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在郭沫若、吴晗的强烈要求下,国家同意了挖掘万历皇帝的陵墓,在打开棺材后,万历皇帝的龙袍遇见空气后,慢慢变黑,一些珍贵文物也受到了伤害,自此以后,国家再也没有主动发掘帝王墓。
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国家对于考古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太多,人员设备也跟不上。郭沫若作为当时的历史研究所所长,对历史文化有着极大兴趣,所以对考古很是积极,他想要从那些陵墓中挖掘研究古代的文物古迹,揭开古代的秘密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郭沫若培养了一大批考古人才,在他感觉一切都准备好后,就和吴晗联名提议挖掘长陵,当时有人反对,认为他们现在没有那么严谨的技术,贸然开挖可能会有不良影响,可惜他们没有听劝,最终在他们的强烈申请下,上面终于批准下来。
郭沫若他们十分兴奋,这是新中国开始后第一次陵墓考古,有可能在里面找到自己一直想要研究的《永乐大典》,抱着这种想法,郭沫若等人兴高采烈的拿上工具就去寻找陵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时组成的考古团队并不像现在这般专业,在山脚下打转了许久都没有找到陵墓入口位置,在这段时间,他们幸运的碰到了定陵,发现一直找不到长陵后,于是就有人提议要不然先挖个小的看看,郭沫若将目光放到了定陵墓身上。
定陵墓是万历皇帝的陵墓,作为皇帝,他的陪葬品肯定少不的,里面可供研究的东西一定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找到定陵的入口后,考古队直接大刀阔斧的开挖,他们没有太多讲究,完全是凭着感觉往下挖,直到挖到陵墓门,他们也完全没有考虑到底下的东西存了几百年,完全接触不到上面的氧气水分阳光之类,如果贸然挖开会发生什么意外,谁也不知道。
考古队兴致勃勃地将陵墓大门打开,里面堆放的陪葬品让他们激动不已,珍贵的珠宝字画,锦衣玉带数不胜数。
人们一拥而上,想要探索古代帝王的秘密,跟着他们一同进去的还有无尽的空气,就在他们不断赞叹东西保存完好的时候,一些珍贵字画在接触到空气后,很快就变得脆弱不堪,手一碰就成了粉末。
起初并没有人在意,只是想着将东西赶紧带出去,很快他们发现了这种现象,想要阻止,但为时已晚,里面的东西一接触到阳光和氧气就开始腐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考古现场混乱不堪,出土的三千多件古物,大部分都因为保存不当而受到损害,有的当场灰飞烟灭,就连万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都失踪不见。
等到事情传开,所有人都痛心不已,这次考古对历史界来说是个重大损失,虽然有些文物被带了出来,但是当时没有进行正确的后续保存,导致定陵墓出土的文物都有所毁坏。
经过这次考古的教训,意识到现在并不适合挖掘陵墓,不然文物都无法完好保存,于是发布通知禁止考古人员轻易开挖皇陵。
郭沫若在打开定陵墓后并没有私心,他还想探索更多皇帝的秘密,于是还申请过挖掘武则天或唐高祖的陵墓,他的这个提议遭到了强烈反对,郭沫若叹息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不能再打开帝王陵墓,但郭沫若对于历史和考古很是热爱,他还参与了其他一些古墓的发掘工作。可惜定陵被发掘的太早,大量的文物古迹都没有好好保存下来,如果迟几年再开挖,后果可能就大不一样。
古代陵墓是挖一座少一座,其中对于皇陵的探索更是慎之又慎,即便现在考古技术已经大幅度提升,保存文物的方法得到了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重要古墓来讲,还是会有一定风险,所以像秦始皇陵这样的帝王墓就没有进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