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汪曾祺的笔下,翠湖是昆明的眼睛。“一池翠湖水,半部云南近代史”,丰饶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特的城市文化交汇于此。在75年岁月长河中,翠湖之畔,那一抹永不褪色的红愈发闪耀生辉。

今天的“人民路上为人民”

为您讲述

《“昆明之眼”:那一抹永不褪色的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翠湖之畔的螺峰街上,节孝巷狭长而幽静,一座青瓦白墙的云南传统小四合院静静地坐落在巷子西头,这里就是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在它的对面,海南姑娘彭乙恩开了家小小的咖啡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游云南之后,彭乙恩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她盘下节孝巷的小店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专程来到对面地下党建党旧址参观学习的人,他们会在参观完之后来到我的店里喝一杯咖啡。我们有时候会一起聊聊人生,谈谈理想,也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8年前的1926年11月7日,在夜幕的掩护下,共产党员李鑫、周宵、吴澄等人在这个小院里,秘密召开第一次党员会议,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第一个党支部宣告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有非常多的年轻人慕名来到这个小院,作为讲解员也一遍又一遍的向大家讲授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希望这些革命先烈们勇于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成为当代年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丰碑和砥砺前行的精神养分,激励着大家继续向前。” 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讲解员谢瑞说。

作为“昆明之眼”,翠湖周边历史文化遗产丰厚,包括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已经开放的博物馆就有21家。黄墙灰瓦绿窗棂的云南解放纪念馆如今也成为游客的宝藏打卡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解放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金梅说:“现在来我们这里参观的年轻人很多,他们可以算作是主力军。他们在我们这里可以学习到云南的红色文化,也可以在我们的阅读空间里面阅读书籍,举办阅读分享会,可以把更多的闲暇时间停留在博物馆里面,精神世界也会得到更多的滋养。”

文创产品、书店、阅读空间、咖啡馆等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好物与博物馆群的有机融合、相互成就,也为游云南带来了更丰富的体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班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产品渠道营销经理白旸说:“我们主要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一个国潮新文创和云南历史的红色记忆的碰撞,更直观地感受到云南历史的一个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市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诸玲娟说:“讲好文化故事、人文故事和历史故事,把周边的历史文化以及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用九巷十三坡、翠湖博物馆群这一系列的资源,做好翠湖周边的一个产业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林社区处于翠湖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域,近年来社区创新性盘活各类资源,打造街区特色文化品牌,曾经的老旧社区变身成为游客钟情的网红街区。

文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云清说:“我们在先生坡举办摩登雅集,在天君殿巷做了巷巷美术馆,每年年底在银杏最美的时候,我们举办了银杏文化艺术节,那么我们也希望年轻人能到我们的街区来消费、来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岁出头的赵苑伊是文林社区的宣传专干,充满活力的街区让她在一次次服务群众、协调商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价值。“我觉得就是那句话——永远不要吝啬自己的热爱。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也永远不要吝啬自己的付出。” 赵苑伊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绿是翠湖恒久的底色。那么五光十色,便是今天翠湖的调色盘。坐在郁郁葱葱的荷塘边,旅居昆明的李广路正在画板上用心描摹,桃色的花,若草的叶,月白的天空,“昆明之眼”的美好跃然纸面,她说:“我家住在螺峰街上,春城之美让我们下决心在这边定居。感恩伟大的祖国,让我们的晚年可以如此的幸福。”

"昆明之眼":那一抹永不褪色的红

 人民路上为人民(第三集)丨“昆明之眼”:那一抹永不褪色的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民路上为人民(第三集)丨“昆明之眼”:那一抹永不褪色的红

收听平台:

您可以通过云南新闻广播FM105.8/AM576收听节目”,也可以通过“学习强国”“蜻蜓FM”“阿基米德”APP搜索“云南新闻广播”同步进行收听。

新媒体端收听收看: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专题

或下载七彩云端APP,搜索“人民路上为人民”即可进入专题。

撰稿/汪灏

编导/章婷 汪灏 李娟娟

播音/章婷

编辑/曹译文 郑惠

责编/章婷 李娟娟 汪灏

视频制作/李超 王瑜慧 刘鹏

视频统筹/雷磊 杨涛铭

值班总监/朱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