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仲夏之夜,华灯初上。在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南川古渡码头岸边凭栏而立,只见对岸楼宇古香古色,微风拂来,令人陶醉。

运河流淌,穿越千年。近年来,沧州市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理念,扎实推进全域216公里的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建设,努力擦亮大运河“金色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8日,一艘游船在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航行。河北日报记者 袁铮 摄

保护优先

打造原生风貌的悠悠水脉

6月21日,沧州市“大运之河全域走读”大型社会活动启动。当天,各界人士纷纷发言,畅谈大运河与沧州的故事。

“1992年拍摄的这张照片,是我最早记录大运河的照片。当时,干涸多年的运河来水了,人们欢呼雀跃。”摄影师宗增顺是大运河岸边的老住户,他用镜头记录了大运河的精彩蝶变。他激动地说,以前,根本不敢想大运河会常年有水、沧州中心城区段能旅游通航。

一条水脉为城市带来勃勃生机。沧州市坚持“引调补蓄”并举,多渠道、多措施做好引调水。2021年以来,通过潘庄引黄、位山引黄、东线引江、岳城水库四条引水线路共计引水11.05亿立方米。其中,今年以来,引水2.73亿立方米,实现运河全线有水。

同时,沧州市坚持保护优先,持续推进运河沿线生态综合治理,聚焦凸显大运河沧州段原生风貌,倾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

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南川老街一带的变迁,让宗增顺印象深刻。他拿出一组对比图:老照片中,烈日下的老屋、狭窄的巷子,少有人迹;新照片中,夜晚的南川老街古香古色,人流如织。

从脏乱到整洁,从破败到繁华,古老大运河重现生机。

变化不仅发生在中心城区。在县城、在乡村,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沧州市实施大运河沿线绿化美化提升工程,运河沿线建成各类生态公园20余个,总面积约1.7万亩。

6月25日,行走在泊头市城区运河景观带一侧的堤顶路上,只见一河清水碧波荡漾,两岸树木枝繁叶茂。“这段景观带全长1900米,在保留原有植被和地形地貌的同时,重点打造了滨河休闲、运河文化展示、运河风貌保护等6个功能区。”泊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晓康介绍,这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来此游玩的群众络绎不绝。

沿堤顶路行进,大运河泊头段沿线村庄同样让人眼前一亮。当地围绕村庄亮化、美化、绿化等工作,对紧临堤顶路村庄进行改造,并积极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推动村庄面貌整体提升,实现运河沿线2公里范围内84个村庄个个都有特色美丽庭院,全力打造大运河美丽庭院示范带。

目前,沧州市大运河沿线村庄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内村庄全部达到市级及以上和美乡村建设标准。

同时,沧州市积极推进大运河沿岸13.85万亩土地流转,实施整体种植,一幅壮美画卷徐徐展开。沧州大运河生态综合治理成果入选“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创新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6日晚上,市民在南川老街游玩。 河北日报记者 袁铮 摄

传承文脉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大运河文化历久弥新,既是沧州城市的精神文脉,又承载着沧州宝贵的文化记忆。

沧州以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为载体,以运河文化精神内涵为核心,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突出全域统筹,构建了以《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为统领,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6个专项规划为支撑,以《沧州市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建设保护规划》为指导的“1+6+1+1”规划体系,保障大运河文化绵延不绝、流向未来。

大运河流过8个县(市、区),为沧州留下众多文化遗存,成为联通古今、传承文脉的纽带。

沧州市强化“修缮+防护”管理,坚持调查、保护和监管并重,持续推进大运河沿线文物资源调查和认定,编制《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名录》,并建立电子地图。同时,沧州市陆续完成泊头沉船、南川楼沉船等考古勘探,完成沧州铁狮子、泊头清真寺、吴桥澜阳书院等的修缮,并从中充分挖掘文化遗存的历史价值。

传承大运河历史文脉,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6月26日,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不少游客正在观展。走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览厅,抬头可看见一条“星河带”,脚下则踩着“运河带”,两者贯穿整个展厅。大运河流经省(市)展区依次排开,311项非遗项目场景,展现历史文化脉络。

“一船明月过沧州——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厅”“见人见物见生活——大运河生活美学展厅”……3万多平方米的展示馆内,各展厅围绕非遗活态化展示需求,采用场景塑造、雕塑、绘画、沉浸式体验、传承人现场表演等多样化手段,向观众呈现非遗视听盛宴。

这是目前京杭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共展示非遗项目1022项。

近年来,除了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沧州还打造了沧州水利文化展示馆、东光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馆和中国大运河·纪晓岚文化园、捷地分洪设施水工遗产展示园,“三馆两园”展示体系让群众更容易“亲近”运河文化。

数据显示,大运河沧州段沿线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省级非遗项目59项、市级非遗项目190项。沧州市积极开展非遗项目传承培训,认定大运河沿线非遗工坊42家,为非遗技艺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化利用

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河通带动百业兴。

在历史中探寻大运河为沧州带来什么,答案中一定少不了漕运的繁荣。桑园码头、东光码头、泊头码头、沧州码头、兴济码头、青县码头……曾经,大运河沧州段,码头林立,商贾云集。

随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逐步深入,大运河沧州段沿岸重现繁华景象。

6月26日晚上,华灯初上,大运河畔的南川老街开启人声鼎沸的夜经济时间。漫步南川老街,复建的南川楼和朗吟楼在灯光照耀下光彩夺目,周围46个明清风格的传统院落与酒吧、西餐厅、咖啡店等潮流商业融为一体。夜景、夜食、夜娱、夜购、夜宿几大元素串联。

“南川老街已签约品牌135家,沧州本地头部品牌与不少国内一线品牌已入驻。”沧州大运河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南川老街作为大运河畔文旅融合的标志性项目,已成为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夜经济打卡地和城市会客厅。

文旅融合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沧州市以大运河文化为主线,以夜经济为抓手,探索运河文化、人文景观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园博园、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沧州坊等项目相继落成,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沧州酒店、票务等提前预订量同比增长160%,位居全国“五一”假期小众旅游目的地城市第六位。

人水和谐,河城共生。从中心城区向县城延伸,文旅融合的成效初现。沧州市突出运河优势,发挥特色亮点,营造旅游场景,打造以大运河为主轴的精彩旅游廊道。捷地分洪设施景区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沧县纸房头乡大白洋桥村获评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青县“行走盘古故里·感受匠心非遗·品味运河之美”研学案例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沧州在大运河沿线打造了15个重点旅游景区,推出“缤纷花季,沧州大运河踏春赏花之旅”“文化探寻,沧州大运河亲子研学之旅”“赏味潮玩,沧州大运河美食度假之旅”等多条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其中,“运河古郡、文武沧州多彩非遗之旅”入选全国20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来源:河北日报

记者:袁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