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千古罕见的历史人物,韩信的一生反差极大。

若无他,刘邦难成帝业,因此是刘邦救星;若无他,项羽天下无敌,因此是项羽克星。占齐地原可三分天下,最终却凄惨收场,为何?

先说韩信身上三个比较真实的特点:

第一是韩信出身非常不好,贫民出身,父亲老早就去世了,由母亲抚养长大。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缘故,韩信总是到处蹭饭。根据当时的经济情况来看,大概是家里太穷,吃喝都成了问题。韩信出去蹭饭,倒是给家里省了一些,可以减轻母亲的压力。

后来,母亲就去世了。大概是穷困潦倒,生了病,也没钱医治。最重要的是,母亲病逝后,韩信连丧葬的钱都没有,却偏偏要给母亲找一块宽大的墓地。结果呢,他还真找到了,把母亲安葬在一块宽大的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了家人的韩信,独自一个,按说养活自己不是难事。但韩信这个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喜劳作之类的农事。以韩信年轻的身躯,去给人做工或苦力什么的,总是能混口饭吃的。但是韩信偏不,他年纪轻轻,却整天身戴佩剑,此处蹭吃。

比如,韩信就经常跑到南昌亭的亭长那里蹭吃蹭喝,按说蹭吃一两顿都能接受,可韩信这小子竟然一去数月。那亭长倒也没说什么,可是亭长的老婆却受不了了,心想你小子如此没完没了来白吃白喝,我这又不是长期的饭票啊,再说天天做饭受苦受累的可是我啊。

于是,在韩信来到之前,干脆把饭吃光,碗也洗了,灶台收拾干净。

韩信到了这里一看,就懂了。韩信虽不愿操弄农事苦力,不会经商,但他不傻啊,所以就再也不来亭长那里了。

后来,韩信在河边钓鱼,洗衣服的大娘看他饿得可怜,就送他饼子吃。韩信对此是很感激的,说以后会报答洗衣大娘的。但这都是后话了,当时谁信呢!谁会想到一个到处蹭吃蹭喝混得像个小叫花子的年轻人,以后会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统御千军万马改写历史的大将军呢?!没人信!

也正因此,出身不好的韩信,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凡愿意帮助他的,比如洗衣服大娘,不是因为看到他以后会发达,而是因为同情他可怜他。

所以说,中国的史书上总是说一些大人物在人生开场的时候,有多么不同,其实都是瞎扯,一个人如果没有后来的成功,开始的黯然出场也就那么回事。

第二个特点是,忍。

最能突出韩信能忍的是胯下之辱!

说淮阴县的一个街头混混见韩信长得高大、背着剑,但肯定也知道韩信蹭吃蹭喝、没有背景、没有工作、没有依靠,所以才敢当众欺负他,想拿他来显摆自己的能耐。如果韩信是淮阴县县令的儿子,你看他还敢不敢!肯定不敢了。

所以,坏人作恶,跟狗咬人是一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韩信想了想,没有拔剑刺死那个混混,而是选择在那混混的胯下爬了过去。韩信这样做,其实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一是自己没有背景,就算是对方挑衅在先,自己有理,但杀了人总是要承担后果的。二是自己还有远大理想,为了一个混混搭上自己的人生,他觉得不值,韩信是一个很会算人生账的人。

这被人津津乐道的胯下之辱,几乎成了很多人自我勉励的一种标杆。

但是,其实这也是参照韩信后来的巨大成就。

倘若韩信后来没有取得功业的成功,那么他所经受的胯下之辱只不过是别人口中的笑谈。

可是,许多凡夫俗子也假想自己以后必会成就韩信伟业,故而也竟忍受了许多所谓的“胯下之辱”。其实,这事儿,颇有戏剧意味儿。

不过,也有好处,凡夫俗子虽然成就不了伟业,但也自我壮胆一番,倒是少了不少矛盾和冲突。倒也能活得安然,至少自我内心获得了一种假想的勇气和淡定。

就这一层,韩信受胯下之辱,倒是对后人有不少益处。

第三个特点,韩信的第三个特点是开始表现平平无奇。

大凡中国的历史,尤其是唐朝以后,总是喜欢给历史人物虚构故事,虚构足以令人崇拜的闪光点。这一点在唐之前,尚不过分。所以韩信的事迹,倒也能真实记录下来。

韩信的人生,不管是出场,还是前期表现,可以说都是平平无奇。

韩信蹭吃蹭喝,在别人眼里得到的也不过是厌恶和耻笑,并没有人觉得一个蹭吃蹭喝好吃懒做的人会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是真实的。

后来韩信听说项梁起兵,就兴致勃勃地去投军,准备大展宏图,可是在项梁那里,韩信也没有什么突出表现,史载他是默默无闻。这也是真实的。

项梁死了,项羽掌管军队。韩信在项羽手下做事,项羽让韩信做了执戟郎中,还是没有什么表现,无非是给项羽献了几次计,可是项羽根本没听。项羽不听,肯定有项羽的道理,比如打一个地方,项羽完全可以凭实力直接夺取,又何必用计绕来绕去呢?

在军事上,韩信在项羽这里,根本没有发挥的舞台,所以表现还是平平无奇。

韩信觉得总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投靠刘邦去了。

可是,到了刘邦那里,人家也不过让他做了管理仓库的库管,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韩信根本干不出名堂。

再后来,因为夏侯婴的举荐,刘邦让韩信做了个治粟都尉,一个粮官。可是刘邦也没发现韩信有什么过人之处。

这就是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被一些人称赞,但在另一些人眼里,也没什么惊人之处。

韩信的出场,以及人生的前半场,其实与大多数人都一样,也没什么突出表现,也没人觉得他会弄成大事。史载的也只有俩人觉得他肚子里挺有货的,一个是夏侯婴,一个是萧何。

这就是韩信!一个平平无奇的韩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平平无奇的韩信后来成就了非常大的功业,只不过结局有点凄惨。韩信的结局为何如此惨?易中天说:他太像两个人!

一个是刘邦,一个是项羽。

可以说,韩信身上一半是刘邦,一半是项羽。

韩信能忍,与刘邦能忍,非常像。两个人都是非常能忍的。

再说胯下之辱,面对那个混混,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同的。

比如水浒传中的杨志,一刀宰了混混牛二,结果只能上梁山做强盗。这不是英雄行为,这是匹夫之勇。

倘若换了项羽,那肯定也是如杨志般,先收拾了再说,哪能受着鸟气!

同样,在韩信看来,也是匹夫之勇。

韩信后来对刘邦分析项羽的时候,就准确道出了这一点,说项羽一声喝令千人腿软,但他不能任用贤能,只能是匹夫之勇。

因此,韩信是不能逞匹夫之勇的。

他选择忍,刘邦也经常忍。比如刘邦先入咸阳,又特别好色,后来却能做到不动财物,封存入库,远离美色,自动退出那座令人垂涎三尺的帝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信用忍换将来,刘邦用忍换天下。

都是高级忍者!

因此,易中天说韩信一半像刘邦。

但韩信也只像了一半,这是最大的遗憾。

韩信用忍换来了功业后,就成了“强弩之末”,没有后劲了。

而刘邦的忍也到头了。为什么呢?因为刘邦的忍,除了对敌人的忍外,还有对自己人的忍。这其中,最突出的人便是韩信。

韩信对于刘邦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天下,因为以刘邦以及部下的才能是干不过项羽的。

但是,刘邦对于韩信,虽然重用,也是心怀极大不满的,已经埋下了收拾韩信的种子。比如公元前203年,韩信攻下齐地七十余城,地域广大,兵马强壮,而此时的刘邦则被项羽围困于荥阳,老婆家人也被项羽抓走,情势十分危急。刘邦多次派人让韩信派兵救援,但是最终等来的却是韩信的一个信使。信使带来了韩信的信,说要刘邦封他做假王以管理齐地。

刘邦一看,那心中是勃然大怒,其实搁谁谁都要发怒:老子被围,盼星星盼月亮天天都盼你来救,结果你却在这个节骨眼儿不但不派兵,反要封赏,真是气煞人也!若是换作项羽,别说忍了,直接发兵先去灭了这厮再说。

但是,刘邦却忍了,不但接受了韩信的要求,而且更进一步直接封他做了真齐王。

这就是刘邦的忍。

但是一个人的“忍术”到底如何,不光要看多能忍,而且还要看有所忍和有所不忍。

韩信的成功在于能忍,韩信的悲剧在于“不忍”。

所谓,不忍,即妇人之仁。

这就是易中天所说的,韩信的另一半很像项羽。

韩信当年在汉中的时候给刘邦讲项羽,曾经说道:项羽这个人待人很好,部下有疾病,他能关心落泪,然后把自己的饭食分给大家,可是等部下拼死杀敌立下战功需要封赏的时候,项羽却舍不得封赏,甚至只封赏关系亲近的,这就是妇人之仁。

韩信说项羽妇人之仁,但他自己最后却也恰恰犯了这样的错误。

在韩信得齐地后,当时的局势顿时发生了变化,已经成了天下三分之势。韩信的作用,立即显得格外重要起来。

诚如武涉所言: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当时还有个牛人叫蒯通,是韩信的谋臣,他也对韩信说:

“当今二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下之意,显而易见,韩信完全可以自立于两股势力之外,做个独立王。可惜的是,韩信没有孙权的魄力。孙权是有所忍,也有所不忍,该我做皇帝的时候,我二话不说都上了。但韩信不行,韩信能忍辱负重成就功业,但却不敢与刘邦和项羽并立天下。在关键时刻,他身上的另一个项羽开始凸显——韩信变得优柔寡断、妇人之仁起来。

在韩信看来,他觉得刘邦对他不错,他不能背叛刘邦。可是,在刘邦那里想的却是,这小子功劳如此大,早晚得收拾掉。其实,韩信也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但他不愿意相信刘邦会这样对待他。这种妇人之仁,是做大事的人的大忌。

到了公元前201年,刘邦刚做皇帝,就开始着手收拾韩信,找了一个借口把韩信从封地抓到洛阳。到洛阳后,故意搞了一个大赦天下,捎带赦免了韩信的罪,降为淮阴侯。封侯,却不让他去封地。这就等于把韩信软禁了。

刘邦的手段,却是实高。他也没有明着直接杀掉韩信,因为韩信的名气太大,威信很高,杀了容易激起兵变什么的,比较麻烦,难以收场。因此收拾韩信,必须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于是,他等于是一步步逼迫韩信走上了反叛之路。

大概在这时候,韩信才想起蒯通之言,说刘邦是靠不住的,他之所以没有杀你,是因为项王在,项王一旦死掉,下一个必然就是你了。

可是韩信当时根本听不进去,总是认为刘邦会念自己的功劳而善待自己。这就是非常幼稚、但是也非常常见的妇人之仁,大多数人都会犯的毛病,没办法的。

结果韩信被刘邦软禁后,十分郁闷,久之,心生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正是刘邦所求的,就是让你不满,让你搞点小动作。结果在公元前196年,陈豨反汉,刘邦亲征。韩信却给陈写了一封密信,欲做内应,结果事情败露,为吕后所知。说到此处,不由好笑,当年在齐地,以一人之力决定天下归属的时候不听蒯通之言自立,如今已成笼中之鸟,却要做困兽斗。

结果吕后联合萧何,把韩信骗到宫里,杀死于长乐宫。

死到临头,韩信才猛然发现自己的妇人之仁,让自己死于这个恶毒的妇人之手。他嘲笑项羽妇人之仁,可他自己呢?却也犯了妇人之仁的错误。悔不听蒯通之言,落得如此下场!能怪谁呢?

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能力再大,终究逃不掉性格中的弱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漏洞,而这漏洞,正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甚至能走多远的关键。

易中天说韩信太像能忍的刘邦,所以韩信建立了自己的功业。

易中天又说韩信太像妇人之仁的项羽,所以韩信犹豫之间失去了三分天下的机会,最终死于吕后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