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启动“大众党建案例库”征集展示活动(投稿邮箱dzrb1939@qq.com),面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征集优秀党建案例。以下为本期入选案例。

今年以来,济南市市中区聚焦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不优、能力不强、干劲不足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立足省会中心城区城郊融合特点,构建农村干部队伍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体系,进一步激发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动能,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突出务实务效,构建一贯到底的责任落实链条。以政治引领、责任落实、强化保障为关键,层层传导压力,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坚持统筹谋划、高位推动。把抓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区委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带头研究,将村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2342”工作总思路,开展农村班子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形成专题报告,全面把准堵点难点。先后2次召开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2次听取汇报部署推进,8次带队到村调研,通过必看、必查、必问将项目落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压实责任、齐抓共管。做实书记抓、抓书记,区街村三级书记联动开展“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围绕村干部能力提升、监督管理、储备培育等,指导街、村确立突破项目35个,街村领题、同题共答,协力破解队伍建设难点问题。建立领导责任、工作推进、督导检查、考核评价闭环落实体系,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实行清单化跟进,对问题突出的街道直接约谈,先后下沉督导6次、反馈村干部队伍问题18个、全部整改完成,有效拧紧责任链条。坚持保障先行、关心关爱。区财政每年列支1700余万元全力保障村干部报酬,建立基本报酬加考核奖、晋位奖、金牌班子奖等“1+N”机制,对村主职干部每人每年补助4000元养老保险、每年组织一次“两委”健康体检,定期开展村干部“家访”,把关心关爱想在前、送到家,让农村干部有干劲、有奔头。截至目前村党组织书记人均年报酬达6万元以上,履职评估前10%的超过8.5万元。

突出优选优储,建立多元多能的后备人才队伍。坚持高线标准选人、多措并举育人,全力破解“备而不优”等问题,为换届选举构建人才梯队。全面摸底储备。着眼2026年村“两委”换届,出台《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开展村班子换届中期评估,逐村摸排各村人才现状和发展需求,按照现任村干部、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7种类型,梳理建立村级优秀人才库。按照每村后备人才不少于3人、书记后备人才至少1人的标准,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64名,大专以上、45岁以下人选占比达89.6%。强化跟踪培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采取教育培训一批、学历提升一批、结对联系一批,明确培养路径、加强锻炼提升。针对列入村主职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的,纳入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培训计划,年内实现全覆盖轮训;针对大专学历以下的,纳入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针对实践能力不足的,建立街道、村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多对一”帮带培养机制,通过导师谈心、传授经验、参与重点工作等提高业务水平。大胆锻炼使用。安排后备干部参与村居日常坐班、列席重要会议、参加重大任务,在民事调解、乡村振兴、拆迁安置等一线岗位锻炼。每半年组织街道开展一次后备人才考核,对连续两次考核不达标或有违纪违法的即时淘汰,并及时甄选补充人员;对表现突出的后备干部,适时推动进入“两委”班子。截至目前,先后回引12名后备人才,推动6人进入村干部队伍。

突出提能提力,营造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系统搭建村干部能力提升平台、多措并举激发活力,推动村干部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实战实训“带着干”。推行“参观交流+互动讲学”立体培训模式,定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学习交流,打造4个村干部实训基地,将12名优秀村书记纳入“头雁领航团”队伍,每月定期讲经验、教办法,开展各类活动30余次、覆盖300余人次。定向包联“抱团干”。深入推进“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推动35名第一书记、35家企业团体和120余名专业人才联村帮扶,推动各类资源、人才汇集到村,有效带动增收致富。开展村党组织“跨村联建”,组建“玉符泉源”“1+3+N”“红盟兴业”等8个特色型“党建联合体”,带动周边村连线成片、组团发展,年底前力争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0万元以上。擂台亮相“比着干”。推行“街道逐村观摩初赛—区级择优比选决赛”,举办“乡村振兴大比武”,创新开展“千村提升”项目路演大赛,让实干者脱颖而出、受到褒奖,全面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突出严抓严管,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相融、激励和约束并重,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村干部履职各个环节。强化管理监督。从规范村级议事、抓实学习教育入手,出台“四议一审两公开”、农村党组织“固定学习日”制度,制定村级议事决策7个流程、统一7类模板,推行财务联审联签、街道事前把关,确保村干部会干事、不出事。每月10日、20日组织村干部同党员群众开展集中学习、财务晾晒,街道包挂干部列席、区级实地督导,有效解决上级管理弱、街道监督软等问题。截至目前,开展活动232次、覆盖1.1万人次,涉及村干部违规用权等信访举报明显减少。强化动态调整。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动态调整机制,区委组织部“上提一级”抓管理,每季度形成村书记建议调整名单,将工作连续倒排、村庄发展停滞的坚决纳入调整范围,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先后约谈提醒状态差、成效弱的村党组织书记10人、调整不胜任不合格1人。强化结果运用。建立村干部日常履职“红黑榜”,将10项村级重点工作纳入榜单评价内容,每个单项指标由1名村“两委”成员具体负责、1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面负责,采取“党工委会议研究+集中公示+上榜通报”等形式,每月逐项评选15%的“红榜”村和10%的“黑榜”村,将“红黑榜”履职成效与村干部绩效挂钩。先后开展“红黑榜”通报16期,兑现绩效30余万元。强化优秀带头人宣传表扬,形成模范带头作用,今年以来,共有5名村党组织带头人获评市区“两优一先”和“出彩型”好干部,先后培养了土屋村“兵支书”佘文松、新平村80后企业家徐崇振等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有情怀的年轻村党组织书记。

策划:吴永功

统筹:李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