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原国家体委统一发行体彩以来,体彩在中国已走过二十余年风风雨雨,体彩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即便体委发行体彩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奖也有公证人监督,依旧有不少人质疑体彩开奖作弊。

由国家体委统一发行的体彩尚且时常陷入作弊风波,更遑论兴起于90年代的“全民抓彩”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全民抓彩”,源于福利彩票的诞生,其创建初衷是为通过彩票募集社会福利公益金。

原本好心一场,因不成熟的监管机制等原因,给予了不法者行骗的机会,这便是所提到的“全民抓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全民抓彩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改革开放兴起。

国家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为顺应改革开放形势,更多还是为关爱困难群体、解决贫困地区的诸多问题,国家急需用钱。

“没钱不能使鬼推磨,不能因钱不搞工作。”

工作要搞、钱也要有,有人就提出通过彩票募集社会福利公益金的想法。现代意义的彩票起源于西班牙,早在15世纪就发行彩票,之后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相继效仿,在亚洲的发展历史较短。

彩票的兴起为社会带来了较大收益,故而提出通过彩票募集社会福利公益金后,国务院很快通过讨论,并组建了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在全国开展有奖募捐活动。

从福彩发行初衷来看,募捐在前、有奖在后,因此特意设定“返奖比例不得低于50%(2002年1月1日起)”,不过这却让许多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票发行之初,场面一度火爆。虽说是一场公益活动,又有多少人抱着做公益的态度?无外乎是想一夜暴富。

不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亦或如今,一夜暴富始终是不少人最渴望的一件事,有太多人为碎银几两劳累一生,若是能一夜暴富,将不用朝九晚六上班,更不用每月为省一点钱坐公交、挤地铁。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彩票发行给了人暴富的希望,即便中奖概率微乎其微,可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相信自己将会是那个幸运儿。

随机性给予人希望,奖池丰厚让人痴狂,越来越多人趋之若鹜,不单单是城市,城镇、乡村也有类似活动。不同于城镇,乡村起初对“抓彩”并不积极,倒不是乡村人不想暴富,而是在意买票钱。

每个人都在观望,可当第一个人掏钱买票、看结果,手足舞蹈的大喊着“中了,中了”的时候,内心便再也止不住骚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第三个,第一个村、第二个村,十里八乡传开了中奖的事,事情越传越玄乎、越传越动心。

“听说了吗?张村一穷小子中了一千元!”

“不是一千元,是一万元!”

人被骗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相信自己会成为那个幸运儿。不法分子利用这一心态,主意打在了“即开型彩票”上,所谓“即开型彩票”,类似于刮刮乐,当场购买、当场开奖。

相信不少人看过刮刮乐相关报道、视频,都知道刮刮乐纯纯找个乐子,几乎没人中过大奖,连上千的中小奖都难得一见。即便如此,不少人依旧趋之若鹜,毕竟成本不高、奖金足够诱人,万一中了呢?

90年代兴起的“全民抓彩”,火爆点便在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常理说这也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即开型彩票本就偏向于低奖、多奖,也鼓励更多人购买。

若是举办方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售票者有一定收益,购买者买个开心。

即开型彩票兴起之初,主办方出钱出力,效果还不错,总有人会顺手掏出一两元买张彩票,中了满脸兴奋、不中也不沮丧,当听说有人中了大奖,还会有所幻想。

不管是一千还是一万,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笔巨款,更何况最吸引人的是特等奖。除了现金奖池外,举办方还会设置特等奖,比如八万八现金、一辆桑塔纳。特等奖足够诱人,小奖数额也不小。

反正买票钱也不贵,万一中了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越来越多人参与,事情也变得愈发不可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两元+运气=桑塔纳

有统计表明,90年代上百万中国彩民每月都会花月收入的20%来购买彩票,热衷态度可见一斑。

有人痴之若狂,举办方心术愈发不正。

原本一场全民公益活动,开始成为有心人的敛财手段。不知何时起,这种即开型彩票奖金提高到上万元,普通奖品如锅碗瓢盆换成了自行车、电视机,真正让人疯狂的是特等奖——桑塔纳。

“两元+运气=桑塔纳。”

这是当初“全面抓彩”时期打出的横幅,还包括“2元+运气,带走八万八”等,自行车、电视机,包括桑塔纳俱都放在现场。

只要运气够好,两元就能拿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有诱人的奖金还不够,还必须足够吸引人。主办方特地将售票点选在广场、商场等地方,摆一个表演台,放上几个大喇叭,主持人不遗余力的制造气氛,一旦有人中奖,特别是中了洗衣机、自行车等,都会立马播报。

“恭喜XX中了一等奖,电视机一台!”

“恭喜XX中了二等奖,自行车一辆。”

中奖者眉开眼笑领走奖品,台下观众买票愈发热情。买第一张没中?继续买第二张,第三张,总觉得会中。

有人拿出几百元买票,或中小奖、或不中,总是与大奖差一步;有人仅仅花了两元买票,却中了电视机、自行车。

不平衡心理迅速滋生,渴望中奖的心情愈发急迫,投入越来越大,殊不知已经陷入主办方设置的圈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开票上市于1988年,曾在中国彩票界一枝独秀,之后电脑彩票普及,才兴起即开票大奖组,销售历史再创新高。

设置大奖组一方面是为了刺激市场、一方面是为了增加销售,本意还是想利用彩票的方式进行公益。上面制定好政策,落实下来终归有些偏差,偏差一大,就背离了初衷,开始用人利用大奖组敛财。

敛财方式千奇百怪,不过都离不开用噱头吸引、制造声势,最后让彩民掏钱买票,至于中不中?一切由主办方说了算。

这场骗局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宣传造势、当场开奖、暗箱操作。前面说过主办方宣传造势的手段,着重讲讲暗箱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是“全民抓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买票,一个两个没有中奖倒也无关紧要,若是成千上万的人都不中奖,难免不让人怀疑活动的公平公正性。可不管现金八万八亦或桑塔纳,都是一笔不小支出,怎么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找托!

只有大奖真实存在,才会吸引更多人。从抽奖第一天开始,举办方找的托陆续登场,或中一等奖、二等奖,也有人中特等奖。中奖的托到台上领完奖,发表一番感言之后,往往都会掀起新的高潮。

不知情的彩民看着台上的人又羡慕又嫉妒,素不知那只是主办方找的托,均被“暴富”所吸引。

原本只是打算买个高兴地彩民们,会因为不中而懊恼,一张、两张,十张、百张,现场随处可见的彩票,均化作钱流进举办方口袋。

几日下来,有人中了奖,更多人毫无所得。运气好的,花几千元抽到辆自行车;运气不好的,花几千元连个小奖都没中。

起初参与抽奖的人毫不心疼,事后总会无比懊悔,埋怨自己运气不好,却不知这根本不关运气多少事,而是落进了别人的陷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意外暴露真相

骗局很简单,甚至算不上骗局。

奖品真实存在、也可能中奖,不过举办方将中奖率下调、设置了个永远不可能中的特等奖,打破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可20世纪90年代实实在在掀起了一场“全民抓彩”,风靡数年时间都没人揭穿,归根到底两个字:人心。

人心思变,一旦有了欲望,又有几个人能明辨是非?别说20世纪90年代,即便是现如今,多数人依旧想要“暴富”。

碎银几两是多数人的一生,因此入局这个算不上骗局的骗局后,一般人不会在意中奖率、返奖比例,在意的是能不能中奖。不中,运气不好;中,运气好。不会将不中归结到主办方作弊等方面,甚至会为主办方辩解。

“不中就是作弊?那其他人中了怎么说?”

思维逻辑简单,导致这场骗局能维持多年。除了人心思变之外,购买彩票的数额确实不足以引起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元两元于多数人来说算不了什么,有钱人多一两元无关痛痒,没钱者少一两元依旧没钱。用无关紧要的两元钱买一张彩票,若是能中就走了大运,不中就只是运气不好,转头便将这件事抛之脑后。

即便少数人反应过来,只会自嘲笑上几句。

买票者的冷漠、不在意,让这场骗局得以持续数年时间,期间不乏少数人因买彩票倾家荡产,可又有多少人在意?不过自找罢了。

2004年3月,一小伙爬上高楼意欲一跳了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警方现场了解,这名小伙前不久刚中了特等奖,获一辆宝马、12万现金,可到领奖时,却被告知彩票“作废”。

彩票期数对得上,怎么会作废?小伙不理解。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彩票不仅作废,还被告知作假。

牵扯到彩票作假,情节严重者甚至会被判刑。原本沉浸在中大奖喜悦之中的小伙万念俱灰,只能以死自证。

警方介入后,从彩票真假入手,查出彩票是真的。彩票既然是真的,主办方为何谎称彩票作假?

原来举办方故技重施,举办抽奖活动前找好了托,怎料中间出了岔子,找的托没能拿到特等奖,反倒落在了小伙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常主办方也就默不作声,可关键此次特等奖是12万现金加一辆宝马,实在舍不得的主办方只能用作废、作假这种说法恐吓小伙,不过主办方没想到小伙闹自杀,事情愈发不好收场,最终败露。

事实上从即开票大奖组施行以来,丑闻从未断过,类似小伙这种事也不少,不过都没选择性忽略,加上信息闭塞等原因,让越来越多人上当受骗。

2004年中旬,大奖组时代戛然而止。

“全民抓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即开票发展近乎停滞。一旦失去大奖吸引,即开票就成为日常的一个乐子。

心情好,买上一张,中不中都无所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即开票大奖组退出市场,各类彩票依旧活跃于市场,可因之前的诸多丑闻,彩票销售、开奖,包括公益金去向等环节,屡屡遭到质疑。

除彩票刚发行那几年,彩票业的公益性、公信力一度受到质疑。许多人眼里,彩票成了某些“大鳄”的游戏。

利用彩票,大鳄们以公谋私、以公化私,简单的例子就是通过彩票输送利益。更夸张的是,某些类型的彩票已成为个人的“财富帝国”,毫无公正、公平、公开而言,只有明晃晃的利益输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票运营单位隶属国有企业,且不以盈利为目的,创建之初就是为了公益,一旦彩票陷入利益输送的丑闻,受损的不止是国家公信力,还有公益事业。一旦信任崩塌,彩票事业将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从后续发展来看,对于彩票业的公益性、公信力质疑从未停过,好在没有陷入崩溃,国家也在全力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