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在宋家庄镇宋家庄村一间就业工坊里,由脱贫户组成的打包团队正在将特色扶贫产品打包发货。

走进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广源玻璃制品厂,车间内热气腾腾,在拉丝、吹胎、撕口、封底等环节,来自附近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工人们埋头忙碌,赶制一批批花瓶订单。

车间里,记者见到了总经理李洪斌,当问及从“小作坊”发展到大型玻璃制品企业的秘诀时,李洪斌脱口而出:“一个字,敢!”

如今,“敢”这个字也体现了整个蔚县在面对挑战和机遇时敢于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个地理环境复杂,被恒山、燕山、太行山三山环绕的县城,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底,蔚县翻过这座“贫困山”,圆满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全县47000户95104人稳定脱贫,253个贫困村出列。

近年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个首要任务,蔚县聚焦“脱贫群众”稳岗就业、“脱贫产业”提质增效以及“脱贫地区”文化赋能等重点工作,通过开办“零工市场”、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人才队伍等方式,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稳岗就业巩固脱贫成果

“今天主要来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周末可以兼职的工作。”日前,在蔚县零工市场乡村招聘会代王城镇招聘现场,阳眷镇西堡村脱贫户邢志冬来到这里咨询用工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蔚县就业服务中心于2023年成立蔚县零工市场,其主要职能之一是为脱贫群众提供长期、短期临时工作岗位信息。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村、社区基层,实现面对面服务,让每一位脱贫群众都有机会找到心仪的工作。

“之前都是自己找活干,这儿干两天,那儿干两天。”正在北京工作的涌泉庄乡卜北堡村脱贫户王永来告诉记者,今年3月,他经零工市场介绍到北京从事环卫工作,每个月工资在4600元左右。“现在对这个收入很满意!”王永来说。

近年来,蔚县零工市场深入挖掘岗位,走访调研本地与外地多家用工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与北京、天津、廊坊等周边地区实现岗位资源互通共享。蔚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刘鹏介绍说:“我们提供的岗位从传统行业到新兴业态,从技术人才到普通工人,涵盖机械零件制造、家政服务、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为用工单位和就业人员搭起便利桥梁,实现就业供需‘快速匹配’。”

据悉,今年上半年零工市场通过各种招聘活动帮助34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清晨,黄爱平骑着电动车,十分钟后抵达了现在的工作单位,一家美容理疗推拿店,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今年年初,她报名参加了由县就业服务中心主办的免费中医康复理疗培训班。“学了将近半个月,掌握了一些康复技术,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以前干销售时,每天早晚奔波,业绩不好的时候根本拿不到多少钱,现在上下班时间固定,每个月大概有3000块钱。”谈起如今的变化,黄爱平很是满足。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基。蔚县人社局坚持“培训促就业”工作导向,充分发挥技能培训作用,围绕“六大产业”以及县域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实用技术”“企业订单+岗位技能”两条主线为导向,分类施训,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进一步拓宽脱贫群众就业门路。自2024年4月1日以来,全县共开设培训80个班次,培训2970人次。通过扎实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2723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31505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数的101.6%。

消费帮扶助推产业升级

“最近线上订单非常多,尤其是我们蔚县的麻酱鸡蛋受到大家热烈追捧。六月份的销售收入达到23万元。”日前,蔚州良品·消费帮扶生活馆的员工张润梅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向记者介绍。

如今,蔚州良品·消费帮扶生活馆通过“线上+线下”模式,销售蔚县及张家口地区的特色帮扶产品,以及脱贫户自产的手工艺品。

“基于消费帮扶馆,我们带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脱贫群众增加了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消费帮扶馆的创办人郭建华说。

包装,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郭建华有一支由当地脱贫群众组成的专业“打包团队”,蔚州镇东七里河村脱贫户张秀萍就通过培训成为了其中一员。

张秀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这份工作为她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从我们家到这里大概10多分钟,有活我就过来,一个月在这里能挣1000多块钱,再加上每个月的残疾人补助,日子比以前踏实多了。”张秀萍一边打包一边向记者介绍,“大家都知道我身体不太好,活多的时候其他人都来帮助我。我相信只要好好干,生活会越过越好。”

目前,消费帮扶馆经营的农特优产品将近500种,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1000余户脱贫户累计增收200万元以上。

蔚县常宁乡范家堡村的小好小干果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杏仁、开口杏核、花生等坚果炒货系列产品研发、加工和销售的河北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范俊峰是企业总经理,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帮助本地脱贫群众发展杏扁产业,实行订单式收购,无偿为全乡杏扁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间接带动脱贫群众2980户增收,户均增收8000余元。

范家堡村脱贫户范进玉今年72岁,是小好小干果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公司保洁和安保工作。“以前我是做包装的,年纪大了,公司就把我安排在这个相对清闲的岗位。每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收入。”说罢,范进玉便带记者来到他的宿舍参观,“这屋有10多平方米,住宿条件非常好,每天食堂打饭,一个月基本没啥开销。”

目前,杏产品深加工已成为全县带动能力最强、开发前景最好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据了解,蔚县年产杏核1000万公斤,全县有杏产品深加工企业近300家,每个企业都需要有大量开口工、烤制工等,带动全县近万名脱贫群众就业。

“近年来,蔚县不断提高杏扁、小米及杂粮等特色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益海嘉里等17家省市龙头企业通过经营主体带动全县6814名脱贫户、监测户人均增收2900元。”蔚县副县长杨建章说。

“非遗”传承赋能文化振兴

剪纸居然不是“剪”出来的?

“蔚县剪纸工艺的手法不是‘剪’,而是‘刻’。”近日,剪纸侯剪纸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张丽萍告诉记者,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工艺。

体验中心的二层,一位位手艺人在案桌前按照剪纸工序,专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我负责的是‘刻’这道工序。”手艺人周亚秋说,他是南张庄村的一位村民,从事这项工作已有28年,现在一个月有5000元收入。

灯光下,周亚秋手上的刻刀灵活翻转,伴随着轻微的“沙沙”声,图案在纸上跃然而出。

“纸非常厚,大概有30多张,需要一些技巧。”周亚秋接过刻刀,记者看到他的双手布满老茧。“这张剪纸作品需要用两个月时间完成,现在年轻人很多都不愿从事这项工作。”言语间,周亚秋有些担忧。

如何更好地传承剪纸艺术,福之也剪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80后剪纸艺人周利伟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蔚县剪纸完成了从民俗到家居饰品、礼品、艺术品的多次跨界,祖辈流传下来的这项民俗现在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在蔚县,有像周亚秋这样的老手艺人,也有像周利伟这样的年轻传承人,新老两代手艺人共同守护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蔚县的剪纸艺术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为培养后继人才,蔚县将剪纸传统工艺纳入职业教育,‘传承人+基地+学校’的发展模式已经在蔚县扎根发芽,并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已培养剪纸人才1000余人。”蔚县文化馆馆长吴宏林说。

目前,全县已经形成28个剪纸专业村,剪纸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产值突破3亿元,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剪得云开幸福来。剪纸这项古老的传统手艺,不仅是蔚县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抓手。

“我们围绕剪纸产业打造了‘企业+培训基地+脱贫户’的利益共同体,引导脱贫劳动力居家从事手工艺制作,有效解决脱贫人口就业需求。目前,全县从事剪纸行业的脱贫群众约有500人,脱贫群众年均每人增收3000余元。下一步,蔚县还将深入发掘特色地域文化,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持续擦亮蔚县特色文化名片。”蔚县县委书记刘瑞格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