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刘少奇的儿子,刘源也子承父业,走了从政这条路,不仅如此,他在反贪上更是雷厉风行。

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时,刘源的叔叔们为了逗他,给他画了一副肩章,多年之后,这一幕成为了事实,刘源被授予上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少奇对自己儿子的要求是吃得苦,不能有怨言,当他看到小男孩因为淘气抓破脸、打破头时,觉得没有什么,他只会问孩子哭了没,刘源不敢说哭了,他就说:“你不能哭。”刘少奇不会问你有没有道理,更不会问为什么淘气打架,因为他更加注重对孩子性格上的培养。

不仅如此,刘少奇还要求男孩必须睡硬板床,不能睡软床。刘源13岁就去当兵了,每次回来都得给父亲汇报,不管刘少奇有多么的忙碌,这时候他都会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专心听儿子讲他每天几点起床、吃什么,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每次听到儿子有一点进步,他都会发自内心的高兴。

1964年、1965年以及1966年的假期,刘源都是在部队里度过的,正是因为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得以让他在之后艰难的岁月中没有崩溃,而是不断地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源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农村,一个一直在北京上学的大学生,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娇生惯养的孩子,肯定不会劳作。不过,刘源倒是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他干农活确实有一点手生,但是,那些农活一学就会,尤其不怕吃苦。别人锄一垄地,他就锄两垄上去,农民们觉得他非常能吃苦,所以没过多久就接纳了他。

刘源下乡的地方在山西,一直到1975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之下,他才因病离开了生活了7年的白坊村,他离开那天,全村的人几乎都来了,大家都不约而同的为他送行,很多人更是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刘源也跟着他们落泪,刘源清醒的感受到,自己的一部分已经被永远的留在这片土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刘源尤为不解的是,自己的父亲为何一夜之间就变成了“阶下囚”,因为受到他的牵连,兄弟姐妹几人最困难的日子里,就连吃饭都成为了奢侈,一次,刘源实在是走投无路,于是偷摸来到医院卖血,结果,他的手中没有证明,所以医院不收。

后来,刘少奇去世,遗体当晚就火化了,骨灰则被秘密存放在开封。在火葬申请单上,从北京赶过来的专案组人员,直接冒用了“刘源”的名字,这才顺利进行。

刘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民服务。37岁时他当上副省长,他分管的是工业、交通和安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源在担任副省长的4年半时间里,可谓是倾尽全力,河南在他的领导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西和河南的经历让刘源铭记终生,在这两个地方,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两件心事:第一个就是在父亲逝世的地方,立了一块大理石纪念碑;第二个就是联络当年同自己在山西一块插队的知青以及部分企业家,捐赠了80万,在村子里面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而校名“雁杰小学”还是王光美亲自提名的呢。

刘源当上总后勤部委员后,曾经放下豪言壮志:“......我宁可乌纱帽不要了,也要把贪官拿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源也是说到做到,在“军中打虎”的行动当中,不但拿下了军中巨贪谷俊山,还将他背后的两只“大老虎”也一并抽丝剥茧找了出来。

对于自己的家庭背景,刘源毫不避讳,因为他的父亲并没有为她们留下多少物质上的东西,更多的则是精神财富,如果硬是要说有什么特殊地方的话,那就是父亲给予他的“特殊”严格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