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想捂,事情往往就越容易发酵

据纵览新闻报道,9月3日,有网友发帖称,广东普宁一中学出具的反对校园欺凌承诺书上,有“若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坚决不拍照、不录视频”的内容。9月4日上午,记者从普宁市教育局了解到,情况属实,已责令学校收回承诺书,并将该表述更换为“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内容,目的是避免影响学生学习。

反对校园欺凌承诺书,原本是学校、学生及家长之间为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而共同遵守的一份约定,为的是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鼓励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为受害者撑起一片保护伞。然而,当这份承诺书中出现“若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坚决不拍照、不录视频”的内容时,其本意被扭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对校园欺凌承诺书。(图源:网络)

要知道,及时记录下欺凌证据,不仅是受害者自救,也是他人施以援手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手机摄像头已然成了揭露不公、守护正义的重要工具。许多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能得到社会关注,得到妥善处理,往往也正是因为有影像资料作为直接证据。倘若不留下证据,受害者如何维权?又怎么揭开校园欺凌这块伤疤?

于校园欺凌,沉默即是纵容。被欺凌了还不能保留证据吗?看见有人被欺凌,难道要沉默和回避吗?这不仅是对承诺书本身的质疑,更是对校园欺凌防治现状的深刻拷问。

学校要求学生承诺不拍照不录像,无非是怕被发到网上,怕事情闹大,所以才会如此“捂断”。这就是症结所在——部分学校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习惯于以内部消化的方式掩盖问题。如此“胆小怕事”,无异于助长欺凌者气焰,让受害者承受更多伤害,还可能使自身沦为欺凌者的“帮凶”。

对校园欺凌“不拍不录”,也捂不住自欺欺人。甚至,越是想捂,事情往往就越容易发酵。到最后,不仅欺凌问题没解决,还把公信力给搭进去了。

校园欺凌没有“家丑不外扬”一说,学校不能当“和事佬”,而应该敢于揭开伤疤、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让每一个施暴者都付出应有的代价。除此之外,想要消除学校的“舆情恐惧症”,还需强化法治力量,秉持过罚相当、宽严相济的原则,让学校卸下重担,敢于在防治校园欺凌方面大展拳脚。唯有形成学生敢言,家长、学校敢管的反欺凌氛围,才能真正铲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

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已责令学校收回承诺书,并将相关内容删除,更换为“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目的是避免影响学生学习。可是,带不带手机进校园跟反对校园欺凌之间能有多大关联性?相比之下,不妨认真研究防治方法,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不做霸凌者,不当受害者,也不做冷眼旁观者”,这句话不光是说给学生听的,学校也得有勇气直面、下决心改变才行。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