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今日正式启动!无论是人形仿生机器人、具身大模型、多足仿生机器人,甚至只是仿生灵巧手,统统可以报名了。评委由两院院士坐镇,奖金池更是高达255万!这两位正撸猫和原地弹跳的选手,已经是摩拳擦掌了。

今天,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海淀分会场)——人工智能专题论坛正式揭幕。

活动现场可谓热闹非凡,并且还在全球同步线上直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会现场,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以及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首先进行了致辞。

随后,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百川智能CEO王小川、智谱华章CEO张鹏、面壁智能联创兼CEO李大海等企业家,也纷纷给出了精彩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进行到一半,下面这个活动,更是把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从今天起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正式启动

仿生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可以说是具身智能的典型「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海淀区已经发布了《关于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的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重点聚焦具身大模型和机器人整机。

而近200家的机器人企业,让海淀区拥有无可比拟的产业优势。。

据悉,这次大赛是国内首次聚焦具身智能的仿生机器人大赛,全球顶尖的具身大模型、仿生机器人创新主体,都将在大赛上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仿生机器人,听起来就有很多种类,选手们会怎样分类呢?

赛制是这样的——

根据仿生机器人的形态和技术应用分类,大赛共设置了三个主赛道:

- 人形仿生机器人

- 多足仿生机器人

- 具身大模型

以及一个「其他仿生机器人」创新赛道,包括但不限于:

- 水下仿生机器人

- 飞行仿生机器人

- 爬行仿生机器人

- 微纳仿生机器人

- 软体仿生机器人

- 仿生灵巧手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完成报名之后,机器人将开启第一轮初赛。

进入复赛阶段的机器人,会由评委根据技术创新性、实用性、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评分选出优胜者进入决赛。

进入决赛的选手,则会经历更加严格的考核,包括现场展示、答辩和竞技环节、实际应用场景测试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院院士坐镇

为了保证赛事的权威和公平,组委会还请来了两院院士坐镇。

下面这些名字,各个都很重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大赛,组委会专门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宏为大赛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海斌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为专家委员会联席主席。

以及,还有20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大赛专家委员会,负责各赛道规则制定及评审。

255万奖金池

更为重磅的是,本届大赛提供了高达255万的总奖金池!

其中,主赛道共设置24个奖项及全能优胜奖9名,第1名奖金15万元、第2名奖金10万元、第3名奖金5万元;创新赛道共设置5名创新优胜奖,奖金3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还将由市区镇三级联动,并协同银行机构,给予基金、空间、人才、金融等综合优惠政策落地支持。

看到这,小编已经预感到,海淀区举办的这场仿生机器人大赛,将会集聚最颠覆的科技创新、最核心的关键技术、最顶级的创意。

而且,消息灵通的小编已经打听到,下面这两位来自星动纪元和理工华汇的选手,已经妥妥准备参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先预祝两位选手比赛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除了一大批国内外的机器人企业,小编在现场还发现了不少金融投资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

看来,大家都是慕名而来。

毕竟,这场机器人竞赛的基础科技含量之高、学科跨度之广,让它成为最近的机器人赛事中,给人印象格外深刻的一个。

而且,除了机器人的比拼之外,海淀区还邀请了众多顶尖业界专家学者,在即将举行的仿生机器人产业论坛上,我们就能听到这些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和产业方向的介绍了。

小编在现场还得知了另一个重磅消息!

据悉,海淀区会格外留意有意向在海淀落地的优质项目,并且会大力配合召开招商推介会。知名投资机构、银行机构、属地街镇、产业园区届时都会参会。

「政府扶持」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看来这场商机满满的活动上,或许又要诞生不少不久后就要放出成果、惊艳全世界的初创公司了。

AI的下一个浪潮:具身智能机器人

可以看到,不管是赛事本身还是产业论坛,都体现出了海淀区对仿生机器人技术的高度重视。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AI的下一个浪潮,就是具身智能。

这里,不仅涉及大模型、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还有通讯传感、精密机构,以及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技术集成。

此前,Figure 01、擎天柱、Atlas、Walker S、宇树H1等「明星」机器人一登场,就会立刻引起全网轰动。

而就在几天前,曾推出火爆全网的「炒虾机器人」的斯坦福团队,就基于宇树科技的H1做出了一个能通过观察人类学拳击、弹钢琴、打乒乓球,甚至在电脑上码字的人形机器人HumanPlu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一轮机器人的寒武纪大爆发中,众多落户在海淀区的企业,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世界首位登上长城的机器人

成立于2023年8月的星动纪元,由清华叉院孵化,聚焦于具身智能的前沿应用,致力的方向是适应宽领域、多情境、高智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

2024年5月,1.65米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XBOT破了一项纪录——它登上了长城,成为世界上首位登上长城的人形机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够做到这一点,要得益于星动纪元开发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全栈技术架构,无论是头部、腰部还是灵巧手,XBOT的灵活性和准确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现在,XBOT已经可以在草坪、石子路、雪地上稳定行走,还能完成诸多复杂动作,比如上下楼梯、背负重物、深蹲、跳跃,甚至还能举重!

其中,极为关键的高扭矩密度模块化关节模组,以及12个主动自由度的灵巧手,全部是星动纪元自研的。并且,已经完成了多轮迭代,完全实现了成本可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迭代6次产品

公司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些突破,背后也离不开身处海淀区的优势。

首先,公司本身就是清华孵化的,相对于其他任何地方,在海淀的归属感是最强的。

其次,在海淀区所拥有的人才优势和提供的政策扶持力度是非常大的,有助于吸引相关人才加盟,快速开展的研发迭代。

而这也让星动纪元成功地在一年内迭代了6代机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公司(如特斯拉、Figure AI)用到中国的零部件时,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可就很高了。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海淀区对于公司非常高的支持力度。

不论是在各种展会上提供露出机会,还是去接待国内外领导的访问,包括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些福利政策,都让公司真切感受到了身在海淀区带来的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优势。

作为科技领域高地的海淀,十分受关注科研的进展和技术成果的转化。由此,企业不仅可以申请到专项资金的奖励,也减轻了企业经营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此次举办的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星动纪元认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推动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另一方面,它还能推动客户与场景的一些复用。

机器人领域的同行们,可以藉此机会在技术、场景、客户等方面取长补短,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打破垄断

开篇我们看到的另一位选手,来自于由北理工仿生机器人团队孵化出的企业——理工华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段「倒着走」的现场演示,一下子就引起了围观群众的阵阵喝彩。(不是倒放)

从2002年推出的第一代起,前五代重点关注运动快速性的平衡控制,第六代、七代重点关注环境适应性的多模态运动,实现了「走跑跳摔滚爬」多模态的运动。

除了腿式机器人之外,理工华汇的轮腿复合式人形机器人,则可以完成最高20公斤重物的快递运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理工华汇的重磅产品——电机关节。

自研伺服电机

在电机关节上,我国过去一直处于被「卡脖子」的状态。

据理工华汇介绍,虽然电机关节只是核心部件的其中之一,但整个成本占到了人形机器人的30%,甚至40%。

并且,核心部件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人形机器人最终的能力,包括能跳多高、跑多快,以及操作能力和精度。

直到15年以前,国内用的都是德国、日本的进口产品。

在投入了上千万资金、联合国内知名研究所后,理工华汇终于在2018年,在自己的机器人中用上了自研电机关节。

相比国际先进的电机,理工华汇的自研电机在某些关键指标上直接提高了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想要让人形机器人真正落地,除了需要做控制本体运动的小脑外,还需要能理解各种任务和自然语言的大模型大脑。

而海淀,同时拥有着大量做大模型的公司,以及相关人才。

一方面,北理工的老师可以更方便地提供支持,帮助实现成果的转化。

另一方面,学校每年毕业的学生,也会源源不断地为公司提供人才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即将参加的仿生机器人大赛,理工华汇也表示非常兴奋。

理工华汇多年专注的,就是机器人的运动能力。也是在核心部件和运动控制算法上耕耘了20多年年,才达到如今。

而通过大赛,他们就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和其他企业的差距在哪儿,同时还能促成更多合作。

全国AI发展高地

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海淀区在下的是「一盘大棋」。

比起更偏商业的展会,海淀区更在意如何帮助企业、投资机构,以及高校院所之间建立合作。

这样就集各方力量于一体,共同推动科研的进步和成果的转化,并且更进一步地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此前,在中关村论坛举办以来的首个主题日活动「人工智能主题日」上,海淀区就集结了161位嘉宾。

其中,近一半是外籍AI大佬和从业者,直接与世界顶尖水平接轨。而除了诺奖、图灵奖得主,到场的还有国内外30多名院士,清北港科大等知名高校的校长副校长。

在主题日上,企业、高校等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最新的成果展示交流。

比如生数科技联合清华大学的「Vidu」,全球首个低碳、高性能、低幻觉多语言大模型Tele-FLM,登上Nature的光电智能计算等等。

在这次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海淀区还布局了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全球治理、云计算赋能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产业互联这四个方向。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基础最好、人才资源最集中、研发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

如今,不仅是机器人,基于芯片、框架、大模型、数据技术与处理服务等全产业链部署也已基本形成,并且还集聚企业占全市70%。

在未来,以海淀为核心建成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无疑将具有辐射全球的影响力。

那么,打造这些高科技的现代化产业,海淀的优势在哪里?

这就不得不提到,海淀区的人才资源和生态资源了。

人才资源

在海淀,汇集了高密度的人才和生态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海淀区的AI人才浓度,说一声全国TOP 1应该不算过分。

在这里,汇聚着1.23万人工智能学者(占全市的80%+),和89位AI2000全球顶尖学者(占全市的70%+)。

全国AI人才看北京,北京AI人才看海淀。

已经「出厂」的人才,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海淀的近千家企业。海淀的AI企业,直接占全北京的2/3,全国的1/5。

还在校的人才,也正紧锣密鼓地培养中。全海淀的37所高校中,设立AI专业的高校,就高达21所。

而配合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街区概念,海淀区有着清华、北大等37所顶尖高校、10个新型研发机构、5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06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1300家人工智能企业。

可以说,在人才布局上,海淀区已经拥有了AI建设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的极大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资源

产业方面,海淀区已经集聚了近千家企业,占全市的2/3、全国的1/6。

100亿规模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已经在这里落地。

中关村、知春路、学院路这些熟悉的地名,周围已经率先建起了全国的AI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凭借优越的创新生态和商业环境,海淀区为扎根于此的企业们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这也成为众多企业,落地海淀的心声。

不仅如此,海淀还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企业勇于创新,尤其是对那些机器人企业的研发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在创新创业政策方面,海淀区出台了涵盖了支持提供概念验证、未来产业孵化等「创新平台15条措施」,进一步去破解要素和成本等,阻碍企业成长难题。

目前,海淀坐拥10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4家国家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各类创业孵化机构总数达179家。其中的9家孵化器,获评北极首批标杆范例。

针对产业,海淀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比如《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方案,从AI技术、算力供给、应用场景等,给予精准引导和支持。

其中,北京AI算力平台3500P算力已经部署到位,计划在年底部署10000P算力。

此外,海淀也在推动北京人工智能模型语料中心建设,现已有1100TB高质数据集向具身大模型企业提供。

在更细化的具身智能领域,海淀还发布了《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重点聚焦具身大模型和机器人整机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融方面,海淀聚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医药健康、集成电路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五大细分领域,通过产业投资、产业服务和创业孵化等手段,为科技企业提供多维度、专业化服务支持。

截至2023年底,直投项目中,涉及人工智能的有39个、医药健康为16个、集成电路为15个。

由此可见,海淀正一步步地搭建起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生态雨林」。

在这片聚集着众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热土上,让弄潮儿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以拓展人类对AI未来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