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正在奉贤博物馆火热举办中。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前往博物馆,并邀请奉贤博物馆张雪松馆长通过图文和视频方式,为读者进行导览和讲解这个刚刚开幕的大展。

这个博物馆的大展很有看头!藏品来自全国30家文物机构,让你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个博物馆的大展很有看头!藏品来自全国30家文物机构,让你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上海会客厅》节目

据介绍,本次“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共展出来自全国30余家文博单位的124件/组展品。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交互式动态演绎、沉浸式Box空间体验等方式,分“天地造物”“溯古撷珍”和“灿若星河”三个单元,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数千年的中华科技文明走廊,让观众在丝绸的华美婉约、青铜器的庄严浑厚、纸张的轻柔朴质、瓷器的光彩流转与建筑的巍峨奇巧中,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深邃与深厚。

展览入口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入口处

在展厅内,奉贤博物馆张雪松馆长正在向观众介绍展品,谈到这次文物展品的来源之广和数量之多,他告诉记者:

这次我们整个展览汇集了全国30家文物机构的一个藏品,那么这里面需要协调的工作是非常多的,当然也得到了各个馆的大力支持。我们统一由国家文物局的交流中心来总协调,那么在这个展览的整个构成上展品就非常的丰富,展品的珍贵性也非常高。展品当中,国家一级文物和国家二级文物占比非常高。

张雪松馆长正向观众介绍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雪松馆长正向观众介绍展品

记者注意到,当天因为是周末,展厅内观众数量不少,参观者当中有团体,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谈到这次举办展览的时间节点,张雪松馆长告诉记者:

展览最初是计划在5月份开启,但在协调过程当中,发现各个合作博物馆能够借调展品的时间,主要难度是集中在6月份。所以展览整个展期增加到4个月,中间除了暑期,还有10月份的国庆长假,所以希望这些“宝贝”跟观众们见面的时间能长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与之前许多展览所不同的是,这次展览名称当中包含了“科技”这个关键词,张雪松馆长就此向记者解释:

对于科技文物精华这个名称,大家有时候感觉比较陌生。这个展览,我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策划。我们发现,很多观众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明是非常陌生的,大家所熟悉的可能就是四大发明;其实,我们古代的科技文明非常辉煌,我们要通过展览,把它能够非常系统地梳理出来;要让观众在观展结束之后,能初步了解我们古代辉煌的科技。我想,这是我们办展览的初衷。

在策展时,我们也做了一些梳理,把精华部分截取出来,便于观众去观察、去了解我们古代科技文明;包括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古代的陶瓷,还有古代的建筑和青铜铸造。

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年表(展览手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年表(展览手册)

这次展厅内有一组文物,观众可以在观看的同时,用手去触碰。记者发现,这组文物是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提供的商代陶瓮片和陶缸片,并用透明有机玻璃加了罩子,留有一个半圆形的缺口,参观者可以将手指伸进去触碰展品局部。一位女白领在触碰陶瓮片之后,笑着告诉记者:“我摸到了历史的味道。”

展厅内有一组文物,观众可以用手去触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厅内有一组文物,观众可以用手去触碰

张雪松馆长告诉记者,在每一个板块,观众都能在展览当中看到非常重要的国宝级文物亮相。据悉,在7月份,还会有数件重量级的“国宝级”珍贵文物加入到展览当中,其中包括有着“中华第一灯”之称的西汉长信宫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皇帝龙袍、宝鸡周原博物院的折觥等重磅展品。

奉贤博物馆的套色纪念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奉贤博物馆的套色纪念章

张雪松馆长认为,不管是对下一代人的培养,还是从普及的角度,他觉得“科技”尤为重要:

除了树立文化自信,还有科技自信,那么,游客在参观完我们的整个展览之后,他一定会树立这样一个信心,增强科技思维,我想这也是展览比较重要的意义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