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的吴医生有个自己开店的梦想,经老师引荐,认识了师兄周医生,周医生的诊所在肇庆声名远扬,吴医生经常找他取经学习。

后来吴医生如愿开了一家口腔诊所,秉承着共赢的理念,与周医生的口腔门诊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但好景不长,因一起正畸医疗事故,两家诊所关系恶化。

2022年7月6日,吴医生接待了一位12岁的患者,因错颌畸形家长要求矫正牙齿。

随后吴医生为患者做了检查,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给出了设计方案——先拔除多生牙和53号乳牙,通过前期正畸推出两牙之间的空隙,再牵引11、12号牙中间的另一颗埋伏牙,然后进行排齐。

不巧的是,诊所拔牙医生家中有事请假。

吴医生联系周医生来做牙齿拔除,根据《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医生需要按照规定程序办事,外请医生时间定在了一个星期后。

7月15日,患者来到门诊,外请周医生根据吴医生给的方案进行拔牙,但是周医生未仔细看方案,误把埋伏牙一起拔除了,而53号乳牙未拔除。

2024年1月11日,患者的埋伏牙仍然未萌出复诊,拍完牙片溯源才发现是当时“飞刀”医生拔错牙。

因患者未满18岁,13号埋伏牙是缺失状态,需等成年后才能种植,等待时间较久并且空缺牙也会对邻牙产生严重影响。

吴医生从未经历过医疗事故,再加上是周医生的工作失误,当下并未给出解决方案。

1月29日,患者家长前往诊所闹事,要求赔偿10万元。吴医生联系周医生赔偿费用各占比50%,周医生认为自己是去帮忙的,不应该承担高额费用,两人关系至此恶化。后续,吴医生与患者家长商议,赔付8万元,家长同意。

过完春节,吴医生翻找2023年4月买过的《口腔医疗机构经营综合保障计划》,查询保障范围是否有关于外请医生的说明。随即报案,服务管家上线协助:门店和患者私下商议的费用是不予赔付的,所以8万元有可能没法满足。

诊所提交公立医院病例诊断/用药清单/发票/报告单等具体治疗情况资料原件、案件情况说明书原件(加盖公章)、索赔申请书、赔付意向及权益转让书;门诊工商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复印件、事故责任人(过失医生)的执业证、本院治疗的全套就诊病历、医疗费发票原件;患者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患者与治疗机构之间的赔偿协议,等待确认赔付方案。

服务管家与保险公司沟通,由于保障计划是实报实销,但该案件具有特殊性,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评估种植牙齿的市场价和医疗发票,保险公司一次性赔付费用35000元。费用组成:公立医院医疗费用3000元,后期种植牙齿预估植体12000元,基台5000元,从18岁开始到70岁中途换牙冠3次15000元。

吴医生退还原治疗费用10500元,除去保险公司赔付费用35000元,仍需赔偿34500元。吴医生没有想到一起医疗事故,不仅让自己与昔日好友关系破裂,而且还要陷入医患纠纷赔偿8万元,幸好购买了保障计划可以分担,同时,如果自己早一点报案,让服务管家来协商可能就不会赔付这么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