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保护日志里,一定记载着40年前的这一天——

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联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首都单位,共同发起“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启社会集资修复长城的先例。

一声召唤,应者如云,全国乃至全球华人保护长城、修复长城的热潮由此掀起。

光阴荏苒,回首再看,长城保护利用日渐完善的四十年,也是中华民族矢志复兴、奋勇前行的四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跨越两千多年,纵横两万余公里”。这条横穿戈壁、翻越千峰的长龙,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一半,堪称全球史上规模最为宏巨的人类作品。

在漫长的岁月里,作为军事防御工事存在的长城,为古代中国提供了稳定环境和保护屏障。

时至近现代,当中华民族进入最危险的时候,古老长城同样经历了战火硝烟,见证着铮铮铁骨。“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旋律和呼号,如今听来依旧震撼人心。

岁月雕琢,沧桑磨洗。长城以砖石之躯,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不曾坍塌,也不会被摧毁的精神长城。这道长城,守护着家国田园,守护着神州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对于这样一处独一无二的文化遗存,后来人理当精心守护、传之后世。

古人修筑长城难上加难,今人守护长城同样不易。克服文保资金匮乏的现实困难,不过是千头万绪的问题之一。

修筑保护长城应当遵循怎样的理念与标准?如何从建筑遗存中破解古人的智慧密码并加以应用?应当如何建立起长城保护机制?……在这项系统课题之下,技术的、文化的、法律的问题相互交织,呼唤更细致的求解,考验更高超的智慧。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不断探索守护长城的新法子。从修旧如初到修旧如旧、整旧如残,从保护修缮到边考古研究边修缮,从尺量目测到高科技手段有效融入,从立法空白到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热忱守护之心依旧坚定,实践探索与理念更新相互促进,蜿蜒巨龙更安然地栖身华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望长城内外,忆峥嵘岁月。于古老城墙极目远眺,神州大地早已换了人间。

曾几何时,长城脚下的小村庄,因山多地远,深陷贫困。与天下雄关同名的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村,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后进村、低收入村。

如今,长城IP成为最大的金山银山。村民们或搞休闲旅游、或搞特色种植、或搞文创潮玩,“长城+文旅”“长城+乡村振兴”的新故事,让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一个个小康村串成了“珍珠链”。

长城,一头连着文化之“承”,一头连着发展之“成”。这样的发展故事,发生在长城脚下,也发生在更广阔的地域。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从渤海之滨到河西走廊,长城仿若“画轴”,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图景徐徐铺展。

观之于宏,发展篇章波澜壮阔;察之于微,亿万个体命运与长城错落交织。乡亲们当起了长城保护员,摄影师记下长城的朝朝暮暮,修复工程师忙碌奔波甘之如饴……“我和长城的故事”,恰是伟大变革和发展奇迹最生动的微观注脚。

光阴流转,山河焕新,在长城连接着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之中,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四)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亦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在对外交往历程中,这个古老意象一次又一次惊艳亮相。

1987年,中国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简单八字,彰显着彼时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坚定决心。

1990年,中国首次承办亚运会,会标图案中,除亚奥理事会会徽中的太阳光芒外,便是以雄伟的长城构成的“A”字。

2008年,中国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古老城墙为背景,“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的旋律热情唱响。

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开场短片中,惊蛰之际长城蜿蜒群山生机勃勃;大雪时节,“雪龙”群山飞舞尽显自强不息。

长城是地理的坐标,是时光的刻度,也是时代的缩影。国之大事,总以长城为“媒”,最直观地展现着长城图腾的分量。而与之共同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东方古国,是更加开放进步、自信昂扬的新中国。

国力的升腾和托举,提振着国人的精神与心态。从喜迎四方来宾的自信胸怀中,从分享传统智慧、发展成果的坦荡大方中,我们读懂了“更好的中国”,看到了“更好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

古往今来,任何民族的发展与振兴,归根结底都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的。

发展,从来不只是物质概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必须表现在文化复兴上。

“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不只意味着传承历史遗产与文化记忆,同样拥有着激扬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更加艰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更加繁重。迎击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没有一股子精气神,又如何能够行至更远的历史方位?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度、辽阔的土地上,孕育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伟大的文化。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滋养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获取“日新又新”的能量密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前方就必然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前景。

(六)

曾三次来华的泰戈尔这样描述中国的长城:因残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映射着古老的国度。

罗素从蜿蜒长城中读出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挠的刚强伟力,以及无与伦比的精神凝聚力。

雄关漫道,砥砺征途。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爱国情怀,在这里代代传承。中华民族的坚强崛起与伟大复兴,也必将在这里得到见证。

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