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昌云

说到大理州宾川县,可能一般人不知道是啥地方,但说到宾川的特产,如水果柑橘、葡萄和蔬菜,那就令人一“尝”倾心了。

宾川县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年均日照时长达到2719小时,形成了独特的立体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为宾川发展水果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该县荣膺中国的三个“乡”——“中国水果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柑橘之乡”。

宾川县地处金沙江南岸的干热河谷地带,国土面积25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13万,有耕地面积54.71万亩、园地54.03万亩,是全国县级规模最大的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和晚熟柑橘优势产区。

以2023年为例,宾川全县以葡萄、柑橘为重点的水果种植面积达37.06万亩,实现产值86.3亿元,实现了“人均1亩水果、亩均产值2万元以上”,冬早蔬菜种植面积达18.24万亩,实现产值25亿元。全县果蔬出口总额达23.3亿元、增长51.2%,出口额连续5年位列全州第一位。全县农业总产值150.22亿元,位列全州第一位,全省第四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昌云 摄

也就在2023这一年,宾川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810元,高于全州、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如果只是说宾川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环境,那是上天对人的恩赐,但利用这种恩赐建设了一支以农业生产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工人队伍,那就是全县工会、产业、党政各方积极努力的结果。

据宾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丁益军介绍,宾川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把培育高素质的“果业新农人”作为重要抓手,注重发挥企业和农业产业工人的主体作用,采取“专家带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带企业,企业带农户”的“三带模式”,从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水果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出以铁余斌、张冬梅、曾靖宇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的‘场长型’复合类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000余人、农业经纪人5000余人、培育出水果产业技术能手7700余人,带动15.8万人就业,走出一条小农户与适度规模经营相衔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023年,全县以葡萄、柑橘为主的特色水果达37.06万亩,产值86.3亿元,”他说,“实现了‘人均1亩水果,人均水果产值2万元’的目标,成为全县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据他介绍,宾川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引领型’专家、农技人员带动,培育‘复合型’场长、抢抓机遇平台,培育‘产销型’经纪人、推广实用技术,培育‘田间型’产业工人等路径培育产业工人,建设产业工人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昌云 摄

县总工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主席白树海具体介绍了以上8条路径的由来。

他说,宾川县制定出台了《宾川县人才服务建设世界一流水果之乡的十条措施》和《宾川县果业新农人产才发展“一县一品”实施方案》,加大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采取‘政校企’合作方式,先后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上海交大教授王世平、上海交大教授张才喜、华中农大教授伊华林等7个专家工作站,加强葡萄、柑橘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与云南农科院合作建立了水果加工研究所宾川分所,与深圳市鑫荣懋果业公司合作建成葡萄品种改良中心,成立大理州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小院’暨云南宾川葡萄科技小院及金牛镇葡萄研究所、纳溪河葡萄研究所、老铁苗木中心等一批民营科研机构。培育出葡萄专家刘凤弼、柑橘专家姚宝芬、植保卫士何建群等一批本土优秀高层次人才,组建‘宾川县农技专家人才库’,也就是‘宾川县农业产业工人培训师资库’,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引领全县水果产业发展思路创新和技术进步。”

“依托县镇两级41个农技推广机构、300余名科技人员和企业技术骨干,建成全国劳模张冬梅创新工作室、何建群白州工匠创新工作室等省州县涉农创新工作室11个,组建7个专家组、89支专业服务队紧扣农时节令,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整合资源力量,以专家下田开设“田间课堂”录制短视频、网络科普直播答疑活动等形式创新开展农业科技知识网络宣传服务,实现农业信息的快速传播,“通过科技人员的带动,培育出以铁余斌、张冬梅、曾靖宇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场长型’复合类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000余人,建成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5个,县级以上龙头企业3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48个,农业庄园29个、家庭农场229个。”

“现代社会,好酒尤其害怕巷子深,”白树海说,“因此,培育‘产销型’经纪人十分重要。”

他说,“宾川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区域性果蔬集散分拨中心建设,组织开展外贸及税务知识培训,全县培育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60户,外贸出口人才倍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昌云 摄

2024年1至5月,以葡萄、柑橘为主的水果出口4.29万吨、出口额4.31亿元,占全县进出口总额的79.19%。抢抓电商机遇,多次组织电商企业参加省内外产品推介展销会、名特优产品直播活动、农特产品直播带货PK大赛,培育出线上销售企业140多户和微商3000多名,在各电商平台开设店铺3477个。以柑橘、大蒜、贡菜、葡萄、石榴等果蔬电商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33亿元,“培育出‘产销型’水果经纪人5000余人,涌现出以热宝果蔬晏林英(年销售农产品5000万元)、果农爸爸袁晓薇(年销售农产品2000万元)、二逗先生李苏武等为代表的农村电商精英,助力农村青年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产改的重要内涵是培育技术工人,宾川采取的方式是推广实用技术,培育“田间型”产业工人。

“宾川坚持把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建到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建成农业产业工人培训基地6个,组织编写了《葡萄绿色生产技术》《柑橘绿色生产技术》《贡菜绿色生产技术》等乡土教材10余种,加大农业产业工人培训力度,连续3年开展果树修剪、装箱等‘果业新农人’系列竞赛活动,培育一大批‘田间型’水果产业工人,共涌现出‘嫁接工、修剪工、修果工、叉车工’等各类能手7700余人,直接从业人员7万人,带动就业15.8万人。”

探索出“家庭式”“承包制”“候鸟式”等务工模式,据统计,全县约13万宾川本地人到县内大型基地(企业)开启“家庭式”“夫妻式”的“承包制”务工为主和到水果产业链上打散工为辅的务工模式,2万左右的宾川人在9月至春节前如“候鸟”般迁徙至四川、新疆、甘肃等地,开展葡萄等果树的修剪、水果的装箱、销售及水果包装生产等技术工作,月平均工资在8000元左右,远高于当地的平均务工收入。同时,还吸引了大量南涧、巍山等地7000-12000余群众到宾川务工,成为劳动力输入大县。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