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出现一则“武汉市江夏区某小学存在校园欺凌事件”的短视频。然而,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该视频竟是发布者为博取流量以移花接木的手法发布的虚假视频。目前,视频发布者因散播网络谣言已被依法处理。可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散播网络谣言伤人又害己。

校园欺凌问题牵动万千家庭的心,像这种为博流量而虚构情节的造谣行为,不仅加重家长对校园暴力的焦虑、破坏公众对教育的信任感,更令无辜者蒙受无妄之灾。在类似的校园网络谣言案例中,被张冠李戴者往往名誉权被侵害,其所在学校和地区的声誉也受到影响,甚至诱发网络暴力事件,扰乱教学秩序和社会治安。比如,先前就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某老师在课堂殴打学生,但实际该视频出自另外一所学校,涉事老师早已被警方处理。然而,这种谣言引来大量网友声讨无辜的老师和学校,造成了负面社会影响。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校园安全重于泰山,发生疑似校园欺凌事件,公安、网信、教育等职能部门往往要第一时间核实、侦办,网络谣言显然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同时,网络谣言之所以屡屡拿教育做文章,正是利用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以达到博取眼球、获取流量的目的。网络谣言一旦发生,势必会挤占网络信息空间,破坏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降低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感,导致真实信息传播受阻。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者必会付出代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利用网络散播谣言须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情节严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近年来,为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国家不断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谣言散播者已无处遁形。自去年12月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统一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截至今年4月上旬,公安机关累计排查网络谣言线索8万余条,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1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行政处罚10700余人,开展公开辟谣等4200余次。造谣者不应抱有侥幸心理,散播网络谣言终将受到处罚。

近年来,张冠李戴式的校园谣言层出不穷,要真正遏制谣言传播应当从源头发力。为此,要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不断提升网民的网络道德修养,引导网民不造谣、不传谣,引导网络“大V”不唯流量、不昧良心。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造谣信息发布主体的处罚力度,提高网络造谣成本,增强法律威慑力。谣言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发布和广泛传播,也暴露了平台审核不严的问题。为此,平台也应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加强事前审核,规范信息内容传播,堵住网络谣言的散播渠道,协同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中国教育报》2024年07月04日第2版

作者:董鸣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