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介壳虫科—粉蚧亚科(上):黑粉蚧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半翅目

胸喙亚目

介壳虫总科〈蚧总科〉

粉介壳虫科蚧科〉

粉蚧亚科

粉蚧亚科(学名:Pseudococcinae)是属于粉介壳虫科下的一个亚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形态特征

本亚科雌成虫虫体通常细长或椭圆形、球形、卵形以及陀螺形等。触角4—8节眼存在或退化。喙通常2节,唇基前缘直。胸足正常发育,或细长或粗大或短小,爪下表面无齿。背裂0—2对。腹裂0—5个,或大型呈方形、椭圆形,常有侧凹或节间褶,或小型则呈小圆形、小椭圆形。肛环位于体背面末端或近末端,具成列肛环孔和6根肛环毛,或肛环孔和肛环毛退化。臀瓣不显露或明显露出,其腹面无硬化棒,端毛1根。刺孔群0—17对。三孔腺通常丰富,分布于体背、腹两面,有少数属种例外。五孔腺缺如多孔腺通常存在,分布在腹部腹面,有时分布在整个体腹面,甚至背面。圆柱形腺发达,有管状腺、蕈状腺和放射状管腺等。单孔有时存在(体毛短小或细长,无刺或有小刺,若有通常分布于体背、腹两面。

2.生活习性

本亚科种类危害寄主广泛,主要寄主植物有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桦木科Betulaceae、桑科Moraceae、槭树科Aceraceae、凤梨科Bromeliaceae、百合科Lil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芸香科Rutaceae、龙舌兰科Agavaceae、柿科Ebenaceae、兰科Orchidaceae、木犀科Oleaceae、五加科Araliaceae、锦葵科Malvaceae、漆树Anacardi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aeae、樟科Lauraceae、葡萄科Vit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秋海棠科Begoni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报春科Primul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苏铁科Cycaceae、松科Pinaceae、茜草科Rubiaceae、禾本科Gramineae等科植物的枝、叶。

3.分布范围

本亚科分布于世界各动物地理区。全世界已知有707种隶属82属。我国目前已知有22属59种。

4.配粉蚧属

配粉蚧属(学名:Allotrionymus),粉蚧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成虫虫体细长形,两侧近平行。长为宽的2.5倍以上。触角6—8节,通常第3节短。眼存在。喙2节,宽锥形。胸足中型,后足基节或有成群孔腺,爪下表面无齿,爪冠毛长于爪,其端部膨大,跗冠毛或无。背裂2对,均发达,孔口微硬化,唇裂上具三孔腺及毛。腹裂0—5个,均小而圆,位于腹面腹节之间。背缘刺孔群1—6对,末对各具2根锥刺,1群三孔腺和少数附毛,其余刺孔群为1对较细长之刺。肛环在体背面末端,各具1根长端毛。臀瓣腹面无硬化棒。三孔腺和细毛在体背、腹面。多孔腺分布体腹面或扩及到腹部背面。在体背面及腹部边缘分布有大型蕈腺。

本属主要危害禾本科Gramineae杂草。

(2)分布范围

世界已知12种,其中古北界7种,东洋界1种,澳洲界2种,非洲界1种。新北界1种,在我国已知有3种。

(3)配粉蚧

配粉蚧(学名:Allotrionymus elongatus),是配粉蚧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细长形。体长约为2.5mm,宽0.9—1.0 mm。体白色。触角8节。其长稍超过触角间距,第3节远短于第2节,宽大于长,等于第4—6节长。喙短,其长略超过宽,端节长于基节,顶端尖。胸足发达,后足基节有小透明孔,后足腿节和后足胫节约等长,后足胫节约长于后足跗节二倍,胫节内缘有少数毛。气门正常。背裂明显。每孔唇上有6—7个三孔腺,但前对之前孔唇仅0—4个,后孔唇上有毛1根。腹裂小而圆。臀瓣不突出,腹面无硬化棒,端毛粗,长于肛环毛。刺孔群2—4对。C18对位于1块小硬化片上,有4—6个三孔腺及2根长锥刺,但无附毛。C17对,有1对细长并彼此远离的刺毛,但粗于背毛,其它对刺孔群各具1—2根细毛。三孔腺分布全面,且多。多孔腺在背中缺,分布于体腹面,并在腹缘延及背缘成群分布。管状腺约与三孔腺同大,长约为宽之2倍,仅分布于腹部腹面。蕈状管腺长约为宽之3倍,约与多孔腺同宽,分布于体背。背部体毛粗,短于腹面体毛。

②生活习性

寄主:阿尔泰狗哇花。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内蒙古。

国外分布:日本。

5.黑粉蚧属

黑粉蚧属(学名:Atrococcus),粉蚧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触角7—8节。眼存在。胸足发达,爪下表面无齿。前足基节外侧体腹面具管状腺群,其间常混有多孔腺。背裂发达,有2对,有时前背裂缺。腹裂通常无,或有则位于第3、4腹节腔板间,扁椭圆形或有节间褶和侧凹,少数小圆形位于第3腹节腹板上。臀瓣略显露,臀瓣端毛长于肛环毛长。肛环位于背部末端,具成列肛环孔和 6根长肛环毛。刺孔群1—17对,每对刺孔群通常由2根锥刺和1群三孔腺组成,末对刺孔群具附毛。三孔腺分布于体背、腹面。多孔腺通常分布于体腹面,其腹部数量较多,或有时亦分布在体背面。蕈状腺在体背面呈横列分布,有时在腹面体缘或亚缘区亦有分布。管腺通常分布于体背面,或有时背部亦有分布。体毛细或短或长。

本属主要危害有菊科Composita、凤仙花科Balsuminace、大戟科Euphorbi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 等科植物。

(2)分布范围

本属现已知有39种,分布在古北区22种,非洲区3种,新北区11种,澳洲区3种。我国目前已知有3种。

(3)蓍草黑粉蚧

蓍草黑粉蚧(学名:Atrococcus achilleae)是粉蚧科黑粉蚧属的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椭圆形。体长约1.21—2.50mm,宽0.74—2.00mm。虫体暗红色,外被白色蜡粉。触角8节。眼存在,位于触角之后的头缘。胸足发达,中型,后足基节具许多透明孔。背裂发达,有2对。腹裂通常无。臀瓣略显露,臀瓣端毛长约是肛环毛长的2倍。肛环位于背部末端,具成列肛环孔和6根长肛环毛。刺孔群1—3对,末对刺孔群由2根锥刺和14—17个三孔腺及3—4根附毛组成,刺孔群C17和刺孔群C16各由1—2根较短的锥刺和1—2根附毛及3—6个三孔腺组成。三孔腺分布于体背、腹面。多孔腺在体背面分布:在头胸部排成4横列,在第1—7腹节上排成7横列,多孔腺在体腹面分布:在头胸部和其它腹面呈零星或小群分布,在各胸足基部和体缘之间每侧有3群,在第2、3腹节腹板上形成中部断裂的横带,在第4腹节腹板上形成窄横带,在第5—8腹节腹板上形成横列或横带。单孔无。蕈状腺在体背面呈横列分布,在腹面体缘亦有分布。管腺通常成群或成横带分布于体背面和腹部腹面。体毛细或短或长。

②栖息环境

寄主:蓍属Achillea L.、蒲公英属Taraxacum、大戟属Euphorbia L.、地肤Kochia scoparia等植物的根部。

③生活习性

雌成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于6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出现。

④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内蒙古,宁夏,山西。

国外分布:欧洲至亚洲远东地区。

6.细粉蚧属

细粉蚧属(学名:Cannococcus),粉蚧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长椭圆形或呈长棒形。触角7节。足和触角几乎等长,与虫体相比是很小的。爪无小齿。前和后背裂存在但不大。肛环宽,具2列环孔和6根肛环刺。刺孔群只在腹部末端较发达。多孔腺在虫体腹部腹面和背面均常集成横带或横列。三孔腺在虫体背面和腹面均很丰富。五孔腺缺。管状腺小而长型。体毛很小,分布在虫体背、腹两面。

本属主要危害禾本科Gramineae杂草。

(2)分布范围

世界已知4种,其中分布在东洋区3种,澳洲区1种。在我国已知有3种。

(3)细粉蚧

细粉蚧(学名:Cannococcus cannicola)是粉蚧科细粉蚧属的一种昆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长型,二侧边有时几乎相平行。体长约4mm,触角7节。后足基节具有许多透明孔,并在与后足基节相连的虫体体壁也有些透明孔,呈不规则分布。腹裂1个,不大。小而圆,位于第3、4腹节间。臀瓣刺毛稍长于肛环刺毛。刺孔群只1对,位于臀瓣上,由2根细而顶端尖锐的刺和若干三孔腺组成。多孔腺在虫体腹部第3—8节背和腹两面均聚集成横带,在虫体腹面边缘和背面腹部边缘也有多孔腺分布。管状腺主要分布在虫体腹面,以腹部腹面较多,腹部背面也有零星分布。体毛细小而稀疏,分布在背、腹两面。

②生活习性

寄主:禾本科杂草的茎上。

③分布范围

云南。

7.根瘤粉蚧属

根瘤粉蚧属(学名:Chnaurococcus),粉蚧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宽椭圆形。触角6—7节。眼存在。胸足较短小,后足基节常有成群透明孔,爪下表面无齿。背裂2对,有时前背裂缺。腹裂通常有,位于第3、4腹节腹板间,具节间褶。肛环位于体背面末端,具成列肛环孔和6根长肛环毛。臀瓣不显露,端毛长长于肛环毛。刺孔群仅末对,各由2根锥形刺和若干个三孔腺及补助毛组成。三孔腺均匀的分布在虫体背和腹两面。多孔腺常散布于虫体腹面,个别背部也有分布。管状腺呈领形,或分布在虫体背和腹两面,或仅分布于腹面。体毛通常粗短,稀疏分布在体背、腹两面

(2)分布范围

本属现已知有9种,分布在古北区4种,非洲区1种,新北区2种,新热带区2种。我国目前已知有1种。

(3)蒙根瘤粉蚧

蒙根瘤粉蚧(学名:Chnaurococcus mongolicus)是粉蚧科根瘤粉蚧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椭圆形。体长约4.0mm,宽3.0mm。触角6节。胸足较小,分节正常,后足基节无透明孔,爪下表面无齿。背裂2对。腹裂1个,较小,位于第3、4腹节腹板间。臀瓣不显露。肛环位于背部末端,具成列肛环孔和6根长肛环毛。刺孔群仅末对,末对刺孔群有2根粗锥刺和15—20个三孔腺。三孔腺分布于体背、腹面。多孔腺在腹节腹板排成横列或横带。管状腺有2种大小,大管状腺数量较多,管状腺沿体缘分布呈带状,在腹部背、腹两面成横列或横带分布。体毛较粗且弯曲,稀疏分布在体背、腹两面。

②生长环境

寄主:冰草的根部。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内蒙古。

国外分布:蒙古。

8.洁粉蚧属

洁粉蚧属(学名:Dysmicoccus),粉蚧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呈卵圆形。触角通常8节,有时7节。眼存在。足正常发育,后足常具透明孔,爪下表面具小齿。具背裂,发达,少数前背裂缺。腹裂存在或缺如,如腹裂存在,其位置常在腹部第4和第5腹板之间的皱褶间。肛环位于体背部末端,具成列肛环孔和6根长肛环刺。臀瓣显露,具2根长臀瓣端刺,臀瓣腹面无硬化长条纹。刺孔群17对,每个刺孔群均具2个圆锥形的刺和一些补助刺毛及一些三孔腺,有的刺孔群还具有小的圆锥形补助刺。圆盘状腺有2种,三孔腺和多孔腺。三孔腺分布于背、腹两面。多孔腺通常分布于腹部腹面,个别分布到头胸部的腹面以及体背面。单孔或有或无,若有则分布于背、腹面。虫体背面无蕈状腺,虫体腹面具有一些管状腺。体毛稀疏的分布于背、腹面。

本属危害寄主广泛。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均可寄生。

(2)洁粉蚧

洁粉蚧(学名:Dysmicoccus brevipes)是粉蚧科洁粉蚧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卵圆形。体长约2.0—3.00mm,宽1.8—2.0mm。虫体紫色,外被白色蜡粉和长蜡丝。触角8或7节,很少有6节者。足正常发育,后足腿节和胫节具许多透明孔,爪之下表面具小齿或无。前和后背裂均很发达,裂办上具许多短刚毛和三孔腺。腹裂1个,位于第4和第5腹板褶之间。肛环位于体背部末端,具成列肛环孔和6根长肛环刺,刺长约为肛环直径的2倍。臀瓣突出,其腹面有方形硬化片,臀瓣端毛长于肛环毛。刺孔群17对。臀瓣上的刺孔群具有2根大的圆锥形刺和1群三孔腺及其周围若干根刺毛,这刺孔群常着生在硬化片上,刺孔群C16和C17除具2根刺外,还具2—4根小的补助刺和一些刺毛及1群三孔腺。头胸部的第3对刺孔群通常具3根刺和几根附助刺毛及三孔腺,其他刺孔群通常均具3根刺和几根附助刺毛及三孔腺。三孔腺丰富,分布于虫体背和腹两面。多孔腺和管状腺数目均不多,只分布在虫体腹部腹面,特别是阴门附近。筛状孔分布在背、腹两面。体毛分布在背、腹面,背面的毛较短小,腹面的毛较长。

②生活习性

寄主:菠萝,柑橘,香蕉,桑,木槿,莎草,棕竹,甘蔗,水稻,番荔枝,芹菜,美人蕉,咖啡,芭蕉,棉花等植物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河北、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国外分布:美洲,非洲南部,亚洲东南部,欧洲,大洋洲。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