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前来贵阳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距离贵阳市区1小时车程的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正成为当下省外避暑客的热门选择。

大木村坐落在贵阳市中部,村子不大,却有数百年的古银杏树群,森林覆盖率接近70%。1935年,红军长征在大木村留下珍贵的红色足迹。在时光中沉淀下的红色文化、布依文化、农耕文化,交织成多姿多彩的画卷,成为大木村独特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贵阳市坚持以“五个一”行动为总揽,全力推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把一个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大木村紧紧围绕市委、县委部署,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整合多元资源,激活乡村振兴“新力量”。党建引领下大木村的“美丽蜕变”,成为一个精彩的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党小组 带领村民闯出产业路

6月29日,修文县小雨淅沥。走进大木村,青瓦白墙的村居依山就势分布,民宿、客栈散布其间,不少房子外墙上绘着大大的红色五角星,沿路电灯杆上也有“永远跟党走”的醒目文字。

1935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向南进发,在大木村留下宝贵足迹。红色记忆馆、浮雕墙、民房墙壁上“红军是干人的军队”标语……近年来,大木村围绕红色文化陆续做好挖掘宣传工作,厚植文化底蕴。

“‘红色’和‘绿色’正是大木村的底色。擦亮乡村底色,谋划振兴发展,不仅要摸清‘资源底数’,找准路子,还要有‘领头雁’带着干。”大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红林说,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一代代大木村村民,深受长征精神滋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在村里已发展党员80余人。

积极探索“党建+”发展模式,近年来,大木村聚焦乡村旅游、农业种植,组建“客栈党小组”“产业党小组”“三变党小组”,引领群众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禀赋,不断拓宽致富路。

2017年,贵阳避暑旅游持续升温,大木村决定抢抓“风口”,发展民宿产业。村党支部为给村民吃下“定心丸”,组织党员先锋成立“客栈党小组”,率先当示范,李银春等8名党员带领4名村民贷款装修民宿。“开业当年只推了280个床位,就‘一炮打响’,入住率超90%。”李银春说,如今,大木村已经发展15家民宿,能提供460张床位,另有100余套闲置农房,可出租给避暑的游客,容纳600余人居住。每年夏季,来自湖北、湖南的“候鸟”旅客纷纷抢先预订“清凉”,全村1000多个床位几乎6月份就被抢光了。

党员冲锋在前,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党建+”带来业态创新,让老百姓看到了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前景。“党小组”领头谋发展的模式,则激活了大木村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2021年,继“客栈党小组”之后,大木村又成立了“产业党小组”“三变党小组”,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谋划韭黄等农作物种植。“每年采收时,满地金灿灿的景象,就是村民奔向好日子最生动的画面。”李红林说。

“研学+旅游” 打开乡村振兴“新图景”

俯瞰群山环抱的大木村,坐落在中心的村委会,一头连着红色记忆馆、红星广场,一头连着“大木村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基地”,碧绿的金叶湖侧卧在旁。雨雾笼罩下,山水相融,宛如仙境,静谧的山居景致更显灵动。

“我已经来过两次了,这次是陪朋友参加一个散客团。这里风景好,交通方便,还有长征文化,很多红色记忆,我们这一辈人看了非常有感触。”6月29日,贵阳的两个“散客团”为大木村送来了200多名游客,一名来自云岩区的游客说。“散客团”以中老年人居多,虽然天气阴雨绵绵,却并不影响他们的兴致,大家四处走走看看,合影留念,还自带表演服拍摄视频,深入感受红色文化。

旅游聚了“人气”,更带来了“财气”。记者看到,在红色记忆馆周边,出现了茶铺子、咖啡馆、布依酒铺等带着城市气息的业态,生意红火。

“我家自酿的布依酒,以前红军还用来治疗伤员。”村民罗顺琼的布依酒馆是大木村的“老字号”,和古银杏树群一街之隔,顾客基本都是游客,从“大瓶装”到小瓶“伴手礼”,布依酒已经推出了多种包装。去年,该小酒馆实现了10多万元的年收入。

红色资源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蓄力赋能。大木村着力讲好红色故事、用好民族特色、做好农事体验,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子,近年来,先后斩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国家级金字招牌,以及“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省级牌子。

2023年,大木村与民营企业贵阳优博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红色研学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产业链”,吸引各地团体前来开展红色教育,团建、研学、培训等活动精彩不断。六屯镇乘势而上,推动研学、旅居向深而拓,发展集露营烧烤、农训研学、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休闲体验乡村游。2023年至今,大木村共接待贵阳市中小学生农训研学10万人(次),仅村集体就增收30万元。

眼下,避暑季来临,六屯镇正以大木村为点,按“整村运营”模式,搭建旅居品牌,以点串线发展“诗画桃园乡村振兴旅居示范带”,吸引湖北、湖南、河北等地更多游客前来避暑旅居。

内外兼修 升级打造“四个1000”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从籍籍无名的深山小村,到现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大木村“研学热”“旅游热”的背后,是党建引领下乡村治理的完善、产业融合的深入、旅游品质的升级,新的可能性持续发生。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与“势”,大木村希望走出一条具有“大木”辨识度的致富路,以红色文化、绿水青山为乡村振兴培育优势、积蓄胜势。

李红林介绍,近年来,大木村坚持推动村容村貌的“蝶变”,为撬动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今年,大木村还将持续打好乡村治理“组合拳”,注重发挥网格员、网格党小组、联户长“听、说、干”作用,强化移风易俗宣传、矛盾纠纷调解、义务帮扶、环境卫生大扫除等工作;发挥好“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队伍的作用,协助村“两委”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持续推进农村“五治”,党员带头治理房前屋后环境,开展“三园”建设。

“目前,大木村已修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3座,安装小型污水处理设施227套,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垃圾减量80%以上。”李红林说,乡村环境整治已经在大木村的旅游发展中显示出了成效。

富美乡村在形、更在魂。党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在修文县、六屯镇党委指导下,大木村建强基层党组织,在入脑入心入行上下功夫,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打好联营“组合拳”,系统推进大木村“四个1000”——

依托“农民+”联营模式,推行“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抱团发展,改造提质猕猴桃果园1000亩,预计年产猕猴桃40万公斤以上,累计提高群众劳务收入100余万元。

依托“新型经营主体+”联营模式,推行“龙头企业+集体合作社+科研院所”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合作社,打造种植有100余个韭黄(韭菜)品种的“韭菜大观园”,发展高效生态韭黄产业1000亩。

依托“村集体+”联营模式,持续打造村寨长住避暑、农耕文化体验、农耕实训、网红打卡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接待床位1000个,把乡村研学、旅游运营得更有“乡野味”。

依托“产业+”联营模式,全面推进完成1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未来的乡村振兴,会是什么模样?站在新的起点上,大木村已经有了更高的期待。

来源|贵阳网

编辑|赵子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