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艺江南”——上海民间艺术沉浸展走进田子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艺术,要被看见和发现。传统非遗艺术在城市中的呈现‘拷贝要走样’,关键在于创造力——民间艺术在中间,上下左右其他各门类的现代艺术都要吸收一点。”7月3日,“民艺江南”上海民间艺术沉浸展在田子坊艺术中心揭幕,谈及“非遗在当代”,上海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李守白金句连连。

展览现场,与上海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海派剪纸、石雕、微缩艺术技艺、印泥制作技艺、顾绣、松江丝网版画等7个非遗项目,以实物、图片和影像结合的展陈方式,呈现上海民间艺术独有的都市海派特征和创造活力。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厅一侧的展柜,摆放着非遗技艺的工具,有参观者在顾绣的桌前摆好架势、跃跃欲试,另一侧的展柜、墙面则是非遗传承人已经完成的作品。在这方不算太大的空间里,能看到精美而有创意的非遗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

有参观者摆好架势。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参观者摆好架势。施晨露摄
展览现场呈现的工具。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呈现的工具。施晨露摄
展览现场呈现的工具。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呈现的工具。施晨露摄

民间艺术和非遗技艺是人们日常生活发展过程中智慧的结晶,最能直观反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生活状态、生活场景、生活习俗的发展脉络。这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既有文人群体介入传统工艺后产生的精致,也有江南织造技艺及服饰穿搭产生的典雅,还有新时代传统工艺对江南农村所孕育的传统工艺产生的影响,这些都是江南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文化观念、凝聚文化记忆,表达精神内涵和思想追求。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去年底,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就曾推出《“民艺江南”——上海民间艺术影像集》,收录了20个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民间艺术项目,用影像形式记录其中的人和故事。这次展览上,“海上非遗”摄影团队以“情景再现”的记录方式,叙事性地展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上海本土特色民间技艺的工艺流程、工艺技法、主要材料、制作工具及生活习俗运用场景和文化表现。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施晨露摄

“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文、民俗、历史、传统,更是令人难忘的曾经主导一段时间的生活方式。它不是对过去无可奈何的回忆,而是绽放着新的时代活力。”“海上非遗”摄影团队成员金大建说,“手工技艺背后是头脑和创造力,拍摄非遗传承人和他们的作品,不仅要拍形,更要拍出神和灵魂。”

李守白(中)、金大建(右)对话 施晨露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守白(中)、金大建(右)对话 施晨露摄

近年来,上海民间艺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图文+实物”“展览+体验”等多种形式,推进民间艺术融入时代、走入生活。正如展览前言所说,上海民间艺术的核心价值多年未改,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探索,对美的追求。“非遗不应该在博物馆,而是要在社会生活中‘落地’,产生效益。与社区、商圈合作,让民间艺术家有更多一展身手的机会,打造城市生活的‘艺术会客厅’,让更多市民在不经意的城市生活场景中,感受民艺之美、江南之美。”李守白说。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文联指导、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特别支持,展期至7月10日,后续还将到校园、社区进行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