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给我先拿上啊,我过来买月饼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呢。”一位看起来五六十岁的女士正焦急地在潍坊糕点铺酥香斋的门口等待购买月饼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山东省潍坊市的传统手工月饼市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销售高峰。其中,拥有三十年历史的老店酥香斋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备受市民青睐,每日生产量高达一万个月饼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酥香斋老板孙金平称,近几年,不光老年人喜欢吃月饼,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到了吃月饼的行列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出一万个月饼,仍供不应求

9月4日上午九点,位于潍坊市潍州路与幸福街以西的酥香斋糕点铺的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有的机灵的购买者还带来了“小板凳”,他们都焦急地等待着购买酥香斋家的特色产品“重油月饼”。

“其实我早上八点就来排队了,但是到现在九点半了都没排上。”市民李颖说,排队一个半小时,还没有买上月饼,确实需要等待很久。

走进酥香斋的制作加工车间内,有的工人在揉面团,有的工人在包馅料,有的工人在将含着馅的“面团子”压成饼,一派井然有序的模样。“我们原来早上七点半上班,下午六点半就下班了。现在中秋节来临,我们从早上六点半就开始干,晚上十点半才能下班。”一位制作月饼的师傅说。

“原来店里有九名员工,现在实在忙不过来了,所以就又雇了这七位季节工。”酥香斋老板在接受采访时称,不光工作人员有增加,店内原本三十多种产品,现在已经全部下架了。为了应对中秋佳节期间的订单激增,目前只专注于月饼这一品类的生产。曾经多达十多种的馅料选择,如今也缩减至四款最受欢迎的口味,以便更高效地满足大众需求。

据了解,市民为了能够买到心仪的月饼,有的市民从凌晨三四点就开始在店外排队等候,有时候排队太长,队伍能排到下一个路口。为此,酥香斋也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人人数进行了调整,即便如此,每天生产的月饼仍然供不应求。

馅大料足,为中秋节筹备4吨核桃仁

“哎,家里老人就喜欢吃他家的月饼,我就给老人一次性多买回点去。”市民刘爱峰说,自己母亲很爱吃酥香斋的月饼,哪怕不是节日,自己也会经常来帮母亲来买一些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酥香斋能深受潍坊市民喜爱?孙金平想起来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20岁时,孙金平高中毕业后,直接到了工厂上班,但是上了没几年,工厂倒闭了。他便和媳妇想着做点什么时能补贴家用。“我媳妇她姐会做桃酥,我媳妇就跟她姐学。”孙金平说,他们夫妻俩做了一阵子桃酥后,觉得这个品类太单调了,于是自己便找了烘焙店的师傅指点学习,就这样正式开始了孙金平的烘焙之路。

“做烘焙不好学,我常常做到夜里,那时候我记得干到晚上12点是常事。”孙金平谈到过往时,长叹一口气,眼睛看着远处既明亮又坚定。

就这样,孙金平在烘焙店干了两年。但他心里总有一股信念,一定要自己干一番事业。“我自己开了个小作坊不成门头,专干糕点批发,一年才挣个万儿八千。”孙金平说,直到五年后的一天,自己下了决心,必须要做出一番事业,便来到了潍坊幸福街,开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糕点店。可是开门营业容易来客难,自己的酥香斋每天零零散散就几个人,直到当年的中秋节到来,顾客不知道从哪知道自己的店面,突然大批量来到店里买月饼,那一年,孙金平和自己的媳妇怎么忙都没忙过来,过了节日,孙金平就陆陆续续上了几台烤箱,加大生产规模。

三十年匠心传递,坚持每年创新产品

馅大料足的月饼,在潍坊不只有一家,但为何酥香斋能够一直得到顾客的青睐呢?“其实我们能做30多年,顾客还越来越多,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创新’”。孙金平称,30年来,每一年都会创新,会根据当年的客户群体类型,创作出相对应适合的口味。

2015年,孙金平发现前来购买月饼的大部分的都是老人,但很多老人都会有血糖高的问题,孙金平就赶紧推出了适合老年人食用的无糖月饼。后来,年轻人越来越多,店里也陆续推出了枣肉月饼等年轻人喜爱的甜口月饼。

在当前社会,快餐文化盛行,工业化生产的食品随处可见,但酥香斋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产方式,这不仅是对传统手艺的一种传承,也是对消费者口味需求的一种尊重。正是这种对传统的坚持和对品质的执着,让酥香斋在中秋佳节期间赢得了市民的青睐和支持。

潍坊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于传统节日的庆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其象征团圆和丰收的意义让这一节日在潍坊市民心中占有特殊位置。酥香斋的月饼以其传统工艺和纯正口味,成为了市民们表达节日情感的重要载体。

酥香斋的月饼热销现象不仅展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于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重视。随着中秋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潍坊市的月饼市场预计将持续火热。酥香斋的故事只是众多传统手工月饼商家中的一个缩影,它们共同书写着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篇章。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王佳潼)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