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从乡野走来(23,24)

纪实文学

文/石清华

23 你上高中了,我们回到家里,没有了你的喊叫、嬉闹、捣乱,很有点不习惯,时有怅然若失之感。

开始几天,到吃饭时,总是准备三人的碗筷,到吃饭时才与你妈对望,一抹淡淡的轻云掠过双颊。饭后看看你睡的小床,翻翻你的玩具,瞄瞄你读过的书。你那顽皮、乖巧的倩影仿佛在眼前。无论时间长短,我们都将与你长久分别。你的勤学、吃苦、坚持,不说有什么大出息,至少能独立谋生,过上自己选择的生活,每每如此想时,又心地释然了。

不管怎么想,只要一有时间,即单独或与妈妈到学校去看你。

在食堂,看你能不能及时买到饭菜,结果比在初中时的秩序还好。每卖完一盆饭菜,会有工作人员拿去空盆,端来热气腾腾的饭菜。无论时间先后,能基本保证每一位学生吃到热饭热菜。如想吃好一点的菜,则可自行购买加餐。看到学生们吃得津津有味,不免喜上心头。

“东方一民,饭菜好不好吃?”

“好吃。”

“你可常去买加餐,吃饱吃好了才有精力和体力读书。卡里还有钱没有?”

“有。”听完给你五十元,你说有钱不需要。知道你节约,不会乱花钱,学校管理也好,所以多拿点钱在手中才放心。

到寝室里,你把晚上换的衣服泡在桶里,妈问为什么没洗,你说早晚没时间,晚上换了早晨泡着。又说泡上半天后洗起来也快,中午很快洗了睡午觉,不影响大家。妈与你开起了玩笑:“照你说的,泡的时间一长,就不需要洗啰。”

“凡事有个度,不能走极端。”。

我们当然高兴:“东方一民,你长大了。”

有次放假回家,一放下书包急忙告诉我们:“妈,我没钱了。”

“你不是还有几百块钱吗?”

你喜滋滋地说:“妈妈,你不晓得,我们学校门外有一家很大的书店。里面有很多书,比我们原来开的书店要大得多,书的种类更多。我用五百块钱买了六百多块钱的书,好划得来。”

“哦,该买的书一定要买。”

“我还介绍了班上的几个同学去买。他们说以后看到了好书,也约我去买。”

“你和同学们相互往来很好,有些书不一定每人都买,可以买不同的,然后交换着看,即能看到更多的书。”

“妈妈,这些我早就知道了。”

“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呀。”

一天下班后较早,晚饭后去看你,估计你快上或刚上晚自习。到学校时已经上晚自习了。我们想上楼去偷看你上课,刚到科教楼的活动场地的树边,只见周老师站在场地中,指挥从科教五楼搬下课桌椅的学生按顺序排好。同学们次第来到场地,桌椅像排在教室里一样。对于十六岁的高一学生来说,搬张单人课桌已不在话下,但对一个十三岁多的学生来说,就不那么轻松了。在学生快要到齐时,才见你与众不同地下来。一般的同学是两手搬着课桌,四只桌腿横着朝前行进。力气大点的是把课桌倒过来,将课桌底下的横木扛在肩上,另一手提了椅子走。你却把头从课桌下钻过去,让课桌上面的背面靠在肩上,课桌的屉子口朝上,两手握住桌腿把课桌扛下来。后来我去比试了两种搬法,你的搬法要轻松许多。我不知道你从哪里学到的,大约是无师自通吧。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为你未来的担忧在减少。一到场地,周老师赶紧几步走到你的身边,将课桌用双手提起:“东方一民,你出来。”

你把头略低一下,从课桌的四腿间退出站直:“谢谢周老师。”

从周老师手中接过课桌放到了老师指定的位置。你用衣袖轻轻地抹了一下脸上的汗,转身上楼去搬椅子和书。我们知道你怕热,现在背上肯定流汗了。如不及时擦干,等自然晾干时可能感冒。不禁眼圈湿润,心里酸酸的。但还得劝你妈:“你跟黑皮说过很多次,教他怎么做。还准备了好几条毛巾,叫他随时带一条。如上体育和班级劳动流汗了,则及时擦干。他是个听话的孩子,会按你说的去做的。”

很快,你把书放在椅子上,椅背朝前,椅子上的书靠在胸前,两手搬着椅子腿走到了你的课桌后。放下椅子,从两本书间拿出毛巾,请另一个同学帮你擦汗,然后坐着听老师调遣。我们见此,欣慰地笑了。

在进新的低层教室时,比先前轻松多了。你坐在靠窗边一排前面的乙等位置,虽有点不爽,但想到自己也是教书的,在这人才济济的地方,不能有什么奢望。能坐此位,已不错了。后问你座位是怎么安排的,你说是前后左右中间轮换的。短的时候两星期一换,最长一个月吧。

“但只有我没换到后面过。老师说我个头小,到后面看不见黑板。”

“同学们没意见吗?”

“没有。”

放假前你告诉了我具体时间,到时去接你,主要是搬书。时间一到,准时到达。你把不用的或用过的书、做过的作业本、试卷等都搬到了你的床上。我说不需的是不是可丢到垃圾桶里?你说都搬回去吧,清理后不要的还可卖钱。考虑周到,二话不说,拿出蛇皮袋,装了满满两大袋。回家清理,各科作业几乎一题不漏地做完了,上面满是红“√”,很难找到红“x”。上过的课本,很多地方都做了笔记,有的地方是密密麻麻的。各科试卷有一百多套,估计有三百张左右。看到这些,方能感知“十年寒窗苦”的滋味。

清理完毕时,才在文件夹里看到了凯乐奖证书。问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时,你轻描淡写地说:“得奖的又不是我一个人,还有好几个人呢。我刚回来,还没来得及告诉。”

说着拿出五百元奖金交给妈,妈说这钱该你自由支配。

你说:“那下学期报名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24 马太福音说: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有教师翻译:让成绩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你如果细心观察一下社会,或是去查阅相关资料,社会是这么去做的,学生读书的现状也如此。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到底是人们按上帝的安排在这样做呢,还是人们迁延不断地这样做了,才被上帝发现总结出来的?哲学家们将对其的认同看作是区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试金石。人们要怎么讨论、怎么看世界是自由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可事实却继续谱写着两极分化的乐章。

我教书数十年,坚持学习、与时俱进、爱岗敬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关注师生间的一些共同现象。

身为教师,在与领导、同事闲聊时,在与亲友、熟人扯淡时,在与家长、学生交流时,“优生”“差生”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很多人看到了这种现象,但为什么出现、怎么治理却难寻源头、没有良方。

我认为小孩子在智力、物力、师资力等方面同等的条件下,对其人品、成绩的优劣起决定作用的是母亲。孩子的养成教育主要是靠母亲做的,家庭的其他成员只起辅助作用。母亲做的程度的深浅,大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这当然不是单纯地教给孩子书本知识,假定这是唯一的,小学能教,初中能吗?初中能教,高中能吗?语文能教,数学能行吗?数学能教,其他科能行吗?答案是否定的。家长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如果家长做得比较好,引导得法,孩子会有兴趣去学习,有兴趣学习自然会遵守课堂纪律、听老师的话、积极思考。把握了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点,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考试时当然会获得好成绩。听话守纪肯学习,考出好成绩为己为他人争光,这样的学生叫老师不喜欢都难。老师会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场所肯定、赞扬这样的学生,有形无形间成了其他学生的楷模。这样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信心更足。觉得自己从前的做法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那是对的、好的,学习会更努力,成绩也会更好。久之,形成了越肯学习成绩越好,成绩越好越肯学习的良性循环。反之,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够好甚至差,上课不听讲、搞小动作,东张西望,甚至对抗、挑衅老师,这样的学生必然以家长的支持为强大后盾,老师即使想管也不敢管呀。这些学生对于要把握的知识点要么没听到、要么没听懂。即使关心但不懂孩子教育的家长给孩子找人补课,假定孩子补课期间十分认真,也可能似是而非,况且这样的孩子不可能认真。我曾多次被邀请给许多学生补课。那些差生根本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只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在补习班混混日子,聊以塞责。教他们的老师必须很有耐性,才能不与其发生冲突。考试时必然成绩平平或者很差。如一百二十分的数学得个十五分、二十几分、三十几分,语文一百二十分得个二十几分、三十几分、四十几分。语文可是我们的母语呀,从咿呀学语开始到初中,至少与语文打交道十三年了吧。如果一味指责差生,那是不公平的。只能偷偷地叹息:那些差生的家长在干什么呢?评卷老师一想到该生上课时吊儿郎当的样子心里就烦。即使有心重塑也难,也没有这么多精力,还不一定能得到家长的配合。这与夹生饭不易重新做好是差不多的。老师的批评、责怪是合情合理的,也是正常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这样的学生会认为我也许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吧,既然如此,干脆混几天了打工去,成绩自然会越考越差,越差越不肯学习,这样会形成越不肯学习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不肯学习的恶性循环。在家长、社会、老师的多方努力下,铸造出了优生、差生。

你得了“凯乐奖”后,一定很高兴。相信自己不仅能搞好学习,而且能搞得比较好。猜想你在课堂上定然是目不斜视、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旦爱上了学习,在听课、读书、练习、思考等一系列活动中感受到了乐趣。即使自认为有快乐感,那也是很辛苦的。如我退休后去打牌是感到快乐的事,但时间久了,也有种疲倦感。专心读书比这要复杂多了,你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还在继续上进。以后又连续得了几次凯乐奖。听说凯乐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拿钱,奖励优秀贫困学生的。你学习优秀是没问题的,我们是拿工资的双职工,算贫困吗?也许吧。连续得奖的后面,有你和老师们多少艰辛呀。各科老师对你要求更高了,你也更努力了。十年寒窗苦,不求天下闻名,但已无愧于美好的岁月。

你们的火箭班瘦身了,经不起磨难的主动放弃了。班级人数减少,只剩下激烈的竞争,皆在竞争中向往更强、更高。

你们每周只有星期六下午第三节后放假,周日的上午八点上课。可让非城区的学生回家与父母亲人聚聚,准备生活用品等,学校、老师应是很有人情味的。我们觉得你还小了点,路程也不近,周日在校可多睡会儿。所以约定周六不回去,我们来陪你吃晚饭。

找一家离校较近的小饭馆,由你点菜。细嚼慢咽、尝饮料、品浊酒,东拉西扯地闲聊。我们则有目的地继续矮化你的目标。从你的出生谈到对你的希望:首先是不成为流氓地痞,做个安分守纪的老百姓也可以。考个师范当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发不了财,却也平安。考个一般大学找个稳定的工作,钱少点没关系,那已经是很有出息了。

你只是笑笑:“妈妈、爸爸真是这么想的?”

“真的。”

“没想过还高一点的目标?”

“想过,最高目标是考个武汉大学,不过只是一晃而过而已。”

你自信地笑笑:“很有可能。”

虽然不在家里,但家的温馨却在。坦诚交谈、微笑相生、其乐融融,应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