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清华大学毕业生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两人都立志学医。

一位是李龙,现已35岁。2008年,李龙以695分考入清华数理基础科学实验班,但他的梦想是学医,但因家庭原因无奈放弃。毕业后,他从事教培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他参加高考,想再次考入清华大学,但据他在直播时讲,自己考得很差,只透露是6字开头的分数,没达到700分的目标,因此这次再入清华就读,基本没戏。

想就读清华大学,开启梦想的学医之路,这是不是一条理想之路,不好讲。但对李龙来讲,比较难。

相对于李龙而言,另外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生,却已踏上了实现自己的学医之梦。他就是左清宇。

前年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后左清宇,工作一年之后毅然辞职,花三个月重新高考,最终以660分,如愿考上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九年制中医学专业,开启自己的中医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李龙到左清宇,我的直观感受,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左清宇更加清醒。

他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学习后,这为进一步学习医学,特别是修习中医,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这些年,中华传统文化走热,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中医药文化热度回潮,李龙作为一个有着良好教育的背景的高材生,又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进行深造,这样的学子,多一些,将是中医药和民族健康事业的幸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医药发展之路上,中西医之争不可避免。如何正确看待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和几百年历史的西医?我个人认为,必须清晰两者的定位。

第一,中医和西医是上下关系。中医和西医之争的根本所在是中西文化之争。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一定是上下关系,而不是左右平行关系,所以很难平行划分。

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整体性找到人类最本源的答案,而西方文化是一路从细节论证行进的。不断科目化、细节化的西方文化,究其本源,是在中华文化的整体和系统之下的,整体永远大于各部分之和。

盲目和过度的细节化,无限的细节化,违背万物繁衍生息自然规律的物质生成,如果没有系统的宏观把握和指引,很容易陷入“一叶遮木,不见泰山”境地。从现代科技发展的终极方向回溯,终点和起点必然道统于一。

所以,中医和西医不可能平行发展,更不可能本末倒置,甚至让西医主导中医发展。

第二,中医药不是非科学的。以现代科学的标准衡量世界,在很多人的眼里只有科学和非科学两种判断。对现有的科学能力无法认知的东西,主流世界将这些武断归于伪科学一类。中医药中的很多无法实证科学认知的东西,就被妖魔化为伪科学。但是,很多被定义为伪科学的中医药预防治疗理念和手段,却往往能产生奇效。

实际上,就人类历史与整个宇宙万物演化相比,人类还处在发展的幼年阶段。中华文明璀璨博大的源头到底从何而来,这还是个谜。科学家施一公说:“我们人类已知的世界只占据未知的世界的5%,以已知的5%去判断未知的95%,本身就很难很难。未知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

《黄帝内经》讲:“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中医是内求的,以内为主来预防治疗疾病的,关注的是复杂、灵性和个性化之人。而关注灵性之人,这种医疗健康思维和行为方式,很可能就是一种高维科学、前沿科学。令人称奇的往往是,中医药在促进和维护人的生命健康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更绿色、环保、天然、无公害,且简便易行、成本低廉。

西医外求,以外为主,对应的是标准化、机械化、零件化的人,必然更容易达到所谓的科学标准。但不能不说,很多治疗并不能得到标本兼治。以西医的测量和评价方式,认知中医药,还过于简单武断。比如,对天然中草药,按照西医对药材的成分分析,化学合成一个几乎一样的中草药,但这两种的药效肯定不是等同的。前者是生命体,而后者则不是。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西医专家邱海波在新闻发布会上力挺中医。他讲,越来越多中药经过了国际公认循证医学评价。中医和西医其实在治疗模式上是有明显不同的,从西医来看,多数的化学药物都是单靶点的,而中医和中药更多是多靶点的。也就是说,中医药更多的像团队在作战。

所以,用现在所谓的科学认知解释不了的东西,不等于是伪科学,特别是中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中医和西医不是对立关系。现在的媒体和舆论,但凡谈起中医和西医,有很多是挑拨是非、流量炒作,不利于明辨是非,解决问题,容易把中医与西医置于对立之中,不断拉仇恨。

实际上,中医和西医绝不是对立关系。不是一提倡中医,就意味着全盘否定西医,也不是一旦认可西医在某些方面的科学性,就否定中医药不科学。

这种“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其实是一种西方传统的思维模式。由此可见,我们的媒体舆论和相当多的民众对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得太少。

中华传统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兼容并蓄,包容开放,多元对立互成。在当今时代,看待中医和西医也当如此。客观地讲,在人民生命健康预防和治疗方面,中医药博大精深,系统完整,可谓大成医学,但也不是万能的。

虽然手术是中医的首创,但比起现代科学手段下的西医手术,中医在很多具体的手术治疗中,显然不如西医。反过来,西医也不是独创而来,也在发展中,吸收了它认为的中医药中科学的成分,或者自身能读懂的东西。

从现实发展和未来趋势看,中医不可能全部替代西医,西医也不能完全忽视中医。反中医的人,不可能不吃五谷杂粮;反西医的人,不可能不使用不接触任何西医方式和药品。

对于个人和国家,坚定确立中医和西医的主辅关系,用中医统领协调西医,辩证施策,做出最优的国民生命健康和国家安全选择,则为智者。

因此,我们要做的事,其实就是:中医中国化、西医中医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寄此希望于未来更为年轻的一代。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 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