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桥区工人新村北村街道积极探索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以北东社区为试点,创新实施“135”晓妍基层治理工作法,驱动治理直通车、志愿大篷车、成长大风车“三驾并驱”,全面激活群众共建共治热情,打造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北村样板”,先后荣获“山东省绿色社区”“山东省全民健身最美社区”等近二十项省、市级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东社区党委坚持强化党建引领,突出数字赋能,统筹整合资源,构建“一网到边、一贯到底”的红网体系,让基层“末梢”变治理“前哨”。

一是明晰“组织网”。强化党建引领,按照“支部建在网格上”原则,建立6个居民网格,延伸细分38个楼栋微网格,按照“1专职+N兼职”网格员负责制,配强86名网格员,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微网格”治理构架,精准赋能基层治理“一网统管”。

二是搭建“智慧网”。开发上线“智慧社区”网格化平台,扩容党建引领、应急指挥、矛盾排查、城市管理、智慧物业、经济运行等6大板块、36项服务功能,链接“北村小管家”,“一格一码一键”直通民生需求。今年以来,接收处置平台诉求361条,其中,源头化解、消除隐患67处,排查解决矛盾纠纷32起,12345市民投诉热线投诉率减少60%。

三是织密“服务网”。整合社区空间资源,建构了以“幸福邻聚里”为核心品牌的9大服务场景,打造了邻里会客厅、幸福食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成长驿站、红色物业、综合治理中心、睦邻公园,形成高度集成的“15分钟缤纷生活服务圈”,涵盖邻里交流、阅读学习、饮食、事务、纠纷、医疗、健身、养老、托育等生活配套需求,形成多场景多功能的公共服务与公共活动空间,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场景的缤纷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东社区党委聚力放大党建联盟整体效应,探索“四个一”党建联动机制,做实党建“零距离”凝心行动,实现志愿为民新常态。

一是充盈“一张清单”。社区党委建立“手拉手”工作机制,聚资凝智辖区驻地单位、“双报到”单位、志愿者队伍,共建盟友达31家,充实供需清单,增加“公益课堂”“医疗康养”等民生服务项目18项。今年以来,开展楼道美化、公益大集、环境治理、义诊、义剪、结对帮扶等各类活动50余次,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二是壮大“一支队伍”。充实“北村一家人”志愿服务阵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31支,志愿者1600余人,辖区党员、匠心北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全方位擦亮街道志愿旗帜,开展科普讲座、读书会、八段锦操、舞蹈课、声乐教学等“志行北村”公益行动58场次,以志愿活动引领文明新风。其中,新业态“新力量”志愿服务队,223名“外卖”“快递”小哥担当“社情前哨”,解决消防通道占用、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129件。

三是创新“一种模式”。推行实践志愿“幸福币”兑换机制,社区、商户、居民三方参与、良性运转,结合先锋党员、文明实践等形式,志愿者以志愿服务取得“公益效益”+“奖励效益”,商户以提供服务获得“公益效益”+“经济效益”,良好的公益生态引领辖区文明新风。目前,已有40余家辖区业户入驻,可兑换服务达68类。

四是育强“一支基金”。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基层慈善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成立“凌峰公益基金”,调动居民与驻地企业参与共治共管积极性,提升社区“造血”功能,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实施“爱眼计划、暖心计划、种子计划”等服务项目,陆续启动了“银龄理发”“幸福食堂”“夏日妍学堂”等公益行动,逐步形成以社区基金为纽带、协同联动为方式、慈善项目为核心、专业服务为支撑、多元参与为保障的公益发展实践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东社区党委积极构建全链条、全周期、全龄化成长空间,充分借力党建资源、本土资源、文化资源等“阳光雨露”,精准滴灌+深耕细耨,保障党员群众、妇女儿童、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向阳生长。

一是聚合红色党建“资源链”。打造红色阵地,做活社区党校“一站式”教育“综合体”,联动辖区四家红色教育资源单位,构建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四种精神”现场教学路线,年均培育党员4000余人次;擦亮文化阵地,立足工人工业文化,打造“印象·工人新村”文化展览馆,展现天桥工业发展的高光时刻和工人新村的历史变迁,传承工匠精神,年均接待参观3000人次;筑高师资阵地,配强“专业化、多元化、本土化”百名师资队伍,举办“党建+技能”融合课堂,年均提供400个课时。该阵地被评为“首批济南市市级党校样板校”“济南市党员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二是擦亮一老一小“特色链”。拓建1000㎡服务场所,链接辖区6000㎡服务阵地,全方位供给“一老一小”特色服务。一是开办儿童成长营。联合济南市青少年宫五一分宫等4家单位成立“校外教育联盟”,开设青少年儿童“益”路同行四点半公益课堂、寒暑期公益课堂,招收新就业及家庭困难群体子女,提供作业辅导、艺术培养等服务,解困特殊家庭80余户,护航帮扶20余名困境、留守儿童。二是搭建“幸福邻聚里”。做活“社区老年大学”“科普大学”等学习教育载体,开设声乐班、舞蹈班、养生讲座等课程,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建“小巷医生”服务队、银发互助服务队等志愿队,开展老年体检、爱心配送、代理代办、理发康健等服务,参与互助服务群体700余人。

三是延伸成长成才“培育链”。聚焦基本任务夯基铸魂,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置政治理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时政热点等7项课程;聚焦能力提升赋能成长,设置招商引资、应急处置、公文写作、服务群众、就业培训等专题15项课程;聚焦本土特色圈粉引流,编制《印象工人新村》党校电子课本,筹备《北村的三件喜事》《“黄河车”驶来,一举改写“缺重”历史》等本土党课50余堂;聚焦追梦青年提灯引路,开设“青年夜校”,设置视频拍摄、形象管理、手工制作、艺术欣赏等8项课程,为社区青年畅通交流平台,碰撞活力生活。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孙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