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明确要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

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将《政策措施》概括为“培育创投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引导扶持、健全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五句话。

作为天然的“长钱”,险资在参与创业投资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如何引导险资流入创业投资也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热门话题。

拟提高险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度的比例上限

“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创业投资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李春临介绍,创业投资具有“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典型特征,更加适应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政策措施》的内容也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进行了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其中,在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方面,《政策措施》提出鼓励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投向创业投资,支持资产管理机构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投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丰富创业投资基金产品类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鼓励保险资金等开展长期投资,营造支持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生态。作为监管机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如何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进入创投行业,为行业引来源头活水?

“这些年来,金融监管部门持续优化保险资金监管政策,先后印发了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等五份监管政策文件,全面破除阻碍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障碍,允许保险资金投资由非保险类金融机构实际控制的股权投资基金,取消了投资单只创业投资基金募集规模的限制,支持保险机构加强与专业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拓宽创业企业长期资金的来源。”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金融监管总局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表示,目前,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在监管政策层面上是畅通的。

为进一步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的作用,更好支持创业投资,金融监管总局于2023年9月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明确了科技保险适用财产险风险因子计量的最低标准,推动释放更多保险资金进入到科技创新领域。“比如,部分保险公司前期投资的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体现。这些保险资金投资的项目领域聚焦的都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李明肖说。

李明肖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优化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则,研究提高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度的比例上限,更好引导保险资金和相关资管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创业投资基金的配置力度,积极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

业内:险资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找准契合点

记者注意到,在前期政策引导和推动下,已有多家保险机构参与到支持创业投资中。

以中国人保为例,其旗下子公司人保资本已发起设立人保上海科创基金,规模30亿元,投资支持AI推理芯片领军企业瀚博半导体、国内头部氢能源企业未势能源等一批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设立苏州科技基金,创新“投融保”一体化模式,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日前,在陆家嘴论坛期间,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国寿投资公司与上海国投、浦东创投合作在沪设立科创投资基金。这是发挥央地协同及险资长期资本优势,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联动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务实举措,也是继全国社保长三角科创基金之后落地上海的又一重要科创基金,将发挥“耐心资本”作用,支持上海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投资人”,险资在投资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项目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从保险资金角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着重要的投资价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有助保险资金把握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优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提升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助力保险资金应对低利率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人保资本总裁万谊青日前撰文表示,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来看,保险资金是稀缺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具有规模大、期限长、可持续,且收益要求中等、注重长期稳定收益回报的特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以及长期稳定支持相匹配。保险资金的注入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助力其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建议,保险资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充分挖掘自身属性优势,找准两者契合点,通过差异化的思路策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金需求,加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在合理匹配风险收益基础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