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欧元合约70块人民币能享受什么样的餐饮?能够如何期待?如果有机会尝试,除了好吃,还会有什么其他体验呢?

今年5月,在看到柏林“72小时原汁原味意大利美食”的宣传单时,这些问题出现在了脑海。这个活动全称72 hours True Italian Food,从周三晚到周六晚,全城54家意大利餐馆、咖啡馆、小食店、披萨店推出限定特色菜单——一道小菜+开胃酒,共计9欧,约70元人民币。

作为一场美食节活动,主办方并没有找临时场地把参与的店家集中起来,反而设计了一张地图,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推介。地图上包含所有店家的地址、所处片区、推出的特色菜品,没有设置任何预约系统或会员制度,让想要尝试的人可以完全照自己的兴趣按图索店。

柏林举办至第八届,今年美食节的宣传铺面可能是最广的一次。生活工作于柏林近6年,这也是我第一次从多个渠道接收到了活动信息。大规模的宣传加上自己对意大利菜的兴趣,我便决定与朋友一起参与,期间获得了美食带来的纯粹享受、了解小众词汇的新奇、认识新店家的有趣经历,还有一些探索城市空间和社区的附扩展体验。整个周末穿梭于城市之中,仿佛一场大型定向城市探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72小时原汁原味意大利”美食地图和菜单。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官网

原汁原味意大利

“72小时原汁原味意大利美食”(下称“72小时”)顾名思义所有菜品都要表达地道的意大利菜式。

这一方面体现在所有参与的店家需要为活动设置特色菜品。很多餐馆因此拿出了自己的私房菜——大厨的隐藏菜单,自种自腌自调的家常菜,混合品尝拼盘,或者初创给市场尝鲜的限定菜。其中有些原材料或配料因为地域或时间的特殊性,是千里迢迢从意大利带来的原装产品,从多方面响应“原汁原味”。

限定菜品的设置极大丰富了菜单的内容,还保证了地缘的多样化——意大利除了披萨、意面、提拉米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美食,而意面和披萨在南北不同区域也不尽相同。活动透露出热切向外展示本国餐饮文化的精神,直白地表现了意大利人对食物的热爱和敬意。

菜单以前餐(Apretivo)——“小食+开胃酒”模式呈现,是意大利餐饮文化中的社交特色。小食多是前菜、凉菜、配菜拼盘、甜点,即便是主食或者肉类,也都是小份或者尝鲜规格。而开胃气泡酒——Spritz是意大利发源的餐前鸡尾酒,甜中带苦,可以消解掉油腻感。

没有礼仪限制,也没有上菜顺序限制,轻食模式鼓励大家多走多试多吃,期间可以和朋友、邻桌交流感想,和商家反馈意见。就餐行为拓展成为更广、更多元的社交沟通。整个周末,我和朋友们尝试了11家不同的餐馆,跨越柏林好几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菜式之一:菜花叶和脆辣椒意面。菜花叶Friarielli是南意特有的一种菜花,也有翻译成西蓝花叶或者芜菁叶,吃口介于芥蓝和青菜之间。 Friarielli是那不勒斯方言。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食拼盘:意式面包、意式提格拉面包、撒丁岛比萨饼、油封番茄、罗勒冰糕配帕尔马奶酪华夫(左图);焗烤千层茄子,没有肉糜也没有面皮,靠一层层的茄子和起司叠起来,据说坎帕尼亚和西西里都争先宣称自己是起源地(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一家店的素丸和牛肉丸——素丸加烤面包配自制番茄酱(左图),牛肉丸配土豆片松露蛋黄酱(右图)。

边吃边走探索柏林

寻店过程中,我们到访了一些不熟悉的城市区域,认识了那里的街道空间、街头艺人,看到不同社区中住宅、店面、公共设施间的不同组合形式,不同群体的行为模式等,好似一场city walk,从异国美食节入题,最后是人们对城市和社区空间的认知与探索。这和进入一个集中场地,里面有餐车、摊位、临时桌椅的体验完全不同。

柏林是一个典型的去中心化城市,每个区域都形成了很强的自我意识,特征独特而且外显。有趣的是,本次行走体验中,我感受到在不同区域内,餐馆的特质与所在区域的性格似乎也有着微妙的联系。

比如位于西柏林的夏洛滕堡区(Charlottenburg),是一个普遍认为老龄化严重,精致规整又比较富裕的区域。在这里尝试的两家意大利餐厅都是非常传统、标准的精致餐厅——服务生统一着装,桌上铺着挺括的桌布,餐具水杯一套就有好几件,菜单包括菜单、酒单、甜品单等。如果不是因为美食节,这样的店大概不会是我与朋友日常用餐的首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洛滕区的典型街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洛滕堡区的精致餐馆

接近城市地理中心的米特区(Mitte),则是一个新旧碰撞交融、充满冲突的区域,建造精致色彩统一的新楼和多年不得修缮的残破空屋并排在一起。这个区域里有许多位置新奇的店,比如由墓地门口看守屋改造而成的咖啡馆;店面小得只能摆下冰箱吧台厨房,所有座位全在人行道上,但提供各种新奇口味的冰淇淋甜品店;还有占据了曾经是海关楼的披萨店——这栋楼18世纪时是海关楼,19-20世纪时是酿酒厂,酿酒厂关闭后常受到临时展览和演出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特区的新旧楼并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特区里非常小的冰淇淋店。冰淇淋店入口(左图),桌椅全放在外面人行道上(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特区里改造了墓地门口看守屋的咖啡馆,咖啡馆内院(左图),内院通向墓地入口(右图)。

再往东到弗里德里希海茵区(Friedrichshain),曾是东西柏林的交界处,现在各类边缘文化、外来文化聚集于此。社区街面翻新很快,不停变化。这里最有名的Boxhagener Platz社区中心是一个广场,周边围满了餐馆、夜店、酒吧,新店层出不穷。在这个范围内有7家餐馆是今年第一次参与“72小时”,其中有3家是不久前刚新开的——来自罗马的炸烤菜和意面、来自西西里的街头食物与带有独立画廊的披萨店。无论新旧,该区域的所有店面沿街都会敞开,人行道上挤满桌椅,食客们大排长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弗里德里希海茵区:Boxhagener Platz社区人山人海的夜市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弗里德里希海茵区里的各种沿街店面(新开的西西里街头美食小餐馆)

因为这次美食节,我在短时间内密集地探索了柏林,借吃饭之名,最后变成一次对柏林街区的主题发现。这是参与“72小时”的独特体验。推想如果这样的形式延展到“希腊美食”“日本美食”或“中国美食”,因为社群聚居和各自生活方式的特点,不同的美食地图也许能带人了解到一座城市里不同的区域。

完整系统的幕后支持

众多又散落各地的店面要怎么组织起来?如何寻找意大利人开的餐馆并招募他们参与活动?如何将这样的活动投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活动背后的支持系统引起了我的好奇。

“72小时”活动名字中的True Italian来源于主办方。True Italian Authentic Food成立于2015年,创立者和核心骨干都有意大利文化背景,至今如此。早先,True Italian是线上杂志Berlino Magazine(《在柏林杂志》)的一部分,初衷是为当地人还有旅居在德国的意大利人提供正宗意大利餐饮店的信息。植耕于柏林几年后,他们发展成一个联盟,帮助新进意大利人落脚德国城市,为意大利餐饮店提供活动策划、商业咨询、平面设计、宣传营销等全方位服务。

Berlino Magazine上的宣传语表达了主办方的优势——“我们了解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需求”。

德国人的需求主要落在对异国尤其南欧沿地中海区域餐饮的向往。原因之一可能是北方区域吃食相对单一,本土餐饮文化较为薄弱。所以True Italian满足了人们想知道有效信息的需求,包括对餐厅的评价和指向。

意大利人的需求则更多是从餐饮从业者的站位思考。True Italian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给餐馆提供参考和建议,比如哪些菜品和组合更受当地人的欢迎,如何在德语环境下打造餐馆的形象、调整定位等。

和一些餐厅老板交流后得知,True Italian寻找加盟店的方式是自己匿名光顾,随后再询问店家是否有加入活动的意愿。这种以身试菜的方式,一方面是不断探寻市场新信息、更新数据库的实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真实注重餐饮品质的精神。而这可以追溯回意大利人对于吃食的热爱、专注和敬意。

“72小时”活动至今举办了8次,每年都有一份餐馆地址和提供菜品的地图记录。每年参与的店家约50家,其中两三成是新加入的店家,今年更是有将近一半的餐馆是新鲜血液。同时,今年的宣传规模也最大、最广,除了常用的实时故事、活动标签,还有有奖摄影竞赛,奖品是双人在托斯卡纳海滩酒店的四晚住宿。不难想象,2024年的参与人次很可能是历届巅峰。Berlin Live(柏林直播)称其为全德现有最大的意大利美食节。

从“72小时”活动看柏林城市品格

回观“72小时”的活动体验,有许多可以引发思考的地方。首先是明确并且具象的主题设定,在最初推广的时候就提供了清晰的期待点。其次是活动时间的选择,“72小时”涵盖了三个工作日夜市和一半的周末时间,给人们充裕的时间自由选择。活动期间,主办方还线上线下与参与者充分互动,辅以奖励机制,提升个体参与感的同时,也成为自下而上自动宣传的受益者。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把整个城市作为活动范围是有趣且增值的想法,是一种包容性和延展可能性的体现。人们可以选择去不熟悉的地方尝新,也可以在就近的社区或者熟悉的店家“重在参与”。活动无需预约,没有会员制度,到餐厅也并非只能点单活动菜品,这种随意和无门槛的举措,进一步鼓励人们“不如试试”,间接扩展参与的人次。

意大利的餐饮文化在欧洲独树一帜,形式多样且口味丰富,是该菜系在柏林或者说在德国广受欢迎的基础。意大利人对本国文化充满自豪,对食物真诚、热爱、怀有极大的敬意,是主办者以及参与的餐馆将食物品质放在第一位的最底层逻辑。再加上普遍外向的民族特点,乐于分享、愿意展示的性格,似乎天然适合向外传播自己的文化。

虽然德国各大城市都定期举办意大利美食节,但主场依旧在柏林。这和柏林本身更具国际性、更愿意接受异国文化、更包容的城市气质戚戚相关。在这里,人们愿意并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不同的文化;身处异国他乡的人也能更快找到自己的归属和圈子,可以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原生文化。这是柏林这个城市特别的人文关怀。

像“72小时”这样的活动,目标受众不只是德国居民,还包括恰好来此的旅游者、前来欧洲的新移民、旅居的意大利人等,每个人,每种身份都能从中提取自己想要获得的体验——新奇、尝试、经验、怀念、乡愁。这其中没什么是柏林特有的,但能提供如此体验和观察的机会正是柏林最大的特别之处。

(本文作者张莹在柏林居住近6年,现在德国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公司工作。喜欢城市生活,非常依赖大城市的便利和多样性,喜欢探寻各种新鲜事。业余做一些英译中、德译中的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