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7月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记者获悉,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十四五”期间,全市就业人口规模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就业总量的47.2%,非深户籍异地务工人员占比近80%,为全国全省稳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组团招聘,公共就业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跟着政府组团去高校招聘,去年一年我们公司就入职了64名高学历、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大大满足了我们研发生产对人才梯队的需求,公司人才队伍已经初步集结到位!”瑞德林生物技术首席人才官夏春华现在的工作已经逐步走上轨道。然而,一年多前的他,开展起校招工作来可谓是步履维艰。

成立于2017年的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一代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多学科交叉应用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随着公司高速发展,对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更加迫切。然而,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当时招聘人才时屡屡遇冷。

“在知名度还不够高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往往会选择大厂、大品牌。刚开始,公司规模不大,愿意来投简历的人寥寥无几。最夸张的时候,发OFFER出去后,最终实际报到率都不足20%!当时企业招聘人才存在较大困难。”夏春华告诉记者。

没有人才,企业何以发展?在一次企业走访中,瑞德林的“困境”引起了市区人社部门的关注。在人社部门的组织下,瑞德林受邀开始参加高校招聘,频频外出揽才。

“2023年初,我们参加了南山区人力资源局组织的‘向南而行’北京生物医药专场招聘会,当时给予了我们企业宣讲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企业。”夏春华对去年的那场招聘会记忆犹新,他们前所未有地在现场一次性收到50多份高质量的毕业生简历。正是迈出了紧跟政府组团招聘这一步,瑞德林在高校招聘上逐渐被了解、关注和熟悉。

此后,瑞德林多次跟随人社部门组团招聘,先后前往四川、上海、湖北、广西、香港等地重点高校进行专场校园招聘。在2023年11月底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专场招聘会暨第27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上,瑞德林收获颇丰。“我们现场就收到了一百多份求职简历,获得了不少高质量人才的关注和青睐,现在公司有两名研发骨干适应和成长很快,就是通过那场招聘会招到的博士人才。”夏春华介绍,今年公司延续发展势头,优化人才结构,聚焦高学历对口专业人才,目前为止已招聘6名博硕毕业生,为企业发展助力。

瑞德林只是这些年来跟随深圳人社部门外出组团招聘的企业之一。近年来,深圳大力发展“20+8”产业集群,深圳人社部门多措并举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推动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向中小企业延伸,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牢牢扎根深圳,实现创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5月,全市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各类公益招聘活动457场,参会企业11542家次, 发布岗位37.28万个次。

提升技能,精准培养技能人才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实习半年,在大族机器人年会上被评选为“新锐员工”;实习不到一年,被提拔为测试组e-pro机型的负责人。虽然只是技校生,杨映民凭借自己扎实的技术和能力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杨映民是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应届毕业生。去年他开始到大族机器人实习。

“刚开始是流水线上的工作,进行驱动模板的组装。”因为工作细心负责,杨映民很快被认可并调到了品控部门。爱思考的杨映民很快又发现了问题。“只要每天整合登记一次退货物品,后续进行追踪,工作就会更加便利。”杨映民的建议优化了审核环节以及不良品的退料步骤。就这样,杨映民又被调入测试组,并很快被提拔为e-pro机型的负责人。

“是母校的老师们为我们这些技校学生,传授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给足了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信心和底气。”杨映民认为,“校企合作”的模式让他们早早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到企业实习很快上手。学校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也锻炼了学生们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受益匪浅。

近年来,深圳以深度产教融合为牵引,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已迈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深圳鹏城技师学院被确认为省级高水平技师学院。全市11所技工院校与1091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家。全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为深圳持续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

此外,深圳还建立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组织实施补贴性培训项目,引导劳动者持续提升就业技能储备,助力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企业能顺利招工,劳动者能就业促收,是我们人社部门一直奋斗的目标。”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人社部门将认真落实“稳就业20条”等政策措施,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保障,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着力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将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高水平技工教育,构建系统完备、多元参与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就业服务质效,着力破解“有活没人干”的问题。同时健全多元化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