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人杰地灵、医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彪炳史册的医学大家,他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他们所具有的崇高职业精神,对当代医学发展、医德医风建设亦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2023年7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全省卫健系统医德医风宣传教育,推进全省廉洁医院文化建设,福建省卫健委开展《闽医精诚》文稿征集工作,组织相关单位、作者深入挖掘、整理一批闽籍历史名医的医德医风故事,收集文稿22篇、近10万字,图片100多张。

2024年6月出版《闽医精诚——福建古今名医传略》,作为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医德医风教育和“四下基层”学习材料,在全省卫健系统进一步树立“展仁德风范、护百姓健康”良好医者形象。

“健康福建”微信公众号开设《闽医精诚》专栏,分期讲述22位医者仁心的动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涂通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涂通今(1914-2023),福建省长汀县涂坊镇人。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四都红十二军后方医院当任看护,同年10月被选送到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第二期学习,毕业后先后在红军第三师八团卫生队、九军团一所当医生。194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并历任松江军区卫生部长、东北军医大学校长等职。1955年获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医学副博士学位。历任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等职,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01

2023年4月4日,我在网络上看到涂通今将军仙逝的消息,顿时泪流满面,35年前拜访涂将军的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历历在目。

1988年5月26日,我拿着恩师俞慎初教授写给我的电话号码,由我在北京进修的黄晓玫同学陪同,在北京东直门外海运仓大街上的公共电话亭里,给涂通今将军家里打电话。因为这是人生第一次给这么高级别的将军打电话,我心里紧张得很。电话接通后,我激动而紧张的声音颤抖着自我介绍是俞老的硕士研究生,研究课题是闽西苏区医药卫生史,俞老让我到北京拜访他。涂将军亲切和蔼地问我:“在北京找到地方住下了吗?在北京吃饭习惯吗?”随后涂将军详细地告诉我去他家的路线。我听得热泪盈眶,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因为北京太大,当时通讯、交通并不发达,宾馆稀缺,黄晓玫同学告诉我,半年前她一个人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修,找了一天没有找到东直门医院,天黑了也找不到宾馆,最后在一家单位的楼道里挨到天亮。涂将军想得多么周到啊,亲切的话语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

5月27日8点30分,天气晴朗,我和黄晓玫同学根据涂将军的路线指导,从东直门坐地铁环线转复兴门直线到五棵松,再到太平路,经过严格的门卫登记,顺利地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6门将军楼。按响门铃后,涂老夫人开的门,热情接待了我们。涂将军身高一米八多,高大挺拔的身姿出现在我们面前,慈祥地微笑着,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条理清楚。进门落座后,我向涂老转达了俞老的问候和感谢。涂老比俞老年长1岁,他们是在编写《中国医学通史》的会议上认识的,这部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军事医学史方面的内容,所以请了涂老参与编写。

我向涂老简要介绍了俞老指导我做的《闽西苏区时期医药卫生史料的探讨》(1929-1934)研究课题,以及我回到老家上杭蛟洋、才溪、古田、长汀、龙岩等地的实地调研情况,到龙岩、上杭、长汀等地党史办、文史办、方志办及古田会议纪念馆收集文献的情况。涂老耐心听完我的汇报后,询问我闽西的一些情况。他说他1962年回过闽西老家,之后到现在还没回去过。从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故乡深深的热爱和挂念家乡的父老乡亲之深情。

◇ 涂通今将军和华碧春教授的合影。图片来源:华碧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涂通今将军和华碧春教授的合影。图片来源:华碧春

随后,进入正式采访话题,涂老主要从他亲身经历的闽西苏区时期医药卫生情况进行讲述,包括闽西苏区的形成,涂老曾担任看护员的四都红十二军后方医院的一些情况,主要是当时的医疗干部来源、药物来源、地方医疗机构的建立等五个方面。采访从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半,整整讲了2小时。涂将军保持着客家人的习俗,中午还盛情邀请我们在他家里共进午餐。

涂将军生动地讲述了他参加红军当看护的经历。1929年5月,红军第二次入闽,从四都到濯田,到水口,到宁化。“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当时涂通今在长汀涂坊读小学,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因为老师们都参加了革命,所以学校停办了。他清楚地记得,1929年5月红军路过涂坊的时候,公买公卖,不调戏妇女,当地群众对红军的印象很好。

02

1932年2月,涂将军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当时,苏区正处于反“围剿”斗争期间,战斗的伤亡使红军医院急需大量的医护人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涂将军参加红军后立即被分配到四都红十二军后方医院当看护。第二天有个考试,题目是“为什么要学看护?”涂将军说,当时把我这个高小毕业生给懵住了,猛然间,他想起医院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为救护前方归来的英勇将士,为培养无产阶级的医学人才”,凭着自己的记忆,他把这副对联一字不落地写在答卷上。发榜时,涂通今名列第一。从此,涂通今将这句话树立为自己的学习宗旨和奋斗目标。

涂通今在四都医院边学习边工作,1932年10月,以优异的成绩被选送到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第二期学习,同时被选送的还有同为四都红十二军后方医院看护员的上杭南阳镇人黄乎。 涂将军在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学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的课程,于1933年7月毕业,被分配到红三师第八团卫生队任军医,后任红九军团卫生所所长、中央教导师医务主任等职。 在此期间,他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严峻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华碧春教授采访涂通今将军时作的笔记。图片来源:华碧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华碧春教授硕士毕业论文封面。图片来源:华碧春

红军到达陕北后,涂通今曾在陕甘宁边区三所医院担任过医务科长。1938年12月,他成为八路军卫生学校“特训班”第一期的一名学员。涂通今所在的“特训班”不同于其他的三个旨在普及的军医班、药剂班和护士班,它是为抗战和建国培养卫生技术骨干人才,学员的起点也相对较高,绝大多数具备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940年9月,八路军卫生学校正式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涂通今在中国医科大学深造了4年,这次学习内容与在红军军医学校时有很大区别。前次是实用性的医学教育,这次则是系统性的医学教育。毕业后涂通今赴延安国际和平医院任外科主治医生,统管外科病房工作。

1 945年抗战胜利后,年仅31岁的涂通今奔赴东北解放战场,出任松江军区卫生部部长,由于在松江军区积累了大量成功的后勤卫生工作的经验,卫生部已经不断适应了大兵团、正规化和攻坚战争的要求,不管是在解放军攻打四平战役、长春战役,还是在辽沈战役中,整个卫勤工作发挥了巨大保障作用。 随着东北野战军辗转华北、中南后,涂通今还担任了第四野战军华中军区卫生部副部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涂通今任中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南昌华中医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

1951年,涂通今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布尔登科神经外科研究所留学,同他一起赴苏留学的共有200人,其中只有他和钱信忠、潘世征、廖由洁和赵浩波等5人是红军干部。 涂通今师从研究所所长、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叶戈罗夫教授,专攻神经外科学。 年近40岁,学习一门全新的外语,学习一个难度不小的医学专业并不容易。 为了学好俄语,涂通今注重与苏联同事的交流,时常与患者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习惯,锻炼自己的口语; 为了学好专业词汇,他努力记忆单词,理解语法,无数次阅读苏联出版的《神经疾病定位诊断》,几乎能全文背诵。 一年后,他跟上了课程进度,俄语也说得非常流利。 经过4年系统学习和临床实践,1955年7 月涂通今以一篇30余万字的论文《三叉神经节及其后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苏联医学科学院学位委员会上全票通过论文答辩,被授予医学副博士学位。 随后又入列宁格勒军事医学院学习军事医学半年。

1956年从苏联学成回国后,涂通今被任命为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 从此,涂通今便将主要精力投在了神经外科研究和教书育人两方面。 在办校治学上,涂通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他始终坚持结合军队实际,面向部队办学; 始终坚持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而教学医院也应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重视中西医结合;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等等。

在第四军医大学创建军队神经外科时,涂通今呕心沥血,四方求才。 1956年8月,全军第一个神经外科在第四军医大学正式成立并开始接收病人。 他亲自兼任教研室主任,直接参与神经外科临床、干部培训和科研实践活动,屡出硕果。 在颅脑外伤的救治方面,对重型颅脑损伤者采用了低温和冬眠治疗方法,加强护理,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由50%到“文化大革命”前夕下降到18.1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上,在国内首次施行延髓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 在脑瘤方面,采用小脑幕上入路切除晚期听神经瘤,采用自己改良的DANSY’S切除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均获成功。 此外,在颈内动脉栓塞栓子摘除术、硬脑膜分层法修补脑膜缺损术、用有机玻璃修补颅骨缺损术以及采用银夹法治疗大脑前动脉瘤等手术,都是当时的国内首创。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已成为全军颅脑外伤的急救中心及全国重点学科。 在第四军医大学工作的近20年间,涂通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神经外科骨干。

1983年12月,涂通今退出军队领导岗位后,仍然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关注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始终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政治本色。 他关心家乡建设,关心后代成长,多次为家乡、灾区捐款献爱心,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发挥余热,倾注了对党和人民的满腔热情。 潜心著书立说,相继翻译和撰写了《神经外科手术学》《急症神经外科学》等10余本医学书籍,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 1985年4月离职休养。

03

1992年,我接到撰写《福建省志•卫生志》《苏区卫生》章节的任务。初稿写好后,当时的福建省卫生厅志书编撰办公室将我写的初稿寄给涂通今将军审阅,他对我的撰写表示肯定,评价写得很好,事实比较确切,文字也较精炼,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涂通今将军对《福建省志•卫生志》的审稿意见。图片来源:华碧春

1997年8月21日,我带女儿到北京旅游,第二次到涂老家拜访他。我女儿已在家中看过《炎黄春秋》上涂通今的照片,知道眼前这位就是既是红军又是博士的“红军博士”爷爷,非常兴奋,涂老还亲切地和小女合影留念。当时我将想写红色医药史书的想法告之涂老并请其指导,得到他的大力鼓励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涂通今将军和华碧春教授女儿的合影。图片来源:华碧春

2000年,我将我初拟的《福建革命根据地医药卫生史》目录寄给涂老请其指正,他指导我可参考当时主要人物已出版的传记,并为书题词“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 坚持医药为人民服务”。后来因为我个人工作的原因,此书一直未写成。但三十多年来,我一直保存完整的有关苏区时期医药卫生的所有调研资料,包括通过涂将军的介绍,我还拜访了黄乎、邓启修等,以及得到了叶青山、钟有煌、王香雄等革命前辈的资料。涂将军等老一辈红色医药卫生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的光辉业绩不能被埋没,是我将项目研究下去的动力所在,我坚信总有一天会用得上,心心念念要完成前辈对我的嘱托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涂通今将军对《福建革命根据地医药卫生史》目录的审稿意见。图片来源:华碧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涂通今将军给华碧春教授的题词。图片来源:华碧春

2017年,苏区医药卫生史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研究得到重视,在杜建教授的举荐下,闽西苏区医药卫生研究项目得以重启。我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黄颖副教授等申报并中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闽西苏区医药卫生史料的发掘整理与时代价值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中国医学史视域下医药文化遗产资料挖掘整理研究”之子课题3——《以福建省为例的红色医药文化遗产资料挖掘整理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闽西苏区医药卫生史料的挖掘利用研究》和福建省卫计委软科学研究项目——《闽西苏区医药卫生史料对卫生保健事业的价值探讨》。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田野调查,补充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对史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挖掘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将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编成《中央苏区(福建)医药卫生发展历程画册》,将于2024年出版,书稿也在认真撰写中。项目重启后我们发表了5篇论文,研究成果得到应用,在全国性和省级医学史会议上讲座5场,福建省内的省市县镇医药部门专题讲座15场,建设3个苏区医药卫生史展陈馆,分别是位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三楼的“中央苏区(福建)医药卫生专题展览”、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庙上村的“共和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摇篮——中央苏区医药卫生展览”和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镇蛟洋村的“中央苏区(福建)蛟洋红军医院展陈”。

中央苏区(福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革命根据地缺医少药、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苏维埃政府、军队重视医药卫生工作,发扬独创精神,依靠群众,排除万难,军民一体的医药卫生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成为共和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摇篮。苏区军民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健民强兵、巩固革命根据地、夺取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央苏区(福建)医药卫生史是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国医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我们调查搜集、研究探讨这时期的史料,以铭记这段光荣奋斗史,挖掘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谨以此献给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在医疗战线上的卫生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激励医药卫生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我们今天深切缅怀涂通今将军等老一辈红色医务工作者,就是要牢记先辈嘱托,以实际行动“发扬革命的光荣传统,坚持医药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福建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华碧春)

作者简介:

华碧春,女,1962年生,福建上杭人。医学博士,原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1984年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业本科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医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俞慎初教授;2006年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国家级名中医杜建教授,福建杜建老年病学术流派第二代传承人。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福建省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医学科普讲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杜建老年病学术流派第二代传承人。2007-2008年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访问研究学者。龙岩学院客座教授,厦门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柔性引进人才。

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多项科研课题,主编或参编中医药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著作奖一等奖。2023年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一等奖。主要从事中药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医学史、本草史、中医食疗药膳、膏方、客家医药文化、客家与畲族民间草药收集整理等研究。获2021年度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

来源:省卫健委宣传处

一审:孙永杰

二审:黄新珠

三审:宁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