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5日下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春路院区急诊科,一名中年男子就医期间心脏骤停,医护人员立即启动心脏骤停院内抢救流程,对患者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2分钟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被成功救回。
患者心脏骤停 医护人员火速施救
王先生今年52岁,因头痛于7月5日下午就诊于大医一院长春路院区急诊神经内科。14时50分许,正在等待化验结果的王先生突然意识丧失,倒在椅子上。正在巡视的急诊护士曲秀梅、魏宁立即发现患者异常,即刻查看患者,发现其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面色青紫,判断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同时启动心脏骤停院内抢救流程。
急诊内科医生芦志丹、急诊外科医生程越就地组织抢救,急诊护士逢时接替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急诊科其他护士分别准备除颤仪备除颤、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抢救药物、准备转运平车。经过急诊团队持续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大约2分钟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生命体征恢复,并逐渐恢复意识,生命体征平稳。
随后,患者被转运至急诊抢救室,由急诊神经内科接管患者进行后续抢救及治疗。17时30分患者被安全送入神经内重症科继续治疗。为感谢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家属事后特意为医院送上一面锦旗。
生活中遇到他人心脏骤停该怎么做?
记者从该院了解到,心源性猝死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病因,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内环境紊乱、外伤等也可以引起心脏骤停。在我国,院外心脏骤停的发病率约为95.7例/10万人,大约79.2%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在家里。那么在生活中遇到他人心脏骤停的情况,该如何应对?
据了解,当心脏骤停发生后,快速识别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突然意识丧失是心脏骤停最显著的表现,当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同时出现呼吸停止,或出现缓慢的不规则的叹气样呼吸,就可以判断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经过培训的人员或专业的医务人员可同时在短时间内快速判断是否存在大动脉搏动,进一步确认心脏骤停的发生。识别判断的过程一定要迅速,通常不超过10秒钟。同时,不应以是否存在瞳孔放大作为判断心脏骤停的依据。
发生心脏骤停后最初的数分钟(特别是黄金4分钟)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当识别出患者心脏骤停,要快速启动心脏骤停抢救,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快速除颤是关键。要将患者放置于硬质平面,取平卧位,在胸骨中下1/3或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两手掌跟重叠,用力且快速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次为100-120次/分,充分按压、充分回弹、保持节奏、手不离胸,可两人或者多人适当轮换,尽量减少按压中断。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要立即呼救、寻求帮助,包括拨打120、让其他人寻找AED(可通过手机App或者小程序),快速除颤。经过培训的人员或专业的医务人员,可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者其他形式的呼吸支持。
此外,当患者突发意识丧失时,可能发生严重的外伤,特别是头外伤,需要目击者及时为患者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在抢救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目击者需要注意判断事发环境是否安全、是否适宜进行抢救。如果环境危险,需要将患者转移到相对安全的环境或者组织建立相对安全的环境进行抢救。如果不能明确判断自主心跳恢复,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不要轻易放弃抢救,不要轻易停止心肺复苏。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