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底的一天,作家阎明来到沈阳签售自己的新书《往事不忍成历史》,沈阳的读者对他报以热烈欢迎,还有很多“四野”的老战士也表示感到高兴。

除了作家的身份外,阎明还有另一个身份:阎仲川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野”走出的杰出人才

阎仲川于1922年出生于河北定兴县杨村镇的普通农民家庭,成长的过程中他吃过很多苦,也逐渐产生了反抗的想法。

当日寇的铁蹄不断践踏中国土地时,阎仲川十几岁时就去参加了八路军,战场上的勇敢、机警的表现更是让组织认为他是一个可塑之才,再加上他的年龄很小,更容易得到培养。

就这样,阎仲川一步步升任为晋绥军区作战科参谋。

抗日战争于1945年8月以日寇的无条件投降而结束,随后,阎仲川便被晋绥军区司令吕正操选中,一同前往东北。

阎仲川也很清楚,东北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国共之间谁先占领了东北,谁就赢得了胜利先机。

尤其是对于中共来说,东北地区北部就与苏联接壤、东边为朝鲜、西南就是中共早已经营多年的晋察冀根据地;且从资源来看,东北本就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工业,这对经历一场大战后的中国是极为关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当然也想要东北,但他们最初在九一八事变后实施的九一八事变本就是放弃了对东北的控制,而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此地浴血奋战14年,当地老百姓心中自然是更青睐中共军队的。

毛主席充分考虑后也评估了东北在敌我力量对比、经济优势等问题,不仅早在中共七大上就提出了“注意东北”的建议,抗战结束后也全力争取东北的战略部署。

当时他在发表讲话中谈到:“从我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

这些讲话也深深引发了阎仲川的思考,尤其是那种“走一步看三步”的长远规划。

在东北革命与工作的过程中,阎仲川从参谋逐渐升任为科长;随着他进步越来越快,新中国成立后,他也从中南军区作战处副部长不断升任为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在1969年,此时的阎仲川不过47岁。

当时他在工作中主要考虑的事情是北方的苏联。

早在1961年,总参谋长罗瑞卿就主持召开了一场全军作战会议,着重研究了“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此前的二战也说明这种作战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在开会研究讨论下,各大军区都成立了“防突办公室”,阎仲川也在总结历史相关的经验,如二战期间德国闪击波兰、日军偷袭珍珠港等。

对于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历史总是有一些经验可循的,阎仲川认为这些资料很有价值,便在复印后报送军委办事组成员。

周总理看到了这些报告后也表示希认可,又要去了三份,并要外交部等单位作参考。

而在阎仲川担任作战部长的那一年,发生了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

在珍宝岛事件中,中国有效打击了对方的嚣张气焰,全国人民也为此振奋不已,纷纷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不过在铁列克提事件中,中方军队有28位战士英雄牺牲,还有3名记者因公殉职,多年后新疆军区将发生战争的阵地命名为“忠勇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场战争都是小规模的,但当时谁也说不清楚后续有没有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

那时的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时期,他总体的政策趋向于保守和僵化,不过苏联的军事力量却得到了显著提升,核武器数量一度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

当时超高的军费开支和失败的经济还没有在苏联得到彻底反馈,因此那会的苏联看起来也是空前强大。

从一组数据来看,1961年苏联在远东、西伯利亚部署的兵力为12个师,到了1969年3月增加至25个师、8月至45个师。

而且,苏联为了彰显“肌肉”,还在整个边境地带都部署了先进的致命武器,其中包括了坦克、火炮等。

不仅是百万大军,且全部装备尖端武器,这就使得战争的意味更加浓厚了。

这年10月1日也是新中国成立20周年,按照“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惯例,知情人士表示:“这次国庆是在内紧外松的情况下举行的,空军都将直升机停靠在天安门与午门之间的空地上,保障毛主席等领导人能迅速转移到指定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