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组团式”教育援藏十年,架起连心桥

走进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融合京派与藏式风格的建筑引人注目。整洁的操场上,有学生正“切磋”球技;明亮的教室里,师生正积极开展课堂互动……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前身是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14年,北京市投资2.5亿元,在拉萨教育城创建新校园,更名为“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并率先以成建制方式选派援藏教师,开启了“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实践。

自首批选派50名教师以来,十年间,一批批援藏教育干部持续接力,与当地干部教师齐心协力,为京藏两地师生搭建交融共进的连心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9月3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走进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人民网记者 黄玉琦摄

“我最喜欢的课是历史课,从北京来的历史老师冯老师讲课特别生动有趣!”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阅览室,“京藏宏志班”的初二学生仁增卓玛告诉记者。

去年10月,“京藏宏志班”在北京开展了半个月的研学活动。深厚的文化底蕴,地道的京味美食,高大齐整的现代化建筑——这座城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们种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仁增卓玛和她的同学丹增玉珍纷纷表示,将来想要考取北京的大学。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专业大四年级的学生任倩婷,前不久刚刚来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遇到记者时她正在做实习笔记。目前她正在实习指导老师带领下,参与高中年级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实践工作。一个月后,她将正式站上讲台授课。她说:“我很喜欢这里的学习环境,希望毕业以后能到拉萨支援教育工作,成为一名真正的援藏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日,任倩婷正在整理实习笔记。 人民网记者 黄玉琦

来自北京市丰台区的语文教师马潇雅,2023年8月来到雪域高原,至今已经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支教了一年。作为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她带领当地和援藏教师开设五十余门校本课程与特色社团,还在课余时间开展、组织、参与各项主题活动,促进京藏交流,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

“援藏,是我作为首都教育人对高原的奉献,也是为我赋能的一段宝贵经历。”马潇雅表示。

“组团式”教育援藏项目开展以来,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秉承“坚持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发挥辐射作用,引领教育发展。学校先后邀请了共80位来自北京的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深入开展短期教育援藏工作,通过专题讲座、全市联合大教研活动等形式发挥辐射作用,强化科研引领,打破校际壁垒,实现资源共享。短期教育援藏项目使得拉萨市直学校2000余名教师受益,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北京“组团式”教育援藏在深化教育援藏机制、探索教育合作模式、推动智力援藏等方面持续发力。线下,北京教育援藏不断扩大成果,与拉萨市当雄、尼木等县区学校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派驻教师下乡送教交流,促进当地基层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线上,通过实施“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进行近200次远程授课和双师课堂活动,向拉萨师生开放9.8万个北京空中课堂资源账号,助力线上教学高质量发展。

从2014年到2024年,从北京到雪域高原,北京“组团式”教育援藏用心用情谱写民族团结教育的新篇章。(黄玉琦、实习生李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