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
挪威政府计划在2024年和2025年储存3万吨粮食,以应对可能的意外。受限于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挪威的食品和农业生产自给率为45%;
挪威的情况也代表了不少北欧和西欧国家。过去三年,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和气候变化的轮番冲击下,全球粮食安全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食品价格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的上涨;
对于粮食和能源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家而言,油气和食品价格的上涨推高国内通胀的同时,也令其货币承压;
考虑到全球大宗商品供需结构的错位,大宗商品的战略属性被进一步放大,类似于石油储备的制度或将变得常见。

挪威储粮

挪威政府周二签署了一项开始储备粮食的协议,与四家私营公司达成合作,在2024年和2025年储存3万吨粮食。

挪威农业和食品部表示,建立新的粮食储备是为了应对不可想象的情况,新冠大流行、俄乌冲突和气候变化都是增加储备的原因。目标是到2029年储存约82,500吨粮食,以便在可能出现危机的情况下,仍有足够的粮食供挪威人口消费三个月。

去年,挪威就表示未来每年将花费6300万挪威克朗(约合6百万美元)储备粮食。1950年代,挪威曾有过粮食储备规划,但在2003年决定不再需要储备并关闭了相关设施。

挪威等北欧国家受限于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而无法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挪威只有3%的土地用于耕种,因此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根据OECD的数据,挪威的食品和农业生产自给率为45%,其中动物产品的自给程度较高,肉蛋奶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但谷物和蔬果类主要依赖进口,挪威仅自己生产了约6%的水果、21%的谷物和46%的蔬菜。

主要由于挪威地形复杂,大多都是小规模农场,使得挪威农业过度依赖畜牧业,而其他粮食生产不足,进而对挪威整体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三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

挪威的情况也代表了不少北欧和西欧国家,畜产品自给率充足,但农作物需要依赖进口。纵观整个欧洲,约五分之一的地区是农作物净进口国,主要集中在北欧和南欧国家,如冰岛、荷兰等耕地较少的国家。

图:欧洲农作物和畜产品自给率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产品划分,欧盟大多数肉类和乳制品的自给率超过100%;耕地作物中,小麦和橄榄油的自给率达130%,蛋白质作物和油料作物依赖进口,其中大豆的自给率仅为16%。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21年挪威进口食品总额为57亿美元,主要来源国为欧盟国家,瑞典和丹麦的进口占比为15%和10%,此外巴西和俄罗斯分别贡献5%和3%的进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三年,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和气候变化的轮番冲击下,全球粮食安全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食品价格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的上涨和下跌。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于2022年3月跃升至历史新高,尽管此后稳步下降,但仍高于疫情前水平,也因此持续对粮食进口国构成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世界粮食进口费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接近2万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0%。由于能源和天然气价格上涨,“粮食的粮食”—化肥价格也出现飙升,直接导致全球农业投入品进口费用增加48%。

粮食和化肥价格上涨,导致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一步加剧全球的粮食短缺和供给不平衡的状况。

在全球能源和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2022年全年共有32个国家以出口许可、出口税等方式实施了77项出口限制措施,以保障自身国内的供应。最高峰时全球有超过17%的粮食贸易受到限制,覆盖了包括小麦、植物油、玉米等作物。

图:受出口限制影响的全球粮食贸易份额VS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