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诗人元稹推门而出,一片泛黄的树叶缓缓从眼前飘过,落在草丛间;草尖上,那颗在夜凉如水中酝酿而成的露珠被落叶拍“醒”,露珠滑落,钻到土壤里,没了踪影。

天有些微凉,元稹转身回到屋里,无意间在铜镜里瞥见鬓角多了几缕白发,虽不显眼,但有几分扎心:又是一年如指间沙般流走……

心头五味杂陈,却也触动了诗人敏感细腻的心,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露霑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白露带来的,是秋天的漫天愁绪,有“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魏晋·左思《杂诗》)的壮志难酬;有“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唐·王昌龄《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的怀远思人;更有“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唐·李白《秋夕旅怀》)的思乡情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竺仕宝/摄

旭日东升,如流水般清透的凉意渐渐散去,隐匿于林间、池塘边的各色鸟儿也开始热闹起来。

随着白露悄然降临,暑热渐渐退去,但仍残留些许“余温”。鸟儿不懂人们挂在嘴边的“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但凭借千百年来对季节更替的敏锐感知和生存本能,它们清楚地意识到,此刻已然是为即将到来的寒冬精心准备的时刻。

于是,就有了白露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鸿雁列队从北向南飞;燕子集体朝南迁徙;百鸟也开始储存干果以备过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方亚琪/摄

顺应天时而变的,还有农人,“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忙到脚不沾地,只为“收”与“藏”,为过冬准备充足的食物。

从池塘挖出来的藕,没了初长成时轻轻一掐就能出汁水的鲜嫩,却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偏爱:用来炖汤,口感软糯;用来熬粥,健脾养胃;还可以和红枣、白果、红糖一起熬煮……皆最“补人”。

白露带来的,绝非自怨自艾之态,而是满溢着生命的蓬勃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徐丹/摄

阳光落在山野间的黄山栾树上,金灿灿的一片。一阵微风拂过,米粒大的黄花“扑扑簌簌”落下,落在屋顶、落在草地、落在肩膀……

没人会在此时感叹生命易逝,内心反而充满期盼:等天气再凉些,黄山栾树还会结出红色蒴果,就像挂满了串串灯笼。

以黄山栾树为代表,随着白露的到来,最美“变色季”的大幕也将缓缓拉开:

自然状态下,叶片的叶绿素不稳定,但合成速度快,因此每年春、夏两季,叶片多呈绿色;夏去秋来,气温下降,叶绿素合成受阻,低温使胡萝卜素、花青素等成分增多,叶片就会呈现出红、橙、黄等不同色彩。其中,红叶的出现,跟花青素种类及配比有关;黄叶的出现,主要受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影响。

紧跟黄山栾树的脚步,银杏、红枫、鸡爪槭、无患子……将合力营造出“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磅礴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徐学栋/摄

白露带来的不只有思乡怀远,还有“胜春朝”的美景。“只拟随麋鹿,悠悠过一生”(唐·姚合《秋夕遣怀》)的恣意、随性。

“白露”节气听上去要凉快了,但是鄞州还是维持晴、热、晒的基调,位于副高下沉气流的“晴空区”,今天到9日都以多云天气为主,局部有小阵雨,大家双休日出门记得随身带一把晴雨两用伞,最高温仍在34℃~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长待机的热让人觉得十分难熬,好在下周将有一个天气转折出现,让我们看到了盼头。10日起受偏东气流影响阵雨天气增多,局地短时雨量较大,需关注局地短时强降水的不利影响。

送来“清凉解药”的是来自海上的热带低压系统。随着低压系统向着浙江不断靠近,10日起,其外围的倒槽系统将带来风雨影响,高温也会因此被扑灭,迎来几日清凉,尤其是沿海以及内陆靠沿海地区,气温滑坡明显,10日起,我区最高气温仅32℃~33℃,属实难得。

来源|宁波发布工作室、鄞响客户端

记者|蔡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