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小麦长势总体较好,增产已成定局,但商品粮收购价格变动较大,如何让农民增产又增收,是当前小麦产业面临的一个问题。近几年,北京市农业部门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全链条发力,在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模式,从推动优质小麦订单生产、探索产后加工等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丰富市民需求,促进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推广优质特色小麦品种

从我国小麦品质区划来看,北京属于优质中、强筋小麦种植区域,适宜发展优质小麦。为了满足市民对优质面包、饺子及面条粉的需求,市农技推广部门因势利导,先后引进筛选并推广了中麦1062、中麦Z21、中麦5051和中麦886等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面积逐年扩大,2024年种植面积近3万亩,较上年增加21%。同时还引进了紫粒、蓝粒等特色小麦品种,如紫色富硒小麦农大3753、蓝粒小麦农大5321等,丰富特色小麦品种,为北京的特色优质小麦产业发展提供支撑,逐渐满足市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需求。

集成高产配套技术,同步提高小麦产量品质

为促进优质特色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技术上集成了优质特色小麦稳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包括精细整地播种、保苗安全越冬、精准水肥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后期一喷三防等5项核心技术,使优质小麦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优质不高产这一难题。6月16日,来自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和在京科研单位的7位专家,对房山区窦店镇刘平庄村108.23亩的优质强筋小麦中麦Z21进行了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652.85公斤,创造了我市优质小麦单产纪录,为优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科学的技术路径。

积极推动订单生产,促进优质小麦规模发展

“优质不优价”是我市优质小麦长期面临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农户种植规模小且分散,无法满足企业对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市农业部门积极探索订单生产模式,为种植端和需求端搭建桥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引导中麦Z21等优质小麦种子繁殖,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提高效益。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是我市有名的小麦籽种村,市区推广部门指导生产的中麦Z21等优质小麦种子纯度好、发芽率高,通过订单生产,售价较全市小麦平均提高1.0~1.6元/公斤,效益大幅度增加。二是服务优质小麦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促进产业化发展。北京古船面包食品有限公司对优质强筋小麦需求量巨大,长期从外地采购成本高。5月30日,在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见证下,古船面包食品有限公司与北京泰民同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优质小麦订单生产意向性协议,后者将组织农户规模化种植优质小麦2万余亩,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全程提供技术服务,将有力推动全市优质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

延长产后加工链条,不断提高农户种植效益

除订单生产外,通过开发新产品也是提高效益的一个新途径。市农技推广站积极服务科学生产、提高产量的同时,引导种植者开发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效益。位于通州区西集镇的东方紫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了1500多亩紫色小麦,开发了紫粒全麦粉、面塑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产品供不应求;位于大兴区礼贤镇的北京建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富硒小麦种植,加工富硒面粉、挂面等产品,深受市民喜爱。怀柔、顺义、通州等地一些有存储库房及加工设备的合作社、公司或村集体,收获后加工成零添加的面粉,有销售资质的销售面粉或挂面等产品,平均每公斤增加收益0.5~0.8元,亩增收在200元以上。

作者:周吉红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