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爷,我马上就到,你在床上一定别动。”一边从电动车车筐里拎出香蕉、桃子,一边接起电话,穿过狭长的老式居民楼,王柯皓直奔盛华苑二单元,熟练得就像回到了自己家。

从成都锦江区牛市口街道的爱心智慧驿站取上物资,经过转角的水果店,买些老人咬得动的水果,这条路线,王柯皓几乎每个月都会走两三次。

王柯皓是一名外卖骑手,也是成都市锦江区“小牛哥·先锋车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之一。2021年,他加入“爱心跑腿”志愿项目,与莲花社区的孤寡、独居老人结对帮扶,袁大爷就是他的帮扶对象。

三年来,他不仅带来日常所需的爱心物资,还带来属于年轻人的故事和朝气。这名来自四川南充的“新成都人”,在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中谋生活,也一次次敲开孤寡独居老人的门,照亮他们的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点对点帮扶到“忘年交”

把买来的桃子去核、切成片,端到床边,“袁大爷,这个桃比较软,容易消化。”一边说着,王柯皓打开床边的柜子,检查袁大爷的“医药袋”,“绷带又要用完了,一会儿我再去药店一趟。”

袁大爷原名袁森林,今年已经78岁的他腿脚不便,以前还能拄着拐杖、骑上代步车出去遛弯。年初遭遇车祸后,活动空间就只局限在卧室和阳台,看电视、听广播成了他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

作为结对志愿者,王柯皓每个月都会带来米、面、蔬菜等物资,也经常陪着袁大爷摆摆龙门阵、下下象棋。

“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看到他们不愿透露的难言之隐。”王柯皓告诉记者,“去年夏天,我观察到袁大爷为了减少日用开支,在包扎伤口时用的是反复使用、清洗的绷带和无菌棉垫,但是这种一次性敷料如果沾到生水会引起伤口感染,甚至造成永久性伤害。”

从这之后,每次探望,王柯皓都会在他的“医药袋”里自费补充些药品。不仅有纱布、绷带、剪刀、镊子,还有红霉素软膏、酒精等药物,“大爷的伤口特殊,需要长时间缠着绷带和棉垫,一旦棉垫和伤口接触久了,就会造成粘连,取下时伤口会很痛。”王柯皓是退伍军人,对伤口处理很有技巧,他用红霉素软膏涂在伤口周边,“这样每次更换绷带时,疼痛就会减少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感和善意是流动的,在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蔓延。随着不断接触,袁大爷将王柯皓当成了“忘年交”,而王柯皓自发提供的“服务”似乎越来越多,“袁大爷腿脚不便,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就会为他上门寄送快递;有时送外卖路过了,也会忍不住买点水果上来看看他、陪着下下棋。”

在王柯皓看来,孤寡、独居老人的生活、经济上尚有政策补助,但他们内心的孤独感难以消除,志愿者的出现,为老人孤单的生活带来一些乐趣,“每个老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同样也期待有人能给他们讲述现代年轻人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双向奔赴”

志愿者的陪伴,为独居老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变化。同时,这些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其他城市的“新成都人”,也在点对点的帮扶中,与成都悄然建立起更加深刻的联结。

在牛市口街道,像王柯皓和袁大爷这样结对帮扶的例子还有很多。“牛市口街道老龄化严重,老旧小区多,孤寡、独居老人更多。我们结合辖区内物流网点多、新就业群体多的情况,让这些快递、外卖、滴滴小哥组成了‘小牛哥·先锋车手’志愿队,与困难家庭代表结对,进行‘爱心跑腿’。”牛市口街道党群办工作人员高林雅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整个志愿服务队已经吸引了500余名配送行业的从业人员作为志愿者,为辖区的困难老人提供生活帮助,作为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的补充力量。“小牛哥”们已结对帮扶服务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2000余人次,用双腿跑出一张“爱心网”。

这座城市,正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我们在牛市口街道宏济新路设置了‘小牛哥·刹一脚’爱心智慧驿站,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以及城市工作者都能在此休息乘凉,还能充会儿电、加杯水。”高林雅表示。一组数据是,截至目前,锦江区还结合小哥行动轨迹打造了区域全覆盖的“刹一脚”驿站,目前已有41个

记者看到,驿站的生活服务区里,咖啡机、微波炉、冰箱、医药包等设施一应俱全,同时还根据不同职业的需求设置解压室。“此外,我们在驿站里设置了‘小牛’机器人,为大家提供信息查询及法律咨询服务;同时,提供观影娱乐区、图书角、爱情转角、法律维护站、刚需换电柜等设施服务,这里已经成为附近‘小牛哥’们愿意来、经常来、喜欢来的温馨家园。”高林雅表示。

红星新闻记者吕佳羽实习记者王梓棋

图据受访单位

编辑 李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