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由“御马刨泉”的美丽传说而得名。常住人口52.4万人,有汉、蒙、回、满等4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53万人,占全区人口的12.33%,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近年来,玉泉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引导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积极打造互嵌式示范引领试点。通过打造互嵌式试点单位,提高全方位嵌入发展能力。打造兴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区和长和廊街道大召社区为呼和浩特市互嵌式试点社区,兴隆巷街道俪城社区、中央民大附中呼和浩特分校、草原红太阳公司成功入选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互嵌式发展试点单位。

兴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区的“枫桥工作经验”和俪城社区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受到各族群众的好评。积极发挥“红石榴驿站”作用,坚持把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在原流动人口服务站的基础上升级为“红石榴驿站”,并实现了社区全覆盖。

明确了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及“三必清、三必谈、三必帮”长效服务法,完善流动人口台账和服务记录台账,常态化为流动人口服务。同时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玉泉区红石榴服务站”,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99.8%,354个事项纳入综窗受理,914项便民服务“周末不打烊”,“双随机一公开”覆盖率超过90%,在各方面提供同城无差别服务,帮助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将社区建设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阵地。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讲堂”“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会”,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整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各类志愿队伍和服务组织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辖区各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志愿者队伍、离退休老党员、包联单位等力量,实现多方联动、各领域融合共抓创建。

积极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以上。实施好“五万大学生留呼专项行动”,吸引更多青年人才留呼发展。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推进1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加快构建“一刻钟”为老服务圈。扎实推进双拥共建,做好退役士兵、随军随调家属安置,不断提升优抚帮扶、就业创业、权益保障等服务水平,争创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利用文旅事业传递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讯息。在民族团结与文旅融合方面,围绕“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旅游+研学实践”等主题,科学规划7条旅游路线。

发挥好文旅、融媒体中心等部门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旅活动和宣传报道全面融合。深入挖掘昭君文化内涵,先后推出了行走式街景舞剧《昭君出塞》、沉浸式街景剧《千秋昭君塞上情》、《万里茶道万里情》等系列文旅实景演出活动,多角度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佳话,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玉泉区委宣传部供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