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英才汇聚·志向高原”2024年西藏招才引智推介活动在南京举行。

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茉莉格桑共芬芳。虽相隔万水千山,苏藏两地友谊却源远流长。而人才,正成为两地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发布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456个

南京是今年西藏招才引智活动的第三站。此次推介活动上,共发布了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456个、技术合作需求66个。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人才引进需求分为调入引进和柔性引进两大类。456个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中,调入引进需求有170个、其余286个为柔性引进需求,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高原特色农牧业、藏医药、高原轻工业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

通过调入、创新创业方式引进的人才,根据人才类别不同,可享受20万元至220万元的个人补助;通过柔性方式引进的人才,除在藏工作协议书规定的待遇以外,根据人才类别不同,每年再分别给予5万元至20万元个人补助。到海拔三、四类区工作的人才,在个人补助总额基础上,根据人才类别和引进方式的不同,再一次性增加2万元至20万元补助。此外,引进西藏的人才还将在科研补助、职称评聘、家属安置、医疗保障等方面,享受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今天的西藏,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活动现场,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索朗玉珍向江苏广大英才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广大英才进藏考察、传经送宝,把论文写在雪域高原上,把科技成果运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实践中。“欢迎江苏各方力量关注西藏、走进西藏,与我们一道在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集智攻关,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合作共赢,与我们携手并肩书写苏藏合作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能借助活动更广泛地推介西藏人才政策,加强与江苏各方力量的交流合作。”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王兵看来,江苏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人才富集的高地。西藏热忱欢迎江苏的广大人才能够关注西藏、走进西藏。“我们将竭力为来藏人才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舞台、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保障人才能够在西藏安身、安心、安业。”

7个部门、29家高校院所、6家企业“现场配对”

今年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江苏和西藏始终心手相连、命运与共,干部群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截至目前,江苏已先后选派10批次1021名优秀的援藏干部人才,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574名,占56.2%。在中组部牵头的博士服务团项目中,江苏先后派出24名博士到西藏挂职服务,是全国最多的省份。

“可以说,江苏人才与西藏干部群众共同见证了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季振华会上表示,希望广大人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投身边疆建设中展现江苏人才力量,学习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贡献。两地人才部门之间要加强全面合作,为助推两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活动由拉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陈静主持。活动上,江苏定点邀请、按需匹配了7个部门、29家高校院所和6家企业的120位有关同志、专家人才参加,鼓励更多高层次人才为西藏发展贡献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与会一道下发的《人才引进和技术合作需求策》成了参会众人的重点关注对象。不少参会同志在会议间隙都在仔细翻阅手册,时不时勾画、折叠关键页,将合适招引需求及时记录下来。

据西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引进人才,在给予补助和保障之外,他们同时鼓励人才们积极申报“珠峰英才”计划、支持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引进人才成果转化、实行配套表彰奖励政策等方式,千方百计成就引进人才。

“珠峰英才”计划是西藏自治区层面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每年遴选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支持期5年。入选个人专项可申报最高1000万元项目经费、给予最高100万元生活补贴。入选科技创新团队可申报最高1000万元项目经费。引进高层次人才可申请最高200万元创新创业担保贷款,5年内给予全额贴息;其长期所在企业可申请最高1000万元创新创业担保贷款,3年内给予50%贴息。在藏转移转化成果的,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启动扶持奖励资金、2000万元发展支持奖励资金。引进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按1:1配套给予个人奖励资金;入选世界级人才项目、获得世界级奖励,按1:2配套给予个人奖励资金。

西藏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活动上,一批江苏人才分享了他们的援藏故事。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季在西藏开展科技合作创新,已成功为高原引进了优质蔬菜品种近200个,合作攻关研发了适应于高原特征的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2套,并创新性地研发了高原大棚内置发酵床技术,实现了蔬菜在高海拔地区的高效越冬栽培。“目前我们正在与拉萨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申报拉萨市高原生物重点实验室平台。”李季说,希望有更多人才投入到建设西藏高原、建设美丽西藏的事业中来。

得益于“心佑工程”的帮助,西藏几百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摆脱疾病困扰,切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南医大二附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心佑工程”主要负责人耿直介绍,“未来,不仅要一如既往地继续开展救助工作,还要在当地培养筛查、诊断、治疗的专家队伍,将输血改为造血功能,争取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孔川来自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第22批援藏博士服务团的一员。“一次援藏行,终生西藏情,高原永远是我们的牵挂,拉萨永远是我们的向往。”在西藏期间,孔川参与了西藏自治区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荐文件的制定工作,切身感受到西藏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和尊重。“西藏能够给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能够最大程度给人才政策支持。”

“当我站在雪域高原的思政课讲台上,我非常骄傲,并体味到无与伦比的价值感。”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娅是中组部选派的博士服务团成员,进藏服务一年。眼下,朱娅已申请调藏工作。现场,她向更多人才发出呼唤,“期待你和我一起长期建藏。”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陈珺璐 摄影新华日报记者 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