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迪克大厦的楼宇服务动态更新,匹配楼内党员群众的需求。图为肖素华(左)与楼宇白领谈心。

位于静安区江宁路上的凯迪克大厦一楼拐角,肖素华的办公室不大不小,摆满各类奖杯后,刚好还能塞下两张办公桌。

肖素华的"对桌"座位总是很抢手。毗邻商务楼宇、周边党群服务中心,甚至不少政府机关跨街镇也要将新招录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送来这里坐一坐……在他们眼里,哪怕只是紧挨着这位"老法师",也总能学到一点"皮毛"。

肖素华,静安区凯迪克大厦党委书记,上海首批楼宇专职党务工作者之一。二十年间,她从最初带着印有联系方式的小纸条"扫楼",到为楼宇嫁接各类服务资源,让硬件并不出色的凯迪克成了商圈内的"满星"楼宇,出租率位居商圈前列。在所属石门二路街道支持下建起的"肖素华工作室"陆续带教出70位年轻党群工作者、培训6500多名"两新"基层党组织书记。

走过二十年,如今,凯迪克所在商圈的楼宇样貌、入驻企业结构比、往来人群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互联网、直播类、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入驻商圈,街区内也涌入新就业群体。

以石门二路街道为试点,楼宇经济活跃的静安区聚焦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攻坚任务,做强区域覆盖、做优重点覆盖、做精行业覆盖、做实人群覆盖。面向年轻白领、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直播UP主等,打造更多党群工作品牌。

打破"楼内自循环"

凯迪克大厦,有40余项公共服务安扎楼内,根据"点单率",楼宇服务动态更新,让这张服务清单始终能匹配楼内党员群众的需求——这是凯迪克的既有优势。当然,自给自足已经不够用了,还有新的困扰。

大楼内,除了龙头企业租下几层楼面用作办公外,如今常有一层楼面集聚着数家中小企业,且业态日趋多元,比如科技类、商贸类、法律服务类等。他们渴盼专业、有针对性的服务,也对享受相关政策、在线办理业务有着高频需求。

面对高流变、高增速、高活跃的楼宇经济,这就不能单靠"楼内自循环"了,需要充分打开边界,嫁接更多服务资源。楼宇党委牵手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区域化党建力量进行"组团"服务。

更难的考题在于"辐射"二字。

灵活办公、商居融合,当整个商圈新业态、新模式涌现,楼宇党委及党群工作者需要琢磨的新问题是,如何让一栋楼的"红色生产力"辐射至更广范围,也吸引更多人气和资源反哺楼宇经济。

由此,在基础排摸后,石门二路街道党工委建立起南京西路第一街区沿街商铺党支部,并将街区党群阵地设于凯迪克大厦一楼,探索试点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商圈建设,将楼宇党建方法论巧妙运用拓展至商圈和街区。

"肖素华"这一品牌也走出楼宇,在更广阔天地间施展拳脚。

扩大楼宇"朋友圈"

在调研观察这一案例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勃认为,这一探索聚焦新兴领域党建跃升,将凝聚引领和治理能力提升作为重要抓手,根据新就业群体特点定制关键的"流量入口",让更多党群工作者在楼宇、街区等复杂多样场景中锻炼,提升党群工作本领、能力。

石门二路街道通过新就业群体调查问卷发现,奔波于商圈内的外卖小哥,其就餐问题很难就近得到解决,整个商圈内,能为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提供餐食的单位寥寥无几。

小哥用餐时间集中、大量电动车要有序停放……街道以凯迪克大厦作为试点,跨前一步积极协调,楼宇党委会说动开发商、物业、食堂共商共议。性价比高的餐食、专人管理协调停车空间,就这样,楼内建起了"小哥食堂",这一暖心服务也换来骑手们的认可。

楼宇党群工作者还请来外卖站点负责人、网约车司机等代表作为首批体验官,从"用户视角"找问题、提建议,共同完善这一项目。6月,一位来"搭伙"的骑手主动联系凯迪克大厦党委,提交入党申请书,"这里把我当家人,我也想担一分责出一分力"。

作者:王嘉旖

文:本报记者 王嘉旖 图:叶辰亮 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