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中午,最后一波客人也退房了,老张顾不上午休,拿起扫帚带着工人开始忙碌起来。清扫房间、添置用品,再为每个房间的绿植洒洒水,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这才轻轻关上房门,等待即将到来的下一波旅客。

老张叫张炳芬,是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老张家民宿的主理人。响应市里发展庭院经济的号召,他把自家老荔枝楼改造为白墙黛瓦的岭南风民宿,总共有10间客房,自从今年春节开业以来忙得不可开交。

“年初三就来了第一波客人,是从浙江过来玩的。”老张笑盈盈地算起了半年以来的幸福账,“一个荔枝季进账3万元到4万元,6月生意淡一些,但也有一万多元。”

老荔枝楼变身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农家小院成了城里人的“诗和远方”,老张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广袤的高州乡村,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农家小院崛起,业态繁多的庭院经济如同一条条生猛的鱼儿,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8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头版报道。

发展特色种养

房前屋后种下坚果树

6月下旬,走进高州市深镇镇耀新村,山区的阳光照得身上火辣火辣。村道蜿蜒却宽敞整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意盎然。仔细一瞧,这里的乡村庭院栽满了同一种不常见的“怪树”。

树冠数米高,长长的叶子下挂着一串又一串长长的绿果子,沉甸甸地扯着枝条往下坠。

“坚果进入膨大期,鼠类开始虎视眈眈,鼠笼一定要按要求布置够。”说话的是高州市深耀坚果种植专业合作负责人李启亮。连日来,他每天早早便像个“山大王”一样开启巡村模式,提醒村民做好坚果防虫防鼠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串一串的澳洲坚果。

在李启亮和村民眼里,这些“怪树”可是当地的摇钱树。

澳洲坚果树结出的果实又称夏威夷果,被誉为“坚果之王”。它管理方便,年年开花结果,价格稳定,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耀新村利用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的山地、园地、坡地,见缝插针地种上了200多亩澳洲坚果树。

“春节回家施一次肥,中秋回家就能摘果了。”刘生就是其中一员,他在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种了20棵坚果树,只需一年一度施肥,便为自己带来近万元收益。

耀新村位于高州市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村,农业生产条件欠佳,把有限的土地都利用起来,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是村子中的大事要事。

“发动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和房前屋后试种坚果。”别人家的庭院栽花种草,耀新村的群众则在每一个可利用的角落都种下了坚果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前后坚果树花开,不少游客到村中赏花。

免费派送树苗,邀请专家进村送技术,联合多方力量谋销路……“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耀新村形成了集澳洲坚果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深镇全镇种植澳洲坚果近800亩。加工好的坚果成品售价40元一斤,亩产值达一万多元,为全镇农户增收800多万元,甚至辐射至信宜、化州、阳春等周边县市。

山区镇的农家小庭院长出了致富“金蛋蛋”。数年前一个大胆的决定,如今已经成为庭院经济的成功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工后的澳洲坚果又称夏威夷果,售价40元一斤。

事实上在高州镇村,利用庭院发展特色种养业并非新鲜事。

如马贵镇群众在庭院里引入活溪水养殖氹仔鱼,市场售价达30元一斤,一条鱼便带来300元至350元的增收;根子镇果农在荔枝树下养荔枝鸡,每斤售价35元至45元;东岸镇群众在庭院里种植花卉、培育苗木、制作盆景,发展园艺作坊……

小小庭院让乡村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让高州农人的百般武艺得到尽情释放,农家小院生机勃勃,农民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打造庭院工坊

“家庭造”跃进大市场

6月25日下午,一场雨后,天朗气清,阳光正暖。在高州市分界镇东方新屋村“东方一号”龙眼肉烘焙家庭工坊里,吴玉清开始忙碌起来。一边手机响个不停,订单接踵而来;一边安排工人码好烘焙用的柴火。

吴玉清家的庭院约200平方米,院子的一角是用红砖砌成的3个大型烘焙炉子,每个炉子下面都有一个大大的舱门,用于投放柴火。可以想象在生产时,火焰在灶膛内四蹿,透过玻璃墙可见整盘的龙眼肉在里边旋转,渐渐由晶莹剔透变得金黄透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眼季,分界镇800多户庭院工坊开始生产旺季。图为挑龙眼肉。

“炉子一旦开起来,一家人就有得忙了。”吴玉清笑着说。他家的桂圆肉作坊已经开了十几二十年,从最初的土炉子,到如今能兼顾传统风味和效率的半传统炉子,产能翻了十倍。

每年龙眼季,有数十个村民在小作坊里赶订单。他们每天要烘焙龙眼鲜果3000斤左右,制成300斤桂圆肉,售价根据鲜果品种不同从20多元至80元不等。一个龙眼季,光是加工桂圆肉便为吴玉清带来超过10万元的收入。

分界镇是世界储良龙眼发源地,储良龙眼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量平均2.3万吨。这样庞大的龙眼产业,催生了桂圆加工专业村63个、大型桂圆肉加工厂2个、专业合作社59家。镇上,像吴玉清这样的桂圆肉家庭作坊共有800多户。一到龙眼季,800多户家庭的作坊炉子火力全开,桂圆飘香。这也成就了分界镇桂圆肉(干)年交易量约1.2万吨、交易额超12亿元的致富大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玉清家的作坊利用传统手艺烘焙出的桂圆肉色泽金黄。

相较于桂圆肉烘焙炉动辄两三米高的“粗犷”,新垌镇出瑞龙村的制茶工坊则显得“斯文”很多。

新垌镇是茶果之乡,新垌茶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新垌绿茶以青绿油润、馥郁芬芳、甘醇清澈而闻名。

春季,走进茶农邓炬烽的制茶工坊,杀青机、捻揉机、炒茶机……不锈钢材质锃光瓦亮,每年生产茶叶一万多斤。

茶农朱姨家则仍然采用传统制茶工艺,几亩茶园采摘后就在自家院子进行加工。茶青在大锅里快速翻炒,抛、撒、抖,手法娴熟。随着水分蒸发,茶香扑鼻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垌镇出瑞龙村村民在自家庭院炒制绿茶。

“我们是家庭作坊、夫妻搭档,每年产茶200多斤,都是熟客年年下单。”朱姨说,在出瑞龙村像她这样的家庭工坊有40多家,大家统一售价,出产的新垌绿茶按照等级不同每斤价格从150元至700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桂圆肉、绿茶家庭工坊由职能部门实行登记造册统一管理,家家户户持证上岗,每年生产季还有工作人员上门检查,确保合规经营。

在高州,利用小庭院发展家庭工坊的镇村有不少。如大坡镇格苍村,家家户户利用自家庭院打造竹编工坊,大山里的传统手艺远销海外市场。

作坊虽小,潜力却大。这些“乡村制”“家庭造”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手艺与风味,加上现代与科技的赋能,小庭院出产的土特产也跃进了大市场。

发展庭院旅游

农家小院成了“诗和远方”

夏日,走进高州市深镇镇仙人洞村。山涧,飞瀑流泉,碎玉飞溅;林中,密林绿海,幽深静远。置身山村,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充满野趣,被人们称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这里夏季平均气温23℃至25℃,是远近游客青睐的避暑胜地。

“枕着水声入眠,听着鸟鸣起床,惬意!”从东莞来的梁女士上个周末便和家人在仙人洞村的仙朗农庄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镇镇仙人洞村仙朗农庄。

仙朗农庄占地约3亩,是一家集餐饮、住宿、游玩于一体的农庄。几栋房子围起山林间的农家小院,共有24间客房。这里森林覆盖率97%以上,游客推开窗户满眼绿意,潺潺溪流响彻耳畔,用梁女士的话讲“很治愈”。

“游客在农庄内戏水、烧烤、观星,一玩就是一个周末。有的甚至一住就是一周,舍不得走。”农庄主理人李祖炜说,根据房型不同,客房收费从100多元至400多元不等。每年5月1日前后至10月1日前后是旅游旺季,一到周末常常满房,加上他还经营农家菜,高峰时一个月便有十几万元的进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张家民宿。

仙人洞村有一个4A级景区,依托景区和村子里生态较好的自然风光、高山田园风光,小小的村子里建起了民宿30多家,加起来超过300间客房。今年五一前后,又有几家民宿上新了。这些民宿中,大多是村民对自家庭院进行精心设计,改造而成。一到节假日,小村庄里便涌进一批又一批游客,热闹得很。“就连自家院落里种的菜都被游客‘扫光’。”村民梁阿姨的话一点也不夸张。

民房变身民宿、农家菜馆、特产店,村民还在自家庭院种起了高山蔬菜、铁皮石斛、特色花卉。一地生多金,村子活了,村民富了,村集体强了。2023年,仙人洞村集体收入达140万元。

而根子镇的庭院旅游风格则截然不同,其主打春季赏花叹蜜,夏季尝果,四时休闲。比如,柏桥村老张家民宿门前还有400多平方米的庭院,种满各式蔬菜瓜果。游客可以尽情采摘,还能自己动手做一顿地道农家菜,体验感满满;元坝村桥头小院民宿里有翠竹流水,也有品茗茶桌,墙上挂了老物件、印了老房子的历史,厨房里还保留了传统柴火灶,主打怀旧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泗水镇滩底村依托滩底古荔园打造了一批美丽庭院,又有9户庭院经济示范户涌现。图为村民在庭院中休憩。

今年以来,随着“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引向纵深,美丽庭院还延伸出更丰富的业态。分界镇储良村果农车振儒与强村公司合作,把自家桂圆肉工坊列为村中乡村研学点之一,当起了研学老师,带领孩子们体验传统桂圆肉制作工艺;元坝村村民丁阿姨则购买了几辆自行车,放到自家小院,租赁给游客骑行观光……

小小的方寸之地在人们的奇思妙想下各展魅力,成为了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村庄更美了,还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丰厚的回报。

评论:庭院经济要做好“家”和“庭”文章

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

庭院,通常指村民的房前屋后闲置地,也可以理解为村头村尾的空地。“庭院经济是农户利用家庭现有资源,包括家庭可利用劳动力、可利用的自有或周边可租用的土地、房屋、养殖场所等,通过单一或多元的创新发展模式,结合交通、环境、文化等有利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小农业、微农业。”在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盛勋看来,庭院经济就要做好“家”和“庭”的文章。

去年以来,高州倡议各镇村围绕“一个小院子、一棵遮阳树、一盏照明灯、一套小桌椅、一句好家训”的标准,深入开展美丽庭院“五个一”建设行动。高州市委组织部通过开展“绿美高州·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把美丽庭院创建与庭院经济有机结合,农家小院不仅刷新村庄颜值,更鼓了村民腰包。

劳动人民是智慧的,庭院经济也并非新事物。纵观高州庭院经济模式,特色种养让农户充分利用庭院的有限空间,种植特色蔬果、养殖家禽家畜,实现了农产品的多样化供应,增加了收入来源。庭院工坊则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生产出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不仅传承了文化,还创造了经济效益。而庭院旅游更是将美丽的庭院景观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展庭院经济小而精,投资门槛低,收益回报快。且经营灵活,能够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家庭农妇,利用传统技能、实践经验在“家门口”就业,获取收入。庭院经济还能够盘活闲置空间,挖掘农户潜力,凸显农村内在优势,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支点、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庭院经济的发展既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放手不管。技术短缺、资金不足、市场信息不畅、客流不稳定……当前,高州发展庭院经济面临的问题也不少,要做好庭院经济,光靠农民单打独斗可不行。

我们看到,庭院经济往往依托于乡村文旅而兴,人气就是最大的底气。人气从何而来,又如何持续?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结合当地实际,从顶层设计上谋划好一县一镇一村之庭院经济。还要加大投入,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同时,农户也要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勇于创新经营模式,这样才能让庭院经济实现从农民的“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有实效与可持续。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