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首《诺言》的翻唱,烧烤摊主郭有才实现了草根逆袭,9天粉丝突破1000万,最高日入380万,菏泽当地连夜紧急修路。

凭借模仿“反诈老陈”、“保安阿斌”活生生从老陈的牙缝里抠出两室一厅,而后各种“先天圣体”不断涌现,山寨周杰伦甚至开启了全球演唱会。

另一边的“东方甄选”,反复陷入争议和撕裂。俞敏洪前30年的传奇加起来都没有做直播带货3年的非议来得多。

今天,从开封“王婆”到保定“粥饼伦”,从“淄博烧烤”到“菏泽南站”,全民都进入了直播带货的时代。

但是,直播带货到底肥了谁,又害了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住泼天的流量”,就是接住了泼天的财富。

毫无疑问,在当今被流量砸中的人和地方,都会得到泼天的财富。

个人就不多说了,很多地方和地方文旅,现在都抢着当网红。

直播平台也是凭借着操控算法的能力,通过不断打造新IP、新话题来维持流量,并从中攫取巨大的营收。

但现实,总会被流量的“虚火”反噬。

淄博,火了几个月,到了现在已经门可罗雀,大批烧烤摊倒闭,当年的GDP增速低于全省增速。

而天水和哈尔滨只火了二十多天,且热度过后,其经济总量的年增幅,也都跑输了全国。

至于菏泽的花期,甚至不到一周,而且最后不得不亲自拔除“菏泽南站”的“群魔乱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打的平台,流水的IP。

现实无一不证明,指望借助流量爆火的直播去促进经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指望用流量去吸引人才和投资的城市管理者,最后也会大失所望。

直播经济,旺“丁”,而不旺“财”。

这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认知,但事实就是如此。

2016年,天猫率先引入了明星网红的线上销售模式,使得双十一期间天猫商城的全天交易额突破了900亿。

自此,直播时代轰然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永浩靠直播还清了大部分的债,李佳琦更是成了上海的杰出青年,住上了上亿豪宅,薇娅光漏税追缴款,就达到了13个亿!

2020年,因为病毒的影响,在全民居家的环境下,直播又成了百业沉寂中的一枝独秀。

人人皆可直播,万物都能带货。

夜晚降临,无论是城市的桥洞,还是沿街的商铺,到处都能见到一大群靠直播打赏为生的主播,在镜头前叫卖、唱歌、起舞、闲聊。

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高达15.5亿!有1508万人把直播当成主业!

这意味每100个人里,就有1-2个职业主播。

职业的普及度,远远大过了律师、公务员。

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播产业,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地摊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后,国家开始鼓励“地摊经济”的发展,各地都开始兴建夜市,同时直播产业也被各地列为重点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黄金绳。

尤其是文旅产业,已经把直播流量作为考核标准。

但问题是:这个充斥着致富神话的产业,却掩盖了大量的泡沫和不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今天的直播产业的泡沫,绝不比2020年的房地产行业少。

被概念炒高的地皮,能变出3-4倍的楼价泡沫。

而被流量砸中的人,也能一夜之间日入百万。

比如一首“挖呀挖呀挖”唱红的黄老师,开播前五场的每场平均观看人次,高达10万,直播销售额达到了200万。

从无人知晓到月入百万,这是直播行业和短视频平台天然的广告。

而这种疯狂的致富神话,也给了无数年轻人虚拟的幻想——博一博呢,也许,下一个就是我呢?

微博曾做过一个调查,有超过60%的年轻人对于成为主播感兴趣,很多家庭主妇、退休大妈和农民也认为做主播是一条致富的捷径。

新闻中,更是能屡屡见到的“90后大学生返乡直播致富”,与“地摊主播年入百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直播行业到底富了谁?

首先,是网红公司。

专职培养网红的“无忧传媒”,成立仅仅两年,就已经成功上市。

直播看似容易,但想要赚大钱,得到流量的垂青,非常需要网红孵化公司的运作。

对主播进行培训,并为主播和企业之间牵桥搭线,实现带货变现。

其次,直播收入也不等同于实际收入,在钱分到自己手上前,还要让平台和中介公司抽成。

一般来说,平台会抽取20%-50%,中介抽到10%-30%左右,剩下的收入才是主播的。

而为了进一步赚取打赏费用,一些平台和网红公司还会通过明示、暗示、流量激励的方式,让女性主播通过提供“软色情”来赚取打赏,甚至还要她们线下和“榜一大哥”见面。

其实,不少爆红的素人,无论是“帅农鸟叔”还是“张同学”,背后都有网红公司的操刀痕迹,他们都能提前知道流量怎么推,算法怎么演绎。

而收入的背后,先富起来的,就是短视频平台和这些网红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个人来说,直播行业就像“赌博”,火不火,就看能不能抽中流量的彩票。

而对于平台和网红公司来说,无论火了谁,他们都能大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些人和平台暴富的同时,是群体智商税的收割和百业进入恶性竞争,从而走向凋敝。

2023年,主打吸引中老年观众的“秀才”和“一笑倾城”都积累了千万级别的粉丝。

一晚上的直播,前十位的粉丝打赏数,以人均2万-10万起跳!被外界批判“榨干了老人养老金”。

其中媒体统计,“一笑倾城”的榜一大哥至少在直播间为她打赏了2000万元!

按照平台的规则,抖音收1000万,“一笑倾城”收1000万,可谓一鱼两吃。

尽管“秀才”被封了,但“一笑倾城”事后却低调复出,继续直播,不亦乐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直播带货的大促销,不得不倒逼众多企业、经销商、小商店进行恶性竞价,乃至不得不以次充好,制假售假。

很多有门店的实体生意,被搞得无路可走,最终卷铺盖关门。

这里面充满了市场的无序,逐利的混乱和虚假的营收泡沫。

却唯独缺少强力的监管和法律的规范,以至于直播内容越来越无聊、同质化,充满了抄袭和模仿,成了“赚一笔就跑”的投机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是,连国家的税收都承压了。

一直以来,直播带货就是逃税漏税的重灾区,薇娅的补税风波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冰山一角。

相比于实体店,直播带货的税源很难追查,计算难以统计。

而另一边,好统计的实体店却被直播产业挤压至死。

包括直播行业内部,95%的从业者月收入不足5000元,月入十万以上仅占到0.4%,大部分的钱,还是被几个头部主播吃了。

这样的行业生态,比“二八定律”更加扭曲。

对于泼天的富贵,国家税收不仅没有得到一点分成,反而是大量流失。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直播,不得不感慨:

这样的产业到底富了谁,毁了谁?

对经济的发展,对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疯狂的楼市之后,疯狂的直播,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