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刚从越南回到国内的陈赓大将奔赴朝鲜。这年8月下旬,以及第二年的三月下旬,他又连续两次入朝。他这三次入朝,做了很多事情,甚至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个地下奇迹。战后美国军队直言,中国人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震慑对手,中国军人有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生性乐观幽默,对于战场始终牵挂的军事将领,陈赓的性格极为立体多面。进入朝鲜之后,他在异国他乡还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今日听来依然让人捧腹。而他留下的军事成果,几十年之后也仍然被广为称颂,智慧不减。陈赓大将三次去往朝鲜,分别做了什么事情?为何战后对手会做出对我军的奇怪的评价?

视察部队,化解矛盾

1950年10月,志愿军主力部队奔赴朝鲜之时,陈赓大将还在越南为抗击西方国家侵略而忙碌。一直到11月,他才终于抽出时间赶回国内,向毛主席汇报了越南方面的具体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趟回国,他还提了个特殊的要求,想要亲自前往朝鲜。毛主席一向了解他的性格,听到这个要求也是忍俊不禁,还忍不住说他就是个好战分子,刚刚听说要和美国帝国主义打仗,身上的精神头马上就好了。

得到中央的允准之后,他马不停蹄的奔赴沈阳,然后又朝着朝鲜赶去。

虽然他是个军事指挥官,但他对当时朝鲜战场的各方面情况都不熟悉。所以在和彭老总会面之后,他花了很多时间到各个部队转悠,观察军事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

到了第九兵团的司令部之后,他还特意停留了几天,对兵团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次进入朝鲜,陈赓大将并没有亲自指挥任何作战,甚至没有以直接的方式参与到军事行动当中。不过前线和后方的情况,他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

好不容易到达沈阳,他本来想好好休息,没想到却被当时的东北局主政之人高岗给抓住,非要让他好好玩一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战争期间,作为军事将领的陈赓始终绷着一根弦。他没有办法完全放松,也不喜欢在这样特殊的时间弄这些东西。

再加上他的腿上有旧伤,平时行动都极其艰难,根本没有多余的力气在宴会上跳舞。高岗安排的这些活动,对他来说很不合适。

所以,舞会现场,灯光暗下来之后,陈赓突然发出了一声喊叫。众人循着声音望过去,见到陈赓看着一个姑娘,尴尬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全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事实上,急中生智的陈赓是故意这样做的。他本想拒绝跳舞,但对面无辜的姑娘却告诉他,如果不能把他请起来,领导一定会怪罪。情急之下,他只好把问题揽在自己的身上。

陈赓虽然是个乐天派,性格幽默,但是极有原则,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他心中自有一杆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进入朝鲜的行程完成之后,他回国待了一段时间,而后便接到了第二次进入朝鲜的命令。

4月25日,他被正式任命为中国志愿军第三兵团的司令员和政委。可是当时由于旧伤复发,他没有办法及时的上任,只好暂时先留在国内,等伤势稳定下来,直到8月才动身。

第二次入朝,他就带着明确的任命和责任。不仅肩负着建设兵团和凝聚人心的使命,他还能在关键的时候抚平彭老总的怒火,为大家解围。

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通讯联络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志愿军180师遇到了极大的失利。坐镇司令部的彭老总大为光火,在战场上,任何一点微小的损失都足以让他眉头紧皱,更别说这么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老总召开了军事干部会议,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但是第三兵团的首长王近山却没有到场,大家都明白,他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彭老总。

王近山不在,60军军长韦杰便需要承受彭老总最直接的怒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总司令一声大过一声的质问,回想着当时战场上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韦杰默不作声,没有给出一句话的回应。

他想,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做出任何的辩解,都对事实没有补救的作用。况且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辩解,或许更是无脸辩解,所以只好一言不发。

然而他越是沉默,彭老总就越是生气。他不希望看到自己手下的兵是个闷葫芦,反而想看到大家有什么事都直接说出来。

眼看着老总怒火滔天,参加会议的其他军中干部都急得团团转。副司令邓华和负责后勤工作的洪学智想开口劝说,又不知怎么开口,更害怕火上浇油。

彭老总的脾气,他们这些人都清楚。

最后的希望,便落到了陈赓的身上。他在军中的资历深厚,而且很能说得上话,只要他开口,彭老总必定会给他几分面子。

承载着大家的期待,陈赓也不好推辞。他的反应很快,找了个缝隙站起身来,对着前方还满脸怒容的彭总说:“老总,咱们该吃饭了,这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

简单的一句话,成功地把彭老总生气的节奏给打乱,而且这句话也像是递给总司令的一道台阶。

于是彭老总顺势收兵,招呼着大家吃饭,平息了自己的怒火。

光是安抚上级首长还不够,还得想办法让不敢出面的王近山宽心。

他又主动找到王近山,倾听了对方的苦恼之处,给了个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于指挥问题上的失误,彭老总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王近山需要反思实际的作战方式,同时也不能一直当缩头乌龟,害怕见彭老总,他可以去北京,找毛主席当面请罪。

原本还十分苦恼的王近山,听到陈赓的意见,顿时心情又明朗了起来。他就是个直来直去的性格,会因为一个问题而苦恼,也会因为豁然开朗而心情舒畅。

建设军队,凝聚人心,这可不是件简单的工作。要安抚诸多军中将领的情绪,要把所有志愿军战士的劲儿都拧到一股绳上,这需要主将的智慧。

三次入朝,坐镇大局

1951年下半年,朝鲜战场的局势基本已经稳定,战线也在三八线附近徘徊。不管是美国军队还是“联合国军”的其他部队,都已经意识到,他们侵略朝鲜的野心再也无望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打到了这一步,停战谈判的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要说打仗,志愿军中各个将领都是一把好手,可要说谈判,这件大事着实让人头疼。

谁去谈判,谁来做主要的负责人,还需要好好商议。

彭老总是志愿军的总司令,需要在司令部指挥整体工作,他去负责谈判行动不太合适。如果他不去,那身为第一副司令的邓华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是邓华却接连推辞,他从来没有做过外交工作,要说打仗还较为擅长,要说与对手在言谈交锋中周旋,他没有太多的自信。

恰好陈赓也在这里,邓华便推荐了陈赓。这位幽默乐观的将领最懂说话的艺术,而且就连老蒋在他的面前也得让他三分,对付美国还不是手到擒来。

陈赓现在就算有心想去负责和谈工作,恐怕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承担。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无法震慑谈判对手。

在他看来,邓华对第一次到第五次战役的具体情况都非常熟悉,对于整个朝鲜战场的局势变化也最有发言权。他虽然不擅长外交,但停战谈判工作本就不是单纯的外交,还需要结合战场实际来发展思维,所以邓华才是那个最合适的人。

推来推去,这个任务最终还是落到了邓华的头上。

后来,陈赓回到了国内,直到1952年3月下旬,他又第三次进入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的彭老总,身体状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党中央让他立即回国接受治疗。陈赓此次再度赶赴朝鲜,为的就是接替彭老总的工作。

但是对于朝鲜战场的局势,彭老总却始终放心不下。他想等到一切工作处理妥帖,再耐心的回国治疗,时间大概会在5月。

他对自己的身体并不十分上心,工作上的事情一直被他摆在个人之前。相比之下,还是中央的其他领导人对他的个人情况更担忧一些。

于是4月7日,彭老总只好提前启程回国,不过在动身之前,他还得把该交代的工作都及时完成。

他对洪学智将军说,等他离开之后,这里的所有工作都由陈赓来总体负责。陈赓是共产党中的老党员,1922年就已经入党,资历比他都老,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支持和配合陈赓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陈赓以幽默的方式回应道:“这是哪里话,我在志愿军里的资格可没有学智同志老,我是后来的。”

众人谈话结束后,彭德怀紧紧地握着陈赓的手,似乎有千言万语,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地下长城,非凡壮举

彭老总离开之后,陈赓扛起了抗美援朝全局的重担。他召开了干部会议,对司令部的各位干将做了新的安排,也对接下来的战局有了新的分析。

停战计划最终没能演变成真正的停战,这场仗还得继续打下去。我军也必须意识到,敌人在炮火攻击方面比我们更有优势,所以在作战过程中必须运用主观能动性规避优势,降低我军损失。

至于怎么规避,军中的战士们有妙计。他们在地底下挖了不少猫耳洞,再把两个相邻的猫耳洞之间打通。一旦敌人的炮火来袭,战士们就能躲在猫耳洞中,减少伤亡情况。

陈赓视察了战地建设之后,对猫耳洞赞不绝口。不过他认为光挖猫耳洞还不够,这一阶段的作战形式应当以坑道战为主,所以要把不同的猫耳洞之间连接起来,打造出完整的地下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兵团的12军接到了试点任务,如果反馈情况良好,那么坑道建设的思路就可以在全军推广开来。

陈赓对这件事非常上心,12军的战士们干得热火朝天之时,他也在师长的陪同之下视察阵地,询问战士们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

困难确实是有,挖坑道是个不小的工程,光靠人力和一些简陋的装备很难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完成。所以有战士提出了火力支援请求,希望能够用炮把土给轰开。

对于这些合理的要求,陈赓自然是点头答应,不仅分配了些炸药,还给战士们分配了打炮眼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古都是这个道理。

在交谈当中,陈赓才知道,原来是部队里的一位连长率先想到了这个绝妙的办法。抗日战争时,这位连长还是个民兵,他们用类似的方式对抗过日本人的侵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超凡的智慧总是在老百姓中诞生的,人民群众的力量也总是无穷无尽。

接下来陈赓除了部署坑道挖掘工程的具体建设推动情况之外,还召开了多次会议,提出了新阶段的战略思路。

志愿军要以坑道为依托,以炮火为掩护,调动优势火力,集中对付进攻的敌人,同时在其他的小型阵地上分布火力进攻点。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妥善的利用坑道的优势。毛主席等中央军委的领导人也非常认可这一方法,能不能守住阵地,关键就是钻洞子。

在各个部队和所有战士们努力之下,我军的坑道建设工作取得了相当理想的进展。坑道的存在,也为之后战役中的志愿军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蔽身之所。

美国的军事将领在坑道战中彻底领教了中国军人的智慧,即使他们强势进攻,对于我军的坑道也束手无策。所以他们还说,对面的人不是来打仗的,是来挖地下长城的。

地下长城,这个形容毫不夸张。整个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志愿军的坑道总长度大约为1290公里,这个概念,大致相当于打通西安到连云港之间的隧道。

中国人的力量,永远超乎对手想象。

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后三次进入朝鲜,陈赓大将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不仅是精神上的,也有客观可见的。他用幽默的精神感染了无数的志愿军战士,安抚了上级和部下的情绪。他大力推动建设的地下长城,更是创造了战争奇迹。

参考

党史博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明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三次入朝记》 《湘潮》2020.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