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侵占美洲,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地。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他们的殖民地里参与经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他们和家眷以及后裔已经在这片土地深植,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活类需求,新大陆缺乏满足这种生活需求的手工业配套能力。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它们早已进入到欧洲人的购物车,象征着时尚的品味和奢华的追求,在新大陆上生活的西班牙人想要把它们添加进购物车,必须从欧洲经由大西洋航线带回来。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葡萄牙人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从澳门进口了丝绸和瓷器,先是要经由马六甲来到印度的果阿,在这里可能会配载上印度地区出产的香料,再穿过整个印度洋,绕行好望角和西非,回到里斯本,然后再去穿越大西洋,来到巴西。巴西土地上的葡萄牙人想要满足自己的剁手心愿,不得不忍耐他们的心仪之物走上这几万里的航程,生活在墨西哥土地上的西班牙人亦是如此。

是时候该开辟一下太平洋通道了,尤其是当西班牙人发现了玻利维亚境内的“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丰富的银矿母脉”里科峰,开始把白银开采和冶炼作为他们的主业之后。

因为白银是旧世界的硬通货,也是东方的明帝国极其缺少的东西,自从在东南沿海出现了均平银、纲银法,后来一直到一条鞭法,白银成为了明王朝最炙手可热的流通货币,价格高企,他们宁愿用辛苦生产出来的华美丝绸和精美瓷器去交换到手这些闪耀着银色光辉的金属。日本的银矿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只有成色更好、数量更多的拉美银矿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西班牙人没有葡萄牙人的好运气,无法在明王朝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基地,但在距离明王朝的东南沿海不远的菲律宾吕宋岛,他们倒是通过欺骗和暗杀轻易地得到了马尼拉,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比西班牙人更早来到马尼拉生活、贸易的还有一批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西班牙人把他们当做更加平等一些的合作和贸易伙伴,而不是像对待当地土著那样,视为奴隶。

这些中国人在隆庆开禁后,更加活跃在中国东南沿海到马尼拉之间,充当着贸易主力,西班牙人很容易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得到他们想要的任何来自中国的物产,并通过他们把白银输出到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打开世界地图,在浩瀚无边的蓝色太平洋上,我们能够看到北赤道暖流抵达菲律宾吕宋岛后,便向右偏转向日本方向移动,成为日本暖流,日本暖流继续北上,然而遵循北半球向右偏的特性,很快就向太平洋东部的美国加拿大转移,形成北太平洋暖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洋流分布图

从太平洋东海岸的美洲大陆到菲律宾不成问题,麦哲伦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利用了秘鲁寒流和、南北赤道暖流一路向西抵达菲律宾并把自己成功的送给当地土著当加餐。

1565年6月,西班牙航海探险家乌达内塔率领“巴勃罗号”起航,开始探索东去的航线,他利用了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巧借西风,成功地抵达北美海岸,再借助加利福尼亚寒流去往墨西哥,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抵达了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乌达内塔开辟的这条航线,就成为了日后绵延二三百年的马尼拉大帆船的固定航线。

每次的出航时间,都是定在了6月中旬到7月中旬,这样既可以利用上季风,又可以规避7月底之后可能面临的飓风。

航线找到了,然后是打造合适的运输工具,西班牙人利用马尼拉当地的华工和特有的柚木,制造出一百多吨到三四百吨不等的三桅帆船,这些华工制造的大帆船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正是它们承载了太平洋的贸易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73年7月1日,两艘满载着中国货物的马尼拉大帆船起航,船上运载的货物除了712匹中国丝绸、22300件中国瓷器,还有成捆的生丝和大量的天鹅绒、麻布、各色白棉布等纺织品。五个月之后,船队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太平洋首航获得了成功。自此后,马尼拉大帆船在这条航道上络绎不绝,源源不断的把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茶叶、扇子、梳子运送到拉丁美洲,然后再把西班牙铸造的专用于外贸的8雷阿尔银币运到马尼拉,再通过中国人把它们运往中国,这种成色固定在0.931的银币受到明王朝的长期欢迎,它们往往直接被投入熔炉,化身为银锭。

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

首航之前的一个小序曲,这件事说明了明王朝差点面临的“严峻”考验,时任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弗朗西斯科·桑德曾经给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打过一份报告,请求国王给他增援四千到六千名士兵,发兵灭掉明王朝。他的理由是再不攻打明王朝,明王朝很有可能落到穆斯林人的手上。

在桑德总督的再三恳请之下,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给他回了信,信中严肃批评了桑德的建议,由于彼时的西班牙在欧洲正与穆斯林人进行最后的缠斗,分身无术,没有力量落实进攻明王朝的计划。

假如桑德的计划成功,明王朝将直接面临西班牙的进攻,几千名西班牙士兵造成明王朝亡国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明王朝毫无疑问将趁机提升军备水平,在后来面对东北边患和西北农民起义时,或许武器的更新换代所带来的优势将更加明显,能否改变历史未必可知。

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最关键的影响,当然是白银的输入,通过早期贸易,至少有2亿比索的白银和墨西哥银元流入到中国,客观上起到了纾解明王朝白银流通压力的作用,但是明王朝从此也养成了对拉美白银输入的依赖性,在后来西班牙国内经济危机,拉美银元断供之后,造成明王朝的白银短缺现象,加速了明王朝的崩解态势。

明朝中后期,美洲的特产物种如番薯、玉米、马铃薯、花生、烟草等,正是经由这条航道,由菲律宾传入中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假如推广过程能再有效一些,以更快的速度早几十年深入内陆,这些既耐旱、单产量又比较高的农作物至少可以避免北方更大规模的灾荒现象,也无疑将完成对明王朝事实上的输血过程。可惜历史不容假设,较慢的推广速度,并没有让红利迅速传达到造反的李驿卒的家乡,终究没有拯救明王朝的危亡境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上丝绸之路对拉美的影响:

从1575年开始,到1815年中国与拉丁美洲早期贸易活动的结束,每年往返这条航线的马尼拉大帆船有20到60艘之间,平均每年运送货物上万吨,在最早的一段时期,每当满载的大帆船出现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时,当地的人们载歌载舞,宛若过节,阿卡普尔科港也因此成为拉丁美洲的贸易中心,商人们把运至这里的中国货品完成分装工作,再辗转运输至南美各处,甚至欧洲市场。

在墨西哥城,不管男女,大家都以穿着中国的丝绸衣物为时尚荣光,1602年蒙特雷公爵在于西班牙国王的信中写道:

“(利马)的西班牙人都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他们都身穿最昂贵、最高级的丝绸衣物,妇女们盛装出行,花色之繁多,款式之新颖,为世界其他国家所罕见,每年只要有4艘商船来到秘鲁,货物必将被一扫而空。”

不仅是贵族喜欢,中国的丝织品也获得了宗教界的青睐,天主教会的僧侣用它们缝制法衣、装点教堂,土著人的教堂也用中国产的丝织物做装饰品。

在现在的墨西哥的女性群体中仍然流传着一种“民族服装”,它是一种无袖长裙,墨色的底衣上镶制以金色镶边和红白绿色的绣花,相传是一名17世纪初的“中国公主”(南明?)带来的款式,后世被墨西哥人称为“中国村姑”装。对大家每年引颈期盼的马尼拉大帆船,墨西哥人更习惯的一种称呼是“中国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丝织品,瓷器也是“中国船”的大宗货物,它最早登临美洲的时候,曾经创下等值于同等重量的白银的天价,随着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日益繁华,普通的款式已经不入贵族们的法眼,他们开始从中国订制刻有家族徽章的专属款式瓷器,巴西独立时,也有很多爱国者惊喜万分,不惜从中国订制了一批刻有“巴西独立万岁”的爱国瓷盘。

同其他接触过中国瓷器的国家一样,墨西哥人也开始涉足陶瓷制作业,模仿中国瓷器的造型与釉彩。

茶叶也是拉丁美洲引进的中国农产品之一,葡萄牙王室把它们带到了里约热内卢,并同时引进了几百名来自中国的茶农,清朝末期的官员去巴西考察时,发现巴西人把“茶”称作“沙”,这明显是引进的湖北人遗留下来的称谓。柑橘、樱桃和芒果也被马尼拉大帆船从旧大陆带到了拉美新大陆,今天被用来衡量财富自由的“车厘子”当年在智利根本无人识得。

结语:

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与拉丁美洲的“丝银交换之路”,为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商业与文化交流带来了二百多年的繁荣局面,这段时期的华人移民拉美并非主流。

到了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摆脱西葡法等国的独立运动,拉美各国纷纷独立,西班牙政府组织的垄断型商业活动——马尼拉大帆船航程宣告终止。在旧宗主国一蹶不振之际,英美等新型资本主义国家打入拉美市场,趁机打造了另外一种“契约华工”的贸易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南美废除奴隶制度,拉美的矿山开采业和种植业缺少人工的短板开始显现,勤劳能干的中国人成为新殖民主义者的发财目标,利用晚清连绵不断的内战外战所造成的经济凋敝,这条原本的“丝银”贸易之路,演变成为“苦力”贸易之路。仅在19世纪中期的25年间,运至秘鲁的华工人数就达到了十万以上,整个19世纪中叶,登临拉美地区的华工达到了三十万人之多。以至于一位法国旅行家行走在秘鲁的乡间时,产生了“是不是来到中国了”这样的错觉。

十九世纪末期的巴拿马运河和铁路工程中,至少有两万多名华工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古巴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第一次独立战争时期,有上千华人参与了他们的起义,第二次独立战争时期,参与的华人数量更多,很多华人升任军队指挥官。为了纪念在两次独立战争时期牺牲的中国人,直到今天,古巴的首都哈瓦那街头还立有一座纪念碑,上面镌刻着独立运动领导人之一贡萨洛将军对华人官兵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巴独立战争历史上,没有一个中国人做叛徒,也没有一个中国人当了逃兵。”

参考资料:

董经胜、林被甸:《冲突与融合——拉丁美洲文明之路》

王丹韵:《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的银丝贸易》

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