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埔县社区矫正基地,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虽然他们触犯了法律,但是在遵守相关监督管理规定的前提下,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生活和工作,他们就是社区矫正对象(以下简称“社矫对象”)。

社矫对象主要为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人员。社区矫正通过监督管理、教育帮扶,促其在社会化环境下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悔罪意识,消除重新犯罪因素,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如今,社矫对象穿上红马甲,参加志愿活动,或是聚精会神上技能培训课,以期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颁布实施4周年。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罪犯“又犯罪”比例,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做好社矫对象教育帮扶工作,助其回归社会,大埔县正在探索有效路径。

刚柔结合

制订个性化教育矫治方案

“我被学校录取了!”前段时间,社矫对象小吴发来的一条信息,让大埔县社区矫正基地的工作人员开心不已。

此前,未成年人小吴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缓刑二年,而后成为了社区矫正基地的入矫一员。

回想起刚接触小吴的日子,大埔县社区矫正基地负责人蓝小珍仍历历在目。“他比较敏感,刚到这边时情绪也很低落。”彼时,蓝小珍时常找小吴谈心,了解他的内心动态。

事实上,针对未成年社矫对象身份特殊、心智不成熟、思想不稳定的特点,社矫基地突出人性化管理。“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加强未成年社矫对象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治和帮扶救助工作。”据蓝小珍介绍,基地通过针对性教育辅导、“一对一”帮教谈话、走访等方式,给未成年矫正对象以关怀和温暖,帮助他们树立改过自新的信心,培育社会责任感。

在定期走访未成年社矫对象的过程,工作人员得知小吴因考试成绩排位靠后,在广东春季高考招生录取填报志愿环节难于抉择、一筹莫展。社区矫正基地和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专业社工纷纷伸出援手,帮助他解决志愿填报问题。

在众人的努力下,慢慢地,小吴发生了转变。放假回家后,他会积极参加社区矫正基地组织的公益活动。“我一定会遵守法律法规,珍惜上学的机会,早日回归社会,回报社会。”小吴说。

“社区矫正是做人心的工作,需要更多耐心。”在大埔县司法局社区矫正股负责人罗安辉看来,社区矫正是通过适度监管和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让社矫对象可以顺利回归社会,“关键要做到刚性执法与柔性帮扶有机结合。”

基于此,大埔县司法局层层排查社区矫正风险隐患,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联合社区矫正基地等相关机构,对部分生活有困难的社矫对象做好相关教育帮扶工作和心理疏导,同时加强走访,关注社矫对象的生活动态和思想态度,加强信息化核查频率,避免出现脱管、漏管等现象。

根据社矫对象的个性特点、工作生活实际,社区矫正基地制定个性化教育矫治方案,对心理有波动、生活有变化、工作有调整的社矫对象及时调整管理类别和矫正方案,并通过心理辅导帮助社矫对象消除犯罪心理。

组建服务队

社矫对象化身“爱心使者”

去年12月,大埔县司法局、大埔县社区矫正基地联合各镇司法所组织社矫对象学习宪法知识并开展“法护未来·与法同行”普法宣传活动。

社矫对象以普法宣传志愿者身份和基地社工一起,积极向过往群众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并深入社区、街道、商铺进行宣传,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读本和宣传折页。

“以前因不懂法而犯法,现在学习了法律知识,知道遵纪守法,更懂得服务社会的重要性。”社矫对象林某说,协助开展普法宣传的同时,他身临其境增强了自身的法律意识。

在蓝小珍看来,从违法者变普法者,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社矫对象自省、自悔、自改。社矫对象容易因“特殊身份”产生自卑、自闭甚至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和行为,如何让社矫对象从互帮互助的关系中获得正向肯定和鼓励,找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信心,增强社会归属感,是社区矫正基地要做的必答题。

为此,大埔县社矫基地成立“启明”志愿服务队,通过鼓励、引导全县在管矫正对象全部转化为公益活动志愿者,让社矫对象从尴尬身份向“爱心使者”身份转变。

今年3月12日,大埔县社区矫正基地以植树节为契机,组织7名未成年社矫对象参加植树公益活动。

植树现场,大家一起挖坑刨土、扶树填坑、提桶浇水,体会劳动的快乐和价值。基地社工与未成年社矫对象交流沟通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鼓励他们重树信心,顺利度过矫正期。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奉献。“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社矫对象为家乡建设、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激发积极生活的热情,树立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罗安辉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埔县社区矫正基地组织开展社矫对象集中教育学习28场884人次,开展公益活动28场877人次。

加强培

拓宽就业渠道助力融入社会

“收获满满,不仅学习到了短视频的制作技巧,也激发了我们从事视频剪辑相关工作的兴趣。”社矫对象小刘说。

今年5月,大埔县司法局、大埔县社区矫正基地、大埔县风向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梅州市创新传媒有限公司举办了两场“赋能新业态·提升新技能”自媒体制作培训活动。

培训活动上,主讲人着重教学视频内容创作、视频剪辑基础等内容,以案例为主导,通过现场实操方式帮助社矫对象快速掌握短视频拍摄和剪辑技能。

另一边,在去年11月,大埔县司法局、大埔县社区矫正基地联合大埔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大埔县博雅职业培训学校分别在大埔县社区矫正基地和高陂司法所举办了两场“掌握护理技能·呵护长者健康”养老护理培训活动。

助教详细讲解老人身体评估、轮椅使用、按摩护理、翻身拍背、如何预防压疮等多个日常护理要点,并将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相结合,亲自示范并在现场解疑答惑、纠正细节,帮助社矫对象更有效地掌握正确的操作要点,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和掌握技能的程度。

组织社矫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提升社矫对象职业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大埔县以“提升职业技能,实现自我价值”为宗旨,不断拓宽大埔县社区矫正就业安置渠道。

近年来,大埔县社区矫正基地开展多场次技能培训,增强社矫对象综合技能。其中,组织113名社矫对象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和消防培训演练活动,组织276人次参加心梗突发和意外溺水事件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实操培训活动,组织270多人连续两年参加培训客家美食烹饪实操学习活动等,提高社矫对象的职业技术水平。

同时,基地还结合未成年社矫对象的就业问题,推荐他们参加汽车修理、家电维修、烹饪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使其解矫后能更好地就业。面对就业存在困难的社矫对象,基地社工为其分析就业方向,提供就业信息,衔接就业资源,协助社矫对象重新就业。近三年来,基地共协助重新就业社矫对象35人。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