中是完全中学,后来取消了高中部,改为普通初中。2022年,校舍改造,学校暂时迁往青岛街原教师进修学校。

三十一中:位于当时北极街东侧。成立之初名为吉林市第一职业学校,1965年迁至北极街新建校舍,1967年改为现名,1981年取消高中部,成为普通初中。该校曾有东、西两个校区。

三十二中:位于哈达湾街西段。学校曾使用过昌邑区第一实验中学的名称。

三十三中:1969年成立于船营区北山脚下,后来与实验中学互换了校舍,迁址到桃源路,并于1982年改称外国语中学。

三十四中:三十四中初建时的情况不详,校址疑似就是在勤劳胡同。1986年时,三十四中已并入八中。

三十五中:情况不详

三十六中:位于当时郊区九站街。学校目前尚在。

三十七中:位于龙潭区古川路,1985年时已改建为吉林市工业学校。

三十八中:位于当时的昌邑区农安街0号。1980年已改建为吉林市第一技工学校。该校园现在由市朝鲜族实验小学和幼儿园使用。

三十九中:位于当时的运河路。该学校现已改建为亚泰小区。

四十中:位于当时船营区德胜路西端的顺山胡同,后改为吉林市警察学校。

四十一中:位于当时昌邑区民丰胡同,学校后来被撤并,原址改建为筑石小区。

四十二中:位于当时郊区江北乡大屯,原为大屯朝鲜族中心校。

四十三中:位于当时郊区江南乡,目前情况不详。

四十四中:情况不详。

四十五中:位于船营区炮台山下昆明街,后改为工读学校。

四十六中:位于昌邑区近江胡同,即今东关电厂附近,1986年时已改称吉林市体育中学。

四十七中:1986年之前位于当时怀德路21号。后与三十四中组建了新八中,校舍由吉林市服装职业技术学校使用。

四十八中:位于光华路,1980年时改建为吉林市工业经济学校。

四十九中:情况不详。

五十中:位于当时龙潭区郑州路。学校现已撤销。

五十一中:位于当时郊区龙潭乡,后划归吉化管理。

五十二中:位于当时郊区九站乡。

五十三中:情况不详。

五十四中:位于当时郊区白山乡,现为丰满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五十五中:位于当时郊区白山乡。2017年这所学校加盟吉林一中教育发展集团,在五十五中之外又获得“吉林一中联合实验中学”的牌子。

五十六中:位于当时郊区金珠乡。

五十七中:位于当时郊区江南乡。

五十八中:该校1986年时位于何处不详。2015年后迁至现址。该校址为原吉林市财会职工中专。

五十九中:情况不详。

六十中:位于越山东路3号(原222医院北侧)。现已撤销,改建为中凯梦之城小区。

六十一中:1986年时,这所学校刚刚成立2年。学校位于左家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遗憾在吉林市的地方史料中,还没有讲述这些“序号”始末的内容。年初时,经过查阅多本史志并访问了一些当事人,才整理出这份资料。但由于个别几所学校的情况一直没有查到,故而当时没有发布。

可能对有些人而言,这份资料是“闲着没事”使然,而对有些人来说,这份资料则是对一座城市现代教育的特殊回顾。序号的不断增加,代表着教育规模的扩大。

至于今天发布这份尚有缺憾的资料,只是觉得是发布的时候了:今天是吉林市中考开始的日子,许多初中生将就此告别母校,希望多年后他们回母校追索旧日欢乐时光时,如今的校名依然如故,回忆能有所圆满。

由于掌握资料有限,错漏难免,欢迎指正。同时希望大家能在留言区分享您对自己中学的回忆!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特别鸣谢网友“金卯岛”先生、崔铁实先生、邴赫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