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这两个字有多重,患儿的父母是深有体会的。如果孩子不幸确诊了脑瘫,这两个字就如同千斤巨石压在了父母的心上,他们一边承受着“生命之重”,一边在拼尽全力为孩子寻求一个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住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镇宗家庄村的诚诚是一个9岁的脑瘫儿童,父亲在企业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孩子,一家人租住在镇区的公租房。虽然诚诚的生理年龄已经9岁,但是智力水平只有4岁。9年来,诚诚的父母为了他的健康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多少个不眠之夜辗转反侧却无能为力。2023年,河西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找到了他们,邀请诚诚的父母来到中医康复治疗科对设备、环境及人员资质进行了介绍,经过多方面了解,出于信任,诚诚父母同意让诚诚成为了河西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签约儿童。

初次与诚诚一家见面,家庭医生徐华发现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诚诚目光呆滞、胆怯内向,一直躲在妈妈身后抠手,不愿跟人交流,诚诚的父母也是愁容满面,病痛像乌云一样笼罩着这个家庭。

徐华医生耐心告诉诚诚父母,建议采用儿童综合发展评估系统对诚诚进行评分,根据评分进行脑针、捏脊、脑部按摩刺激等一系列的中医康复,通过语言训练、动感训练配合整体康复治疗。

第二天,诚诚父母就带着诚诚来中心进行了生长发育智力评估,通过智力、注意力、语言发育、精细运动等方面的评估,系统数据显示IQ评分只有24分,了解到甘肃省人民医院的中医康复治疗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康复中心对诚诚这样的病例有特色疗法,徐华迅速通过绿色转诊通道联系到了甘肃省人民医院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让团队康复医师王龙兄亲自陪同诚诚来到了这两家医院就诊。省级专家们给诚诚做了详细的分析评估,对徐华医生提出的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一致给予肯定和认可,建议诚诚回社区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疗方案有了,但是行动起来却千难万苦,陌生的环境、辛苦的康复训练让孩子产生了不小的“不良反应”,在做康复训练的的时候,诚诚要么要求妈妈帮他完成,要么哭闹拒不配合,几天下来,康复计划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面对这样的问题,徐华医生仔细观察发现,和诚诚正常做游戏玩耍,他的抵触情绪就比较缓和,只要让他做康复运动,尤其是有点难度的训练,诚诚立马哭闹拒绝,为此,徐华医生组织家庭医生团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化难为简,降低了训练难度,将一步分为多步骤完成;除此之外,徐华医生还为诚诚准备了各种可爱的小贴画、积木、玩具,设计了一些小游戏来锻炼他的手腕及手指灵活性,加强他的容器意识和专注力,并通过物品投掷游戏提升上肢的稳定性和耐力。适应了一段时间,诚诚不仅自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专注力有了明显提升,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真诚交流下,诚诚慢慢接受了康复运动,积极配合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不懈的康复治疗,诚诚有了明显的变化,IQ评分由刚开始的24分上升到现在的72分,性格、行为、语言表达、学习能力都有了巨大变化,目前,隔一日一次的康复治疗,诚诚变得开心轻松,现在主动要求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徐华已经是诚诚每周的必修心愿,在他的眼里,徐华医生就是漂亮的徐阿姨,每次见到徐华医生和康复中心的家医队员们,他都会像小燕子一样奔跑过来紧紧相拥,并叽叽喳喳分享自己的快乐,诚诚父母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徐华医生知道诚诚家庭的困难状况后,向中心委员会递交了申请,对诚诚的康复练及诊疗费用共计一万多元实行了全免,当诚诚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热泪盈眶。诚诚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父母赋予他生命的重量,家庭医生守护了他生活的质量。在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有爱,有暖,有希望,有着一切无法言说的美好。

“大手拉小手,共园天使之梦”,这是河西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殊人群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服务的宗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理念,为这些折翼天使及其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温暖和希望。每当说起这些,徐华医生总是说:“帮助患者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当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家庭医生的最大快乐!”

供稿:永昌县河西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辑:朱红剑 校审:郑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