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以色列(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

“酒泉酒美泉香, 雪山雪白山苍”,祁连山下,酒泉市肃州区中以生态农业产业园内一座座日光温室整齐排列,一抹抹不同寻常的绿意正在悄然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泉市肃州区东洞镇四号村村民刘喜来在大棚劳作

7月1日下午,刘喜来在大棚里忙着给他种的黄瓜绕秧,经销商的电话打了过来:“刘老板,今天小番茄还是照常送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喜来说,1988年,18岁的他独自来到酒泉打工,他回忆着说“搞装修那个时候一个月60块钱,挺苦的”。2018年,东洞镇启动发展“中国—以色列(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计划,他迎来了自己人生事业的转折点。在政策的支持下,刘喜来贷款修建了4座大棚,是村里第一批转型做新农民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喜来兴致勃勃地讲起他学习种棚技术,十天半个月便会有农学专家对当地农户进行培训,包括如何科学地进行防病虫害、现代栽培技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棚建成前,这里的人们主要靠白菜和土豆过冬,而现在冬天想吃什么新鲜的蔬菜都能从大棚里采摘到。讲到这里,刘喜来激动地说道“这就是我们的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泉润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军国

在产业园内,同为新农民的李军国的身影在各个大棚间穿梭,在手机上进行几个简单的操作就能远程、迅速地实现对大棚的通风、蓄水放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棚自动化控制系统页面

智能化运作体系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在原先的传统种植方式中,需要专门雇佣一个工人,而这每月至少需要额外花费五千到六千元。但有了自动化技术后,这部分费用就可以完全省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军国种植的蔬果均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产量高质量优。他介绍:“每年每个温室番茄收获两茬能挣7万元,农民的纯利润在4万元左右,我目前经营着12个温室大棚,每年纯利润在50万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以绿色生态产业园展厅照片

酒泉市肃州区中以生态农业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静涛主任描绘:“我想五年以后我们这个地方一定是一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农业生产园区。我也希望这五年以后我们的园区成为戈壁荒漠与人造绿洲,节水农业与现代设施农业交相呼应的多业态发展园区。企业和农户专业合作社能够挣到钱,大家喜笑颜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酒泉市肃州区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向着更高的新农业目标奋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戈壁滩上的绿色传奇,用汗水和智慧耕耘着新农业的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芯农研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世锋

自然赋予了酒泉独特的气候特点,在这片沃土上,一个名为芯农研有限公司的种子科研中心孕育而生。该公司的总经理马世锋满脸自豪地介绍着他们的团队,这是一个由博士、硕士等引进人才组成的二十余人的科研团队。他们在这片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吹响了攻克胡萝卜、洋葱和菠菜育种“卡脖子”难题的冲锋号,致力于突破种子培育的瓶颈,让中国人吃上自己研发育种的蔬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芯农研有限公司的宏伟蓝图上,创新是最亮眼的色彩。公司以“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发展”的坚定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对未来的承诺。他们的努力,就像一粒粒种子,悄然在酒泉的大地上生根发芽,终将硕果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芯农研洋葱育种室负责人、副研究员 常国军

常国军是一名农学专家,一生都深深扎根于农业科研的沃土中。他曾在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工作了三十年,现为芯农研洋葱育种室负责人。他讲述了种业“卡脖子”技术的三个层面: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种子;洋葱基因突破制作难度大;洋葱为长周期作物,研发成本高收益低。这终将是一场耐心与坚持的较量。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誓言将继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将育种培育技术的火炬,传递给那些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大二学生 赵磊

农业的未来正如同一幅宏伟的画卷, 缓缓展开。赵磊,这位来自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带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踏入了芯农研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跟岗实习之旅,在实习过程中他不仅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实践,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对参与种子培育创新事业的信念与目标。

像赵磊这样的许多年轻人不断涌入农学领域,为农业领域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为酒泉的新农业注入更多活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泉的新农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正稳步向前发展。他们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力量,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一片更加繁荣的农业新天地。

来源丨新闻世纪网特约记者 常启灵 乔骄 孙晨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